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
当前位置 : 首页  >> 清史研究 > 专题研究 > 史学史

晚清“新史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李红岩

 

中国具有悠久的史学传统。1840年鸦片战争后,古老而悠久的中国史学开始向近代形态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初期以龚自珍、魏源、徐继畲为代表,中期以王韬、郑观应、黄遵宪为代表,最后于20世纪初年形成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所谓新史学 

新史学是建立在批判和超越封建旧史学基础上的一种全新的史学样式,是旧民主主义时期资产阶级史学所取得的最高成果,在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新史学的领军人物虽然以资产阶级改良派(如梁启超、夏曾佑)为主,但资产阶级革命派学者(如章太炎、刘师培等),也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新史学代表了晚清时期的整个资产阶级学术阵营。新史学的意义,从根本上说,在于它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奠定了学术的基础。如果没有新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就要直接面对封建旧史学,就会付出更多艰苦的工作。有了新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就可以直接超越封建旧史学,在资产阶级所建立的学术与思想起点上,实现更高程度的超越。 

第一,新史学已经具备晚清时期最完备的世界眼光,这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强调世界统一性和规律性的特征相衔接。从龚自珍、魏源、徐继畲等人开始,进步的中国史家即开始以一种世界的眼光来审视中国历史。其后,从世界性的眼光出发,成为王韬、郑观应、黄遵宪等人著作的共同特点。他们改变了两千多年来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观念,开始将中国视为世界的一部分,最早开创了中国近代的世界史研究。康有为、梁启超、夏曾佑、严复、章太炎、刘师培等人登上历史舞台后,更是竭尽全力地吸收世界历史知识,总是将中国放在世界历史发展和全球大势变动的格局中予以思考和观察。从此,在史学观念上,中国与世界无法再分离。这种全球性和世界化的眼光,是史学观念上的一场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史学一致。马克思主义史学,也是一种立足于全球化和具有世界性目光的史学。 

第二,新史学是以经世为价值取向的致用史学,是与时代脉搏息息相关的实践性史学,这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实践性与革命性的品格相衔接。从产生根源上说,新史学乃出于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相逼相迫,而不是从书斋中自发地生长出来的。所以,经世致用、爱国图强是自龚自珍到梁启超一以贯之的主题。新史学家们深刻思考国家民族命运,尝试着从历史中寻找使祖国走上富强之路的努力,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所继承的重要遗产,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启示和方法意义。马克思主义史学,同样是一种经世致用的史学,是应时而起的史学,是将历史与现实打通的史学。 

第三,新史学家所尊奉的进化史观,虽然与唯物史观具有本质上的区别,但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相信人类进步、追求人类进步、构建历史分阶段演进模式的属性相衔接。当然,在不同的新史学家身上,对进化史观的尊奉程度是不同的,进化史观本身也颇多缺陷(如单线一元性、简单化等等)。还有一些新史学家最后放弃了进化史观。但是,总体上看,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主要是在晚清时期),进化史观,是新史学家们整体上的价值取向。进化史观以进化、进步的理念为前提,而马克思主义史学所遵奉的唯物史观,同样是一种进步史观。 

第四,新史学对封建旧史学所展开的猛烈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具有的批判性的品格相衔接。新史学的代表人物梁启超等人曾经提出史学革命口号,并且与当时的今文经学思潮、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相配合,汇合成晚清思想解放与启蒙运动的巨大潮流。马克思主义史学正是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在前人革命的基础上继续革命,在封建史学日益没落和边缘化的基础上使其愈加没落和边缘化,在中国史学近代化转向不可逆转的基础上使其继续前行,实现超越。 

第五,新史学伸民权写民史去君史,鼓动史学通俗化、强调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一系列主张和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强调人民群众历史作用、打破王朝体系、以社会经济形态理论治史的特性相衔接。新史学历史哲学到编撰理论,都增加了许多旧史学不具备的内容,许多西方的历史著作、历史理念、历史话语,被介绍引进到中国的历史学当中。这些理念与话语,既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批判对象,也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得以建立的平台和基础。 

所以,就学术流变而言,新史学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逻辑准备阶段,是学术传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清扫了道路,做了逻辑的、思想的以及学术资料上的准备。不消说,梁启超等人在建构新史学的过程中,不仅曾经提到马克思,而且还对马克思主义的个别学说有所认识和介绍,已经接触到唯物史观。 

但是,新史学无法自发地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归根到底,它是一种唯心主义史学,还是一种形式主义史学,其思想源流庞杂而多元,许多见解也偏激、错谬。由于它不懂得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不懂得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角度去阐释历史,因此,它没有摸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出物质生产发展程度是这种关系的根源;对历史主体背后的诸多奥秘,只能触及,无法揭示。这样,它虽然已经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却只能徘徊于门外,进而抵触与抵制,非但不能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史学,而且还会与马克思主义日行日远,愈加背离。因此,辉煌期过后,当更大的社会变局到来时,新史学立即与时代脱钩,成为明日黄花,落在了时代后面:一方面,在史观上逐步走向相对主义,直至与唯物史观直接冲突;一方面,在研究领域上逐步向历史考据及所谓纯学术的方向退缩,不复当年的宏大气魄与气象。故尔,就连新兴的资产阶级史家,都开始瞧不起它。新史学被更新形态与样式的史学所代替,也就成为了必然。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125日) 

文章点击数:       【 】    【更换背景色
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