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工作动态
档案图书中心新书书讯(2016-9-5)
作者:档案图书中心 责编:

来源:中华文史网  发布时间:2016-09-05  点击量:1834
分享到: 0
 加入收藏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1、《清代家集丛刊》

作(编)者:徐雁平、张剑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册数:201册

简介:本书从近千种清代家集(家族诗文集汇刻)中选辑重要者184种,以区域排序,汇为一编。入选者皆为数代书香之家,绵延不绝。如黎庶昌辑《黎氏家集》、冒广生辑《如皋冒氏丛书》、方昌翰辑《桐城方氏七代遗书》、潘承弼辑《陟冈楼丛刊甲集》、朱珔编《紫阳家塾诗钞》等等。这些家集既有较高的文学鉴赏研究价值,又有着重要的史料钩沉线索,是研究清代家族文学、“家风”和区域文化的重要资料。

2、《中国军事通史》

作(编)者:罗琨、张永山等

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册数:20册

简介:本书由40多位军事史研究专家及学者经过10年精心研究所撰写,全书上起原始社会末期,下迄辛亥革命,按照历代王朝顺序,共17卷20册,总计约800万字。
    全书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贯彻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相一致的原则,在把握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整体发展的基本前提下,以军队和战争的发展过程为主要线索,努力探索和再现武装力量在建设和运用中的运动轨迹,详实客观地记述和评析了我国5000年包括历代年制、重要战争、武器装备、军事地理、军事后勤、军事思想、军事人物等有关方面在内的军事历史基本内容,力求正确地总结前人在军事活动中的经验教训。

3、《清代著述考》                                      

作(编)者:顾颉刚

出版社:中华书局

册数:5册

简介:《清代著述考(套装共5册)》是顾先生早年为研究清代学术而作,对清代五百多位学者的著述、版本等作了辑录,并附相关的序跋及考证。其中一小部分曾经整理,陆续发表在《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周刊》上。此次收入《全集》,将《清代著述考》原稿全部影印,另将排印的部分附于原稿之末。

4、《王阳明全集》

作(编)者:[明]王阳明

出版社:线装书局

册数:4册

简介:阳明先生的讲学语录和诗文著作,在他生前已由其门人陆续单独刊行。隆庆六年,御史谢廷杰巡按浙江时,汇集了传习录、文录、别录、外集、续编、世德纪,以及年谱、奏疏、祭文等,整理而成《王文成公全书》,刊行于世。全书共三十八卷,分为语录、文录、别录、外集、续编、附录,附录又包含年谱、年谱附录、世德纪、世德纪附录。这是第一部阳明先生的全集,以后刊行的各种全集,基本都是依据此刻本翻刻或排印。

本次出版的简体版,是以民国《四部丛刊》所影印的明隆庆刊本《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并参考了《四库全书》本、中华图书馆本等版本,以及从明朝至今关于王阳明的众多研究成果。

本书在编校上完全遵从原版体例和文本。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第三十九卷《旧本未刊语录诗文补编》和第四十卷《旧本未刊祭文传记序跋补编》,均为编者在前人搜集基础上整理而成。全套书名改成《王阳明全集》。

5、《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法国彩色画报记录的中国1850-1937》

作(编)者:赵省伟、李小玉

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

册数:2册

简介:本书收录《小巴黎人报》《小日报》等法国报纸所刊彩色石印版画近400张,及原刊报道20万字。既有重大历史节点的故事,也有浩大声势中渺小的片段。这些弥足珍贵的西方一线记者的图文报道,不仅填补了中国早期影像历史的诸多空白,而且对于我们新闻出版和版画的学术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版本价值。

