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戴逸先生、尊敬的马大正先生、尊敬的朱诚如先生、尊敬的李文海先生,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媒体的朋友们:
我今天非常荣幸,参加这个出版座谈会,和各位专家学者一起相聚畅谈。国家清史编纂重点工程、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五规划重点规划项目《中国荒政书集成》的出版,确实是我国古代灾荒史研究的一件大事,也是极有当代现实意义的一件大事。此书耗费学者十年功力,终于出版确实可喜可贺。我拜读了夏明方先生的序言,从中可以看出这一古籍整理工程之浩大,也大体了解了学者的工作情况和书稿的主要内容,确实让人肃然起敬。
借此机会,我主要表达几点意思。一是感谢几位主编最初的创意,使这一工程成为可能。感谢各位专家把这个项目放在天津古籍出版社,让我们有机会和各位专家共同创造一部文化传承的精品。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中国荒政书集成》是一套精美的资料书,12卷1300万字,确实是工程浩大。专家们将散于各处的180多种文献,包括善本、孤本,还有手稿,经过分类、识别、标点、校勘、整理,加以出版,抢救了大量珍贵的资料,为学术界研究古代灾荒史做了重要的贡献。作者的学养和坚守造就了这个项目,铸就了它成为精品图书的特质。
我们集团属下的天津古籍出版社,非常重视文化传承性项目,由于他们具有优秀的出版者的眼光,慧眼识珠,看中了这个项目,从而推动了这个好项目的问世,所以我的感谢也是双重的。文君社长是我手下几个社长中非常出类拔萃的,非常有眼光。这次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入十二五规划的出版项目,天津总共入选二十五种,刘文君团队就入选八种。文君和我说他之所以选择出版这个项目,看中了这个项目的三个特点,一是一流的作者团队,二是一流的学术水准,三是项目的独有性、独创性,于是双方有了和谐的合作。所以我要感谢双方的合作,对出版界学术界所做出的贡献。
第二点是钦佩。我们非常敬佩李文海先生及其团队,这是个非常优秀的学术团体。在高校计算工作量不算古籍整理项目的情况下,有这么一个团队耗费这么长时间做看似费力不讨好却功德无量的事,说明这个团队有很高的学术眼光和精神境界。
第三点是希望。我两次到英国用了一年半时间,要回了八国联军侵华时掠走的大沽口炮台的古钟。古钟上刻有铭文,“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八个字代表了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希望免除灾荒的愿望。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自然环境千差万别,难以避免灾害,所以《中国荒政书集成》的出版,就有了以史为鉴的现实意义。我们希望不断出版既有文化传承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好书,希望我们共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积累和文化传承做出贡献。
(2011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