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
当前位置 : 首页  >> 清史研究 > 专题研究 > 经济

明代辽东开原的民族贸易市场

朱诚如

明代辽东开原由于东临海西、建州女真、西接蒙古兀良哈三卫,所以既是明代东北的边防重镇,又是汉人、蒙古、女真等兄弟民族交往贸易的重要市场。本文仅就明代开原民族市场及有关民族贸易中的问题作一探索。 

明代辽东开原尽管幅员不过七八十里,城中不满两千户,且处于山峦起伏之中。但由于其地“居全辽上游,为东陲之险塞”①,且地近蒙古、女真“关堡冲缓,夷落远近”2,因此,成为辽东“边方形胜之区”。明廷在开原设置大型冶铁所和储备粮仓,生产和储备供军需的兵器以及与蒙古、女真交易的铁器和粮食。时明廷在辽东设置了25卫并自在、安乐二州,其中三万卫、辽海卫的治所均置于开原城内。又为安置内迁女真人而于永乐六年1408年设置的自在、安乐二州,治所亦在开原城自在州后来迁往辽阳城。总之,明代的开原实系辽东政治、经济、边防重镇。 

开原亦是明代辽东最主要的民族贸易市场。明代蒙古退居大草原,女真各部亦地处偏僻,与辽东汉区的生产发展水平相比,还处于落后状态,许多生产工具如铁器耕牛和生活必需品如食盐等均依赖汉区供给。当地的“马匹并土产货物”亦需运往汉区销售;而汉区亦需购进女真、蒙古地区的马匹、木材以及人参、皮毛等各种物品。 因此,经济上互通有无的贸易交往的要求,是开原贸易市场形成的客观条件。 

迫于这种沟通民族经济的需要,从明初开始即在辽东边关地带设立关市又称马市作为民族贸易场所。明初永乐四年1406年,在辽东最先开设马市三处,即开原两处、广宁一处,主要由明廷收购蒙古、女真地区的马匹。后来适应建州女真的要求,又于天顺八年1494年在抚顺,万历四年1576年在清河、靉阳、宽奠设立关市。历四十三年1615年又在辽阳长安堡设木市,主要从事木材贸易。在这些先后开设的主要关市中,集中在开原的就四处,即镇北关又称北关,在开原城东北35公里、广顺关又称南关,在开原城东30公里之靖安堡、新安关在开原城西30公里之庆云堡、清河关在开原城西南30公里。其中镇北关、广顺关、清河关,主要是面向女真人,特别是海西女真的哈达、叶赫两部地近开原,所以北关、南关就成为哈达、叶赫两部的代称。新安关主要是面向蒙古朵颜、福余、泰宁三卫。这些关市均以开原城为中心,展开对女真和蒙古各部的贸易。  

关市的开设不仅能使兄弟民族之间在经济上互通有无,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而且通过关市贸易,促进了兄弟民族之间的交往渗透,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明初,生活在东北松花江流域的女真人,由于“以放飞打围为事,不喜羁系一处”③,后来又在不断地迁徙和动乱之中,所以当时对于企业经济并不熟悉。随着女真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定居于辽东周边,与汉区相邻,受到汉区农业经济的影响,农业也成为女真人主要经济经营时,对于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生产工具——铧子、锄、铲、斧、镰等铁器生产工具以及耕牛的需求日益迫切。据史料记载,当时女真人往往因为“牛只鲜少”,而“不能垦新田而为熟田”。这样就影响了更大规模地开拓荒野,发展女真地区的农业经济。根据这种情况,正统年间,明廷在给建州左卫的敕令中,就重申“所缺耕牛农器,准令如旧更易应用”4。天顺年间,建州等卫女真头目人贡时“乞于沿途买牛,带回耕种”⑤,明廷亦照许。这一时期,在开原一带关市上,耕牛始终是女真购入的大宗物资。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一个月中的6次贸易,海西女真就购买了耕牛233头,其中最多的一次达97头⑥。又据明万历十一年、十二年开原马市两个季度的统计,输人海西女真的耕牛就达216头⑦。  