6、《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法国<小日报>记录的晚清 1891-1911》

作(编)者:李红利、赵丽莎

出版社: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册数:1册

简介:《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法国<小日报>记录的晚1891-1911》共收录了1891年—1911年法国《小日报》《小巴黎人报》所刊彩色石印画百余幅。内容涉及1891年教案、1895年甲午战争、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洲、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侵华、1905年日俄战争、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病亡出殡、1909年袁世凯小站练兵、1911年袁世凯剪辫子就任临时大总统等,涵盖众多秘辛旧闻,史料珍贵。
    这批甚至在中国权威收藏机构都未曾一见的彩色石印版画,不仅仅弥补了早期中国影像史、近代中国印刷与出版史上的缺失,更为重要的是,在追溯那段发人深省的历史的同时,更能通过西方人的视角审视那段历史对于中国发展的深远影响。

7、《明代基本史料丛刊·邻国卷》

作(编)者:任梦强、李莉

出版社:线装书局

册数:80册

简介:本书汇编了明朝使臣的出使报告和记录,相关大臣军师处理外国事务的书札、公移等,有文献史料研究价值。在天下共主的理念下,明朝用朝贡形式实施政治影响,进而形成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本卷辑录,不仅有相关大臣军帅处理外夷外国事物的书札公移,而且还有明朝使臣的出使报告和记录。本卷分为:朝鲜卷;日本·倭患·海防·琉球卷;缅甸卷;越南卷。

8、《黑图档·乾隆朝》

作(编)者:赵焕林

出版社:线装书局

册数:24册

简介:《黑图档》是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全宗之一,是仅此一部的满汉文兼具的专题档案。它是清代盛京总管内务府衙门(简称盛京内务府)抄录官府文书存查档册,它详细保存了盛京内务府同北京总管内务府、六部等衙门之间,与本地盛京将军衙门、奉天府、盛京五部等衙门之间往来的海量官方文书。它形成于始自康熙元年(1662)终止于咸丰十年(1861),贯穿6朝,时间长达200年,占整个清代的三分之二,内容丰富涉猎广泛,承载着这一时期社会历史发展的全面信息,正是盛京这个特殊地域的记忆,是研究清代通史、东北地方史及宫廷等各专史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满语满文取之不尽的语料宝库。《黑图档乾隆朝》收入乾隆元年至乾隆六十年京来档27卷,京行档71卷,合计98卷,档案原件百分之九十是满文,每件档案都编译了中文目录。

9、《韩国文集中的清代史料》

作(编)者:杜宏刚、刘羚、邱瑞中、郑福田、韩登庸、曹惠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册数:17册

简介:在域外,保存着大量的汉文典籍。或是通过各种渠道流散海外的中国古籍,或是汉文化圈国家以汉文书写的文献。如韩国留存的古文献多为汉籍。作为东方封贡体系的一员,在明清两代,朝鲜每年都要派遣使节进京,分三四批出发,或因特殊情况派出专门使团。他们或写《朝天录》、《燕行录》以记其事, 或将沿途所见所闻,载诸日记,或凭吊古战场、古遗迹,以诗赋寄托情思,留下了许多真实的记录。《韩国文集中的清代史料》这部大型资料集是由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组织辑录的。编者从200巨册的《韩国文集丛刊》的近300家文集中,辑得187家600多万字有关中国清代的史料。这些史料都是清代社会各个方面的直接记录,为清代历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10、《清代新疆档案选辑》

作(编)者:吴志强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册数:91册

简介:本书收录新疆清代档案58000余件,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司法等多个方面。为保持档案的历史原貌,除采取影印出版的方式外,在编辑过程中,还充分利用了档案形成的原有基础,在整体按时间排序的情况下,保持了所记载事件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本书的出版,旨在为史学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同时,也为今日新疆之开发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11、《清代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

作(编)者: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档案丛刊

出版社:黄山书社

册数:308册

简介:清代地方档案是清代档案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清代地方的基层社会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兵火及历时久远等原因,清代县衙档案已存世无几,其中清代南部县衙档案始自顺治十三年(1656),历经全清十位皇帝,无一断档,是我国现存时间跨度最长、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县级档案,史料价值十分宝贵。清代南部县衙门档案系统记录了清朝200多年间在南部县的统治历史,是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在地方实施的一个缩影。

12、《清代满族家谱选辑》(上、下)

