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被彻底打破,清政府被迫开放更多的商埠允许外国来华贸易,同时对西方的科技与文化不再严厉反对,进而开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以期救国。一些有识之士也逐渐认识到中西差距,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西方的社会发展。参加世界博览会,既能反映中华之物力,满足清政府思想深处的“洋夷”观;另一方面,中华商团的直接参与(包括个别政府官员的自费参加),也极大地开启了民智,甚至在会场上不屈服于“洋人”的克扣盘剥,坚持民族自尊。特别是一些留学生和随展官员的禀文,对与会商人的参展情形进生了总体比较反思,因而更具珍贵价值。
本书为清官所藏晚清政府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参加世界博览会原始档案的总汇,共42次世界博览会,附录3次,1017件档案。其中最早的档案为同治九年9月27日1870年10月21日奥地利维也纳博览会“奥地利驻华公使嘉理治致总理衙门照会”,最晚的为宣统三年12月23日1912年2月10日的德国萨克森州德累斯顿卫生博览会“外务部致德驻华公使哈豪森信函”,其中有关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档案有276件,比利时黎业斯博览会145件,为收录历次博览会档案之冠亚。从清政府参加的历次博览会内容来看,主要有渔具、海防、渔业、海陆军、生产、渔猎、女工产品、农务、工艺、建筑绘图、照相、打围、家具装饰、古玩陈设、美术、工商、卫生等专项赛会以及部分综合性博览会;从档案的类型来看,则主要有清帝的谕旨诏令、地方官员的奏折、清政府与博览会举办国的往来照会信函以及清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往来咨呈、电报、函件等等。全书内容较为丰富,客观地记载了晚清政府参加世界博览会的动机、与会人员、参展物品、经费的筹集结算、场地的租建以及出洋章程、获奖物品、奖牌颁发和外交礼瞅。最为突出的就是有关人员参展之后呈报有关部门的感想体会,分析了中国参展物品与世界各国的优劣,提出了发展中国经济、军事等方面内政的建议。只可惜这方面的内容较少。书中的一些档案为华商赴会清册,详细列举了参赛人、营业所、参赛物品类、产地、价值及箱号数、重量等,是研究近代地方经济史的重要参考资料。还有一些档案则集中反映了清政府其他部门与总税务司在陈展物品选择上的分歧,“关员所办之物,除泥塑木雕之偶像、庙宇佛亭、孔圣庙灵牌、孝服、旧乐具、弓箭、小脚女鞋及乡人所用之草帽雨伞外,别无妙物”,还有站笼、鸦片土药、神像木主、烟具赌具、妇女鞋帽等,均属“碍目之件”,是“扬我恶陋,辱我国体”,应严格控制送展;即使已由总税务司选赛,在展毕转赠时,也将之一并销毁。另外,由于晚清政府税务掌控于洋人之手,出洋参展物品的种类与免税报关等情事在档案中体现得较为集中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晚清政府积贫积弱所带来的严重危害。
本书中的档案主要来自于清官所藏“外务部档”、“军机处档”、“宫中朱批奏折”、“电报档”、“税务处档”、“农工商部档”、“顺天府档”、“会议政务处档”、“端方档”、“赵尔巽档”等十几个档案保管单位,由于此前均未刊发,因此本次的编辑出版,将会为相关研究提供第一手新鲜史料.在经济文化大发展的今天,学界全力编纂清史,各地都在积极挖掘研究当地历史文化,本书的出版,实为惠及当代各界的文化盛事。
本书在编辑过程中,根据各档案的内容,由编者拟定了题名。每件档案,均注明了题名、事由、年号纪年,在“总目”中则增加了相应的公元纪年,便于读者的查检与使用。
本书为国家“十一五”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十一五”古籍出版规划项目、江苏省“十一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精装16开6册,广陵书社2007年12月出版,定价:2950.00元
(资料来源:本文转载自《古籍新书报》2008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