至于铁器生产工具更是女真地区十分缺乏的物资。随着女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铁器需要日益迫切,需求量越来越大。明王朝亦意识到铁器“皆彼夷日常所需” ⑧,为了调整民族关系,对女真人“许买铁器,以结其心”⑨。但在正统成化年间,明廷曾因民族关系紧张,一度厉行“铁禁”。但即使在这一时期,女真人在入贡途中,在辽东关市之外,还是“凡铁器私相贸易”。所以实际上仍然是禁而不止,况且始终是“所禁铁器,非农器” ⑩。其余有明一代大部分时间,铁器农具在民族市场都是公开交易的主要物资。据明万历十二年统计,光输入海西女真的铁铧子一项就有4292件11。 

除耕牛、铁器农具而外,举凡布、帛、盐、米、锅、针、剪等日常生活所需,女真人亦主要依赖从汉区贸进,通过民族交易市场购买。以食盐为例,食盐是人类的基本生活资料。由于地理环境的关系,女真地区不产盐,主要靠“取贩辽海等处”12。成化年间民族关系紧张,“故不得贸盐于辽东地面”13,结果造成女真食无盐的窘困局面。   

蒙古兀良哈三卫女真人居住区亦十分缺乏耕牛、铁器生产工具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成化元年1465年十二月,泰宁等卫右都督刘玉奏“欲于边地收买牛只、农具”14,得到明廷的允许。成化三年1469年十二月,“朵颜、泰宁二卫欲于边地市牛及农具等,从之”15。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泰宁等卫头目脱罗台等进贡还。乞以赏赐物易牛只、犁铧铁锅等。许之。”足见耕牛及铁器农具亦为蒙古三卫从汉区贸进的主要物资。    

女真、蒙古三卫的生产资料和日常生活用品,许多都是靠辽东汉区供给,一旦关市断绝就会直接影响女真人的正常生活。成化年间厉行铁禁时,女真描绘其困境说:“禁止我市买,使男无铧铲、女无针剪”。明正德十年1515年,辽东边事突起,“朝贡、市易又各绝望”。据明人东抚顺千户所指挥刘尚德转送明廷的女真人文书中申诉说:“众人指女真人边外过不得,……盐不得吃,布帛不得穿,缎子、袄子我们地方不出,众人怎么过?”17。正统三年1438年,建州女真李满柱及其部下移居到接近辽东的苏子河、浑河流域一带之后,由于“粮饷匮乏”,“其管下人或持土物,往来开原,买卖觅粮,或往辽东取保寄住,或买粮米、盐酱。如此者络绎不绝”18,正是这种络绎不绝的边关贸易,繁荣了民族经济,方便了各族人民的生活。  

  对于女真和蒙古三卫来说,“我之布帛锅口等物,皆彼夷日用所需”19。而另一方面,女真、蒙古地区的马匹以及皮毛、人参、木材等物则是汉区十分缺乏而又急需的物品,亦主要依靠从女真和蒙古地区购进。明初,首开关市时,就是明廷马匹十分缺乏的情况下开设的。明永乐三年1405年,蒙古三卫之一的福余卫首领首先提出要卖马与明廷。明成祖谕辽东地方官“会就广宁、开原择水草便处互市,俟马至,官给其值,即遣归”20。于是第二年就开设了开原、广宁等处关市。永乐十五年1417年“泰宁卫指挥锁南等以马千匹来易米”21。一次就交易上千匹马,可见当时交易量之大。女真地区马匹较蒙古地区数量少,但在前期马市上,女真马匹上市量也不少,后来随着民族关系的紧张,女真马匹上市量锐减。正统四年1439年,曾一度关闭关市,六年1441年镇守辽东太监亦失哈奏海西等处野人女真,每来市易,愿以马易牛,今官军少马,乞从其贸易22。嘉靖二十八年到二十九年,海西女真在广顺关、镇北关关市上有数字可考的上市成交额只有21匹。万历十一年七月到十二年三月,海西女真在这两个关市上的马匹成交额为179匹。关市上的马匹贸易对于双方都是有利的。女真和蒙古“以马易盐米,彼得食用,我得攻战之具”23。 