作(编)者: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档案丛刊

出版社:辽宁民族出版社

册数:4册

简介:《清代满族家谱选辑》将保留于民间的满族家谱作为收集整理对象,共计选录106份。所收录的满族家谱记载了有关满族姓氏、迁徙、人口、土地、风俗等方面的珍贵材料。《清代满族家谱选辑》所收录的家谱主要有满洲八旗和蒙古、汉军旗人及其他少数民族旗人。

《清代满族家谱选辑》的整理出版是为研究满族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史料,对满族历史源流、迁徙与分布更有参考价值。《清代满族家谱选辑》提供了丰富的民族学资料,以满族祭祀为例,所收录的部分满族家谱不同程度地记载了祭祀仪式,包括祭祀程序、仪节、器物准备、制作、摆放说明等,图文并茂,解释详尽,留下了珍贵的研究范本。在祭祀仪式过程中出现的跳萨满和满文记载萨满祭祀使用的用语和唱词(萨满神谕或萨满神歌),这些都是珍贵的民族学研究资料。《清代满族家谱选辑》为研究清代满族民间社会情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13、《晚清日本驻华领事报告编译》

作(编)者: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档案丛刊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册数:12册

简介:在留存至今的近代来华日本人搜集的信息与情报中,领事报告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本书所选译的晚清日本驻华领事报告,主要出自《通商汇编》《通商报告》《官报》《通商汇纂》,内容包括反映清末中国的一些行业、区域情况的数量统计,关于收回利权运动的《清国基于收回利权运动之各种企业及保护政策调查报告》,对于研究辛亥革命和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具有很高价值、共计35期的《1911、1912年清国事变对经济界之影响》,以及《关于清国报纸的调查》《清国聘用之日本人名表》等。在科学鉴别与审慎辨析的基础上,可为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乃至弥补资料缺漏。

14、《科学在中国(1550——1900)》

作(编)者: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档案丛刊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册数:2册

简介:《科学在中国(1550-1900)》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本杰明·艾尔曼在对中国学术思想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1550至1900年科技发展史的一次重要探讨。17世纪初,欧洲人在钟表、杠杆和滑轮等重要机械制作上已经领先于中国了,但同时他们也在向中国人学习丝绸和瓷器 的制作技术。基督教传教士对于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无疑发挥了关键作用,无论是耶稣会科学知识与中国古代科学的嫁接,还是新教徒影响下欧洲现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都为后来晚清改革者和国共两党精英所一致倡导的科学进步奠定了基础。与许多学者贬抑中西接触之前乃至甲午战争之前中国科技发展水平不同,艾尔曼从中国人的自然史观和学科分类等角度论证说,中国人对科学从来不乏兴趣,这也正是传教士介绍的欧洲科学能够在明、清朝野得到重视的根本原因。艾尔曼在本书中重新审视了一个被学术界一直视为当然的观点,即科学在明、清时期的中国是失败的,而在欧洲、日本是成功的。为了剥离甲午战争以来尤其是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明、清中国科学失败论的外壳,艾尔曼以惊人的耐心和毅力考察了与中国科学以及中国人科学思维相关的各个领域,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以他们自己的方式”重构现代科学的努力。

15、《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上、下)

作(编)者: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档案丛刊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册数:4册

简介:本书为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旅行时的日记,还包括部分手稿和一些私人信件(主要是给父母的),在李希霍芬先生去世后,由其学生整理而成。原书于1907年出版。本书除了详细记载了李希霍芬在中国考察时的科研成果之外,也记录了他在中国的旅行见闻、经历、感受,以及对中国城市、农村、交通、风土人情的评价。日记中不时出现他为了实现科研目标,与中国官民沟通过程中使用的种种有趣手段,让人忍俊不禁;还有他总充满自豪地讲述他是如何实现“精致奢侈”的欧式旅途生活的,让人对他的考察之旅充满艳羡;最重要的一点是,年轻读者在跟随李希霍芬“走完”中国之旅后,能够从他身上学到真正的科学精神和科研手段,这才是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虽然李希霍芬想要客观地介绍实际情况,尽量避免用华丽的词句描绘自己的旅行体验和冒险经历,但这仍不失为是一本生动有趣的旅行日记。

