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
当前位置 : 首页  >> 清史研究 > 文献档案 > 清史著述

清代外交礼仪研究领域的拓荒之作 ——读《清代外交礼仪的交涉与论争》

龚书铎

  外交礼仪是外交活动得以开展的一种形式。它虽然并不构成外交的实质内容,但也不容小视。有清一代,外交礼仪经历了较大的嬗变与转型,而这一变化是同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相一致的。所以,考察清代外交礼仪的嬗变与转型,对于我们了解清代政治制度尤其是外交体系的转型大有裨益。揆诸以往学界的研究状况,除却一  

些单篇论文和少量硕士、博士论文外,尚无系统探讨清代外交礼仪的专著问世。近见王开玺教授积十数年辛勤钻研之功而撰成的《清代外交礼仪的交涉与论争》一书,颇觉欣慰。该书对诸多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考察,就笔者研读所得,以为大致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第一,循名责实,对与外交礼仪相关的概念进行溯源和释义。由于外交礼仪牵涉问题甚多,所以对其相关概念的解释就显得尤为必要。作者于书中专门辟出绪论一章,就“外交”、“传统外交”、“近代外交”、“礼”、“仪”、“礼仪”及“外交礼仪”等概念由来进行了严谨周详的追溯和解释,让读者明白诸多名词同外交礼仪间的关联,亦使人了解到外交礼仪虽不构成外交活动的实质内容,但并非无足轻重,可有可无,它是反映国家关系、传递政治信息、取得外交效应的重要途径。  

  第二,严整贯通,全面系统,对清代外交礼仪的演变脉络详作梳理与归纳。与此前朝代迥然不同,清代社会经历了由传统到现代,从闭关到开放的发展轨迹,与之相伴,外交礼仪也几经更迭与嬗变。作者以不同历史时期为纵轴,以重大外交事件为横轴,在占有大量清代外交档案史料的基础上,细心梳理,深入分析,勾勒出清代外交礼仪变迁之大貌。尤为可贵的是,作者根据交涉与论争的不同性质,将清代的外交礼仪之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明末清初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其性质属于两个主权国间的争执与交涉;第二阶段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至1900年义和团运动前,其性质属于西方列强对一个主权国家的强制、侵略;第三阶段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到清王朝覆灭,此时期中外之间的礼仪纠葛,都不再具有主权国家间礼仪之争的性质,完全变成西方列强单方面向清王朝提出各种礼仪要求。同时,清代外交礼仪的近代化与趋同,并非独立正常发展的自然结果,这种形式的变化,“其实质内容则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悲惨命运”。应当说,作者对清代外交礼仪分期和实质的把握准确到位,于该领域无疑具有开创意义。  

  第三,考辨细密,对诸多清代外交礼仪事件的解析不乏新意。该书作者对清代外交礼仪事件的解读有两点特色:一是就以往关注不足的事件详加剖析。如尼果赖使团来华一事,作者将该事件的来龙去脉仔细考论,把中俄双方的外交态度和应对加以对比,使读者了解到这是中俄外交礼仪冲突中的典型案例;二是对于大家耳熟能详的老问题,作者亦能从独特视角给出新解。马戛尔尼使华即是一例。作者以中英双方在外交礼仪方面的分歧为切入点,对二者于礼仪方面的利弊得失详加探讨,颇富新意。从而让读者明白,马戛尔尼使华事件非但没有促使清朝统治者改善外交礼仪,反而强化了他们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对固有的礼仪规定愈发坚持。这也就为后来清政府在中外冲突中屡受挫折埋下伏笔。  

  当然,本书亦并非没有瑕疵。如对于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状况缺乏相应的学术史回顾、外文资料的征引也并不丰赡等。但是,瑕不掩瑜,王开玺教授这本厚重的学术著作,论述缜密,考证扎实,代表了当前国内学界对晚清外交礼仪研究的最高水平,为进一步深化清代外交礼仪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2010-06-22)   

文章点击数:       【 】    【更换背景色
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