此外,女真、蒙古地区盛产皮毛、木材、人参等土产,亦依赖从关市上向汉区输出。女真地区进入关市的土产货物主要是山货、皮毛。山货主要是人参以及野蜜、木耳、蘑菇、松子、榛子等。皮毛主要是貂皮,以及狍皮、豹皮、鹿皮、水獭皮、熊皮、羊皮、狐皮、虎皮、黄鼠皮等等。这些物品深受汉区人民的欢迎。所以上市成交额数量很大。特别是后期关市贸易中,人参和皮毛在各项物品中占比例极大。我们仅以开原关市上在万历十一年、十二年的抽分档册记录的19次交易为例,仅海西女真以出售人参和貂皮为主的就有18次,人参销售总量达3848斤,貂皮售销量达4600张。其中一次销售貂皮就达1802张,人参达161斤。野蜜亦为女真地区一项特产。仅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至二十九年1550年海西女真在广顺关出售量就达1990斤;万历十一年1583年七月至十二年1584年三月出售量为1460斤。在开原关市上野蜜的成交额是相当可观的。 

关市上从事交易的,明朝一方有封建国家的官员,主要是地方官,在马市上为官府收购马匹等国家所急需的物资;有大批的汉族商人及当地的豪绅,他们或为封建国家购买物资,或购买女真和蒙古地区的土特产,然后转贩内地,以牟取私利;当地屯田的卫所军士和关内流向辽东的农民,他们主要是从女真人和蒙古人手中购买生活物资,以丰富其物质生活。在女真和蒙古方面主要有各部的首领。明初,明廷给归顺的各部首领颁发敕书,一方面作为明廷任命官职的委任书,另一方面又作为在关市上进行贸易和入贡的凭证。他们从关市换取的物资除自己享用外,亦有为本部族换取的,亦有各部首领的家丁、奴仆以及部族的普通成员,这些人主要是与汉族人民交换生活资料。 

关市贸易由明廷派地方官员进行监督和管理。听巡抚委派布、按二司管粮官,分投亲临监督,并差拨官军用心防护。市易明确规定,不许携带武器,“止将马匹并土产货物,赴彼处委官验收入境。”必须按规定时日开市,开市时间定为“每月初一日至初五日,十六日至二十二日开两次”,其余时间一律不得开市。不许将有违禁物货之人与彼交易。并规定了惩罚条令,“市毕即日打发出境。不许贪多马价偷盗货物,亦不许诈骗夷人,取财分用。敢有擅放夷人入境,及纵容官军人等无货者任意入市,有货者在内过宿,窥取小利,透漏边情者,许审问明白,俱发两广烟瘴地面充军,遇赦并不原宥”25。 

