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史研究 > 专题研究 > 政治
乾隆朝“清六通”成书时间考
作者:韩李良 责编:

来源:《历史档案》2021年01期  发布时间:2021-05-17  点击量:321
分享到: 0
 加入收藏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乾隆时期续纂政书“三通”,修成《续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清朝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六书。记载其纂修过程的史料颇多,但有关其成书时间,除《续文献通考》外,其余五书的记载都语焉不详,以致后世众说纷纭。本文梳理目前学界有关“清六通”成书时间各说法(表1),除《续通志》成书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之说为不刊之论外,其余各说均值得商榷。本文拟对“清六通”成书时间进行考辨。

表1 乾隆朝“清六通”成书时间诸说简表


《续文献通考》

《续通志》

《续通典》

清三通”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三十七年

《章实斋先生年谱》

四十九年

五十年十月

四十八年十二月

《清三通纂修考》

四十七年

四十九年

五十一、五十二年间

《清代内府刻书目录解题》

四十七年

五十年十月

《清代内府刻书研究》

三十二年

五十一、 五十二年间陆续成书


《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清代卷》

五十四年




一 《续文献通考》成书时间

关于《续文献通考》成书时间,目前有五种说法。以其所依证据而分,大体可归为四类:

 六书中《续通志》有列传,属别史,非政书。但六书常并称“清六通”,故本文将这六书泛称作“政书”。此外,文中除引文及特定需要外,“清三通”皆改用今称,而不再用《皇朝文献通考》《皇朝通志》及《皇朝通典》等原名。

 如《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四库全书总目》《国朝宫史续编》《纂修四库全书档案》及“清六通”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等卷首所载提要等,都有“清六通”纂修过程的相关记载。

 《续文献通考》于“乾隆三十七年告成”,(清)永瑢等著:《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306页。此说后被《国朝宫史续编》《故宫所藏殿本书目》沿用。(清)庆桂等编:《国朝宫史续编》卷90,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875页;陶湘编:《书目丛刊》,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88页。

 王钟翰:《清三通纂修考》,载《清史杂考》,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20页。此文原名《清三通之研究》,刊于《史学年报》1939年第2卷第5期。

 胡适:《章实斋先生年谱》,欧阳哲生主编:《胡适文集》第7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6—67页。

 王钟翰:《清三通纂修考》,第218—221页。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编:《清代内府刻书目录解题》,紫禁城出版社1995年版,第120—121页。

 翁连溪:《清代内府刻书研究》,故宫出版社2013年版,第85—86页。

 乔治忠、朱洪斌编:《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清代卷》,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390—391页。乔治忠:《中国史学史资料辨析五则》,《史学史研究》2014年第1期,第114页。

第一,军机处上谕档记载的时间。乾隆四十七年二月军机处上谕档三通馆等“纂办全竣现在缮写刊刻各书单”中记载有《续文献通考》,故据此断定“(乾隆)四十七年《续文献通考》一书纂办全竣”。但此说并未有《续文献通考》具体成书时间,仅指出其在四十七年二月时已纂办全竣,正在缮写刊刻。

第二,《续文献通考》提要所署的时间。因所据《续文献通考》版本不同,关于《续文献通考》成书时间有两种结论:一为“乾隆四十九年”,一为“乾隆五十四年”。同国史馆、方略馆等书馆一样,三通馆在所编纂书籍完成后,还要承担书籍正本和清本的缮写任务。正本补入《四库全书》所预留空函,清本送交武英殿用于刊刻颁行。收入《四库全书》的书籍由四库馆臣撰写提要,而提要撰写一般是在其成书之后进行。以“清六通”之《续通志》为例,该书成书于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清本提要署时间“乾隆五十年十月”,正本提要署“乾隆五十四年正月”,提要所署时间均晚于成书时间。《续文献通考》在“乾隆四十七年二月”时已开始“缮写刊刻”,其成书怎么可能迟至四十九年十月,甚至是五十四年正月?

第三,《清实录》记载的时间。《清高宗实录》乾隆三十二年二月丙申记载《续文献通考》“全书现在告竣”,故有论著以此为成书时间。但此时修成之《续文献通考》非定本。因为谕旨中明确指出,此时《续文献通考》所载内容的时间下限大体为乾隆二十五年,命三通馆臣改纂此书,除将清代部分全改入新修的《清朝文献通考》外,清以前的内容也要做大规模删改。如《续文献通考· 经籍考》定本,其所立类目“或删其目,或易其名,皆参诸《四库全书》,而于马《考》稍为变通”,而且,还根据《永乐大典》所辑宋人别集等以补马端临之阙。此事发生在乾隆三十八年“四库馆”开之后,《续文献通考》不会于乾隆“三十二年”成书。

第四,论据不详的时间。如《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指出,《续文献通考》成于乾隆“三十七年”,但未言其何据。