16、《民国奉系军阀档案》(全9册)

作(编)者:赵焕林

出版社:线装书局

册数:9册

简介:《民国奉系军阀档案》辑入档案,一方面全面系统勾画出奉系军阀的发展脉络、组织构建、政权运作、思想体系,反映这一时期东北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历程;一方面通过奉系军阀同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军政要人往来函电等档案,映射出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革。此次《民国奉系军阀档案》的出版首次公布了张作霖上任后集思广益,汇集民智,广开言路的各项改革措施,收录有各界人士的条陈数百条,其中有许多张作霖认真阅读条陈的批示;有张作霖整顿吏制、严控官员考核、公开选拔推荐人才的告示及奉属官员任内履历成绩清册;有张作霖改革币制等整顿金融的各项章程及奉省历年财政收支预决算;有创办奉天纺纱厂、肇新窑业公司、惠临火柴公司等振兴民族工业的档案;有修筑奉海(沈海)铁路、筹建东北铁路网的相关档案,有整军经武、创建东北讲武堂、扩建奉天军械厂、组建东北空军等材料;有进兵关内,问鼎中原,对抗国民军北伐的档案;有聘用日本军事顾问及与日对外交涉的档案;有选派资助赴日英美留学生名册等兴办教育、捐资助学的档案;有张学良主政东北后,积极对东北军政进行改革和整顿的各项措施,等等。此外,还有中华民国成立后改组地方行政官厅、实行行政司法制度改革等文件,涉及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诸多领域重大举措、重要事件。史料权威,弥足珍贵。每一段史料,每一行文字,都见证了奉系军阀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成败与得失。
    一部《民国奉系军阀档案》,半部中华民国史。民国时期,军阀割据,相互攻战杀伐,战火不断,故档案至今所存不多,惟有奉系军阀档案保存比较完整。大型《民国奉系军阀档案》丛刊,全方位的详细的记录了民国时期政治变革、社会变迁、法制建设、经济发展、教育发展、文化建设、人类进步的历史过程,是研究民国史、东北边疆史、日本侵华史的不可多得的第一手档案史料。

17、《御制全真群仙集》

作(编)者:朱见深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册数:5册

简介:此书为宪宗皇帝据历代道教经典名著,辑录其中有关修炼总要而成。并主持命宫廷画师据文绣像,其工笔重彩,色彩艳丽,图形生动,堪称明代彩绘精品,艺术价值较高。书中除绘制传统修炼得道仙真外,还有全真道王重阳祖师,长春真人丘处机,马丹阳等,一些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内修秘法此书以绘图方式呈现,资料价值亦弥足珍贵。

18、《大陆杂志》

作(编)者:大陆杂志社

出版社:大陆杂志社

册数:100册

19、《故宫博物院藏稀见方志丛刊》

作(编)者:李欢

出版社:故宫出版社

册数:160册

简介:本书所收120种方志中,在中国大陆地区未见其他单位著录的孤本方志63种,国内收藏单位在5家以内的稀见方志57种。每种方志撰写有提要。在收录的孤本方志中,多为清早期刻本,还有稿抄本16种,如康熙钞本《蓝山县志》、乾隆钞本《四川保宁府南江县备造新编志书清册》、《四川叙州府庆符县志》、康熙钞本《南充县志》、乾隆钞本《忠州志》等等,弥足珍贵。还有一些方志,如《浙志便览》、《政和县乡土历史地理教科书》、《(乾隆)三台县志》等,均不见著录于《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或为存世孤本。这百余种稀见方志,绝大多数为首次披露,具有很高的版本和史料价值。