物价亦由官定。各个时期的价格变动情况,在《皇明马政记》、《明实录》、《全辽志》等文献中,均有详细记载,兹不赘述。 

    明廷对于马市的抽分抽税标准,即对各种物资的征税标准亦有明确的规定。嘉靖年间毕恭等人重修的《辽东志》里记载了50多种物品的抽分标准,由于篇幅较长,兹不赘录。 

通过马市抽分所得到的税收,除一部分用于关市管理费用外,主要于对女真、蒙古各部首领的“抚赏”,对“抚赏”标准,明廷亦有明确规定。据嘉靖本《辽东志》记载:“都督每名羊一只,每日桌面三张,酒三壶,都指挥每名羊一只,每日桌面三张,酒一壶;一部落每四名猪肉一斤,酒一壶。”此外,对蒙古兀良哈三卫买卖头领,还赏锅、靴袜、青红布、米等。抚赏的规模很大,如:万历年间某月初九日一起,赏新安关买卖夷人扯劳等345名,用银六两九钱一分。用大果桌60张,赏盘63个,酒113壶,牛1只,官色布78匹,官白布68匹,以及猪羊肉等。又如:万历六年八月初二日,抚赏从新安关人市夷人准卜哈等267人,共用银六十一两六钱三分一厘九毫。并赏赐盘连酒、果桌、缎、锡碗、靴袜、水獭皮等。由于赏赐物品较多,有时就入不敷出。如万历五年,新安关指挥同知呈报:仅从四月起至六月止,抚夷银四百七十六两。当然,这“不敷”其中也不排斥地方官吏和关市官员的贪污舞弊。 

上述情况说明,有明一代对于开原的关市管理,已经逐渐形成比较完备的制度。这对于维护正常的民族贸易是有利的。 

    开原关市的开设和关闭,直接受到明廷与女真、蒙古关系的制约。民族关系缓解时,边关贸易就能正常进行,一旦民族关系紧张,关市就立即断绝。但从整个有明一代来看,关市贸易基本上是正常进行的。其间尽管亦有时开时停的情况,但随着民族关系的日益发展,关市贸易已逐渐成为兄弟民族之间互通有无的桥梁,它起到了促进民族经济发展,丰富汉族和女真及蒙古族人民物质生活的作用。到了万历年间,女真各部前来贸易的人数有时多达上千,据万历十二年《抽分银两表册》记载,当时海西女真自广顺关入市,一次达1100人;又据万历六年辽东残档表册记载,某月二十三日从新安关入市的男女多达2237人。在一个小小的边关贸易市场,一下子涌入上千人,甚至2000多 人,可见当时边关贸易市场已具备相当规模了。 

应该指出,明代开原的民族市场,并不是优美娴静的世外桃源,照样有着官场的污浊和黑暗。一方面是汉族官员贪污舞弊,屡屡发生亏少马价,偷盗货物,侮辱少数民族的事件。因此,曾多次引起女真、蒙古各部人民的义愤,同关市官员展开斗争。另一方面,女真、蒙古各部首领亦往往出于一己私利,或嫌抚赏过少,或故生事端,“强求厚值,甚至徒手讨赏”26。“稍不如意,或鼓噪而起,或跃马而射,或顺抢而去”27。上述关市纠纷时常发生,其根源就在于各族统治者贪得无厌。至于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贸易,即使在民族关系紧张时期,人民之间的交易往来一直在进行,从未断绝。 

明代辽东开原民族贸易市场的开设尽管在制度上有各种弊病,但从总体上看,对于不同民族间互通有无,促进兄弟民族之间交往渗透,繁荣民族经济起了很大作用,对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 

①  顾炎武:《一统案说》卷二。 

    ②  《开原图说》,上卷。 

    ③ 18 《朝鲜李朝世宗实录》卷八二。 

    ④⑤22 《明英宗实录》卷九九,卷三00,卷八三。 

    ⑥  见辽东残档:《镇北、广顺互市抽银册》。 

    ⑦  同上档,见万历十一年、十二年。 

    ⑧19《辽庚略》叙言。 

    ⑨  《明宪宗实录》卷一九五。 

    ⑩  《东庚考略》。 

    11  同注⑥,见万历十二年。 

    12 《明熹宗实录》卷八。 

13 《李朝世祖实录》卷三七。   

1415 《明宪宗实录》卷二四、卷四九。 

    16 《明武宗实录》卷七。 

    17 《明经世文编》卷一O一。 

    2021 《明成祖实录》卷三四,卷一O四。 

    23 《明孝宗实录》卷一九五。 

    24  同注⑥,见万历十一、十二年《抽分银两册》。 

    25 《全辽志》卷一。 

2627 《明神宗实录》卷四九。 

文章点击数:       【 】    【更换背景色
哎呀404…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404 Not Found
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温馨提醒您 - 您可能输入了错误的网址,或者该网页已删除或移动
211.103.1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