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术,以整理和总结中国数千年学术为其特征,而最能体现此一历史特征者,则为乾嘉学派与乾嘉学术。董理乾嘉学派与乾嘉学术,自上个世纪初叶以来,前辈大师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钱穆、侯外庐、杨向奎诸先生,早已开启先路,奠立藩篱。近一二十年间,复有众多学术俊彦再度进入此一领域,论著宏富,成就卓然。惟晚近之研究起步甚速,文献准备尚嫌不足,因而讨论中所见某些主张,尤其是若干关系到把握全局的认识,尽管新意迭出,然而往往缺乏充分的文献佐证。惟其如此,进一步加强乾嘉学术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便愈益成为引起学者关注的问题。
如同中国学术史上的众多学术流派和不同历史时段的学术形态一样,乾嘉学派与乾嘉学术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总结、嬗变的演进过程。在卷帙浩繁的乾嘉学术文献中,通过爬梳整理,区分类聚,用学术史资料长编的形式,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把这样一个历史过程如实地记录下来,对于推动乾嘉学术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把乾嘉学派与乾嘉学术的董理引向深入,或许会是不无益处的一次尝试。
中国历代史籍,浩若烟海,体裁完备,编年、纪传、纪事本末,若三足鼎立,源远流长。其间,编年体史籍虽成书最早,然以之述学,则又较之其他体裁史书为晚。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钱穆先生著《先秦诸子系年》,或可视为其发轫。惟钱先生大著旨在考证先秦诸子史事年代,准确地说,与其称之为编年体学术史,倒不如将其视为历史年代学的开风气杰作,更加名副其实。因此,较钱先生略后,刘汝霖先生之大著《中国学术编年》,则无疑可称开山之作。依刘先生的著述计划,原拟承接二十年代末先成之《周秦诸子考》,上起两汉西晋,下迄清末民初,凡作六集,合为《中国学术编年》大著。惜天不遂人愿,第一、二集《汉晋学术编年》、《东晋南北朝学术编年》刊行之后,其余诸集竟成遗志。
学术传承,后先相继,犹若大江东去之源源不绝。在中国数千年学术的历史长河中,前辈之遗志,实乃后学为学的起点,一代一代,薪火相传。此《乾嘉学术编年》之结撰,即系遵循前辈师长开辟之门径而摸索向前。后海先河,饮水思源,离开二十世纪初叶以来众多前辈的学术积累,断不可能有本书的发愿。而近一二十年间四海硕儒之大作,亦使本书的结撰深获教益。当此排比初成,即将送请出版社审读之际,祖武偕诸位同窗谨向前哲时贤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谢忱。
陈祖武 谨识
甲申春日于京东潘家园
资料来源:《乾嘉学术编年》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