20、《晚清财政说明书》

作(编)者:陈锋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册数:9册

简介:该财政说明书包括《直隶财政说明书》《奉天财政说明书》《黑龙江财政说明书》《吉林财政说明书》《山东财政说明书》《河南财政说明书》《山西财政说明书》《陕西财政说明书》《甘肃财政说明书》《新疆财政说明书》《四川财政说明书》《江苏财政说明书》《江西财政说明书》《安徽财政说明书》《浙江财政说明书》《福建财政说明书》《湖南财政说明书》《湖北财政说明书》《广东财政说明书》《广西财政说明书》《云南财政说明书》《贵州财政说明书》等22种,约1000万字。共分9卷出版。

晚清各省财政说明书,对晚清各省的财政收入与支出,都有比较明细的记载。对了解晚清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变化,以及地方财政与社会经济的关系诸方面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这样一套有重要价值的史料,流传不广,学术界利用有限,将其集中整理出版,会受到清史学界、近代史学界和财政史、经济史学界的欢迎,并促进相关研究。

21、《列宁专题文集》

作(编)者: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册数:5册

简介:本书包括《论无产阶级政党》、《论马克思主义》、《论资本主义》、《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论社会主义》。

22、《毛泽东文集》

作(编)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册数:8册

简介:《毛泽东文集》是继《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之后的又一部体现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综合性的多卷本毛泽东著作集,弥补了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的著作没有文集这个空缺。这部《文集》的编辑工作从1992年开始,至1999年全部完成,历时8年。《文集》共八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分3次陆续出齐。1993年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时出版第一、二卷,1996年毛泽东逝世20周年时出版第三、四、五卷,1999年7月1日出版第六、七、八卷。第一至五卷为民主革命时期的著作,第六至八卷为社会主义时期的著作。全部选稿803篇,其中民主革命时期504篇,社会主义时期299篇。

23、《张仲实文集》

作(编)者:张仲实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册数:14册

简介:本文集汇辑张仲实已发表、出版的著译文献及部分未刊手稿,主要包括:一是张仲实20世纪20年代以来各个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和探索的理论作品,以及其个人发表的对国际国内局势的评论性文章;二是张仲实各个时期翻译的马恩列斯经典著作,及其他译作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政治经济学教程》、《社会发展简史》等;三是张仲实部分个人日记,如1947年的《劳军日记》、1950年的《访苏日记》等,以及张仲实回忆邹韬奋、周恩来、任弼时、茅盾、陶行知等人的文章,对研究张仲实的思想及中国现代历史、文化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4、《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满文档案选编》

作(编)者: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册数:10册

简介:本书收录阿拉善左旗档案史志局所藏清代阿拉善和硕特旗满文及满汉合璧档案800余件,包括谕旨、奏折、咨文、札文、命文、清册、信札、审断书等各种类型,内容涉及该旗发往其他各地(包括理藩院)的底稿册、扎萨克王及护印台吉对本旗各类事务的传谕指令、旗内各类事务的公文摘要、处理旗内各种案件的底册、本旗职员及在旗衙门轮班受职人员名单、理藩院及宁夏部院等发给该旗扎萨克王和协理台吉的公文等等,内容翔实丰富。成书计十册。

25、《清代河南碑刻资料》

作(编)者: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册数:8册

简介:本书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项目。清代河南碑刻资料辑录的是河南各地的清代碑刻。河南是以今河南省的辖区为依据。清代起自顺治元年(1644年),止于宣统三年(1911年)。碑刻包括碑碣、墓志、摩崖、帖等形式,以现存碑刻为主,兼及方志、金石、文集、家谱等著述中辑录的碑刻。四年来,编者广泛采集了河南各县现存之清碑;又利用了河南博物院、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史研究馆收藏新中国成立以来碑刻拓片,先后查阅各种文献400余种,完成了资料收集、整理、标点、核校等工作。辑入本书中的碑刻共计6300余方。包括四部分:一是河南各地现存的清碑,二是拓片保存下来的清碑,三是方志中的清碑,四是碑刻著述与家谱中的清碑。另有1700方现存碑刻,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录文,作为存目附录于后。两项合计共计8000方,集有清一代河南碑刻之大成,也是国内第一部全省范围的清代碑刻大成。

另,图书馆新到《清代漕运全书》8册等书,欢迎读者到馆查阅。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