梳理前述各说,《续文献通考》成书应在乾隆三十八年之后、四十七年二月之前。《续文献通考·经籍考》别集类按语云:今际《四库全书》告成,海内藏书尽登秘府,又检《永乐大典》各韵中凡湮没之书可以搜辑者,悉加编缀……按语中提到两件事情,一是《四库全书》告成,一是《永乐大典》辑佚工作告竣。显然,《续文献通考·经籍考》是在两件事发生之后完成的。而这两件事的时间,在《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中有明确记载: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初六日,第一份《四库全书》抄成;同年十二月十七日,辑佚《永乐大典》散篇完竣。因此推断,《续文献通考》的成书时间应该是在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至四十七年二月间。

 王钟翰:《清三通纂修考》,第218页。《清代内府刻书目录解题》即承用王氏此说。此件档案《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亦有收录,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519—1520页。

 胡适虽未言明其所据版本,但根据其所指《续通志》《续文献通考》和《续通典》三书成书时间与浙江官书局本(简称“浙本”)书前提要所署时间相符,知其所据即此本。浙本书前提要所署为“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恭校上”。乔治忠所据为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库本”),该版本书前提要所署为“乾隆五十四年正月恭校上”。

 笔者未见《续通志》的武英殿本(简称“殿本”),但以其为底本的浙本《续通志》书前提要署“乾隆五十年十月恭校上”,可知殿本亦当如是。一般而言,《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缮写时间要早于其他六阁。但《续通志》的文津、文溯两阁本书前提要署 “乾隆五十年十月”,与浙本同,皆早于其文渊阁本所署“乾隆五十四年正月”。但无论其出于何种原因,这些书前提要所署时间均晚于成书时间。

 《清高宗实录》卷778,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46页。

 《续文献通考》卷141,《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30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页。

 《续文献通考》卷189,《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30册,第494页。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纂修四库全书档案》,第1446、1449页。

二 《续通典》成书时间

与《续文献通考》情况类似,《续通典》成书时间大致有两种说法:

第一,与书前提要所署时间有关。一说据浙本书前提要,认为成于“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一说据库本书前提要,认为成于“乾隆五十四年”。然此说不确之处,上文已有讨论,此不赘言。第二,时间的论据不详。《清代内府刻书研究》中仅指出《续通典》于“乾隆五十一二年间陆续成书”,但未言其根据。上文已指出,“清六通”各本书前提要时间要远晚于成书时间。查核《续通典》文渊阁、文津阁、文溯阁等《四库全书》本和浙本,书前提要中成书时间皆作“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也就是说,《续通典》成书不可能迟至五十一、五十二年,而应该是在四十八年之前。

事实上,有关《续通典》的成书时间,从《四库全书》纂修相关档案中寻找证据最为关键。前人曾根据相关档案记载,指出《续通典》原定乾隆四十六年告竣。查核《纂修四库全书档案》,

《续通典》并未如期告竣。乾隆四十七年二月二十七日,军机大臣查核各馆纂办书籍情况,在其所呈“现在纂办各书单”中仍载有《续通典》。这说明该书不仅在此时仍未告竣,而且已超原定时限14个月。该件奏折中还有一句话很关键,即“前奉谕旨,每两月查核奏闻一次”。说明三通馆纂办的书籍,在此时同四库馆一样,已入于“轮进卯期”。也就是说,只要找到《续通典》最后一次出现在各馆(含三通馆)纂办书籍未竣清单中的记录,就可据之推出其成书时间的下限。

查找有关各馆纂办书籍情况相关奏折,虽然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奏折未见,但有同年六月二十六日奏折。奏折所附“各馆现办各书酌定完竣日期清单”中不见《续通典》,但仍有《续通志》《清朝通典》及《清朝通志》等书。查核四十七年十月初六日与四十八年二月初二日的各馆纂办未竣书籍清单,同样如此。说明四十七年六月奏折中没有《续通典》,并非馆臣疏漏,而是该书在此之前已经告竣。因此推断,《续通典》成书时间应在乾隆四十七年三月至六月间。

三 “清三通”成书时间

至于“清三通”成书时间,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认为“清三通”于乾隆五十四年成书。其以库本“清六通”书前提要所署时间为据。此说不妥之处,上文已有讨论。关于“清三通” 成书于乾隆五十一二年间的说法是否成立?兹引相关考证原文如下:

按,《皇朝文献通考》卷七八官制,有乾隆五十一年画一内外文武官阶一谕,《东华录》卷一〇四载此谕于乾隆五十一年秋七月庚戌之下,是知全书成于乾隆五十一年七月庚戌以后。查

 有一点需要说明,乔治忠认为《续通典》的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书前提要所称卷数与该书实际卷数不符,故不以《续通典》的书前提要所署时间作为其成书时间,而是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续通志》等书前提要所署时间作为《续通典》的成书时间。因其认为“清六通”“各书事类关联,定稿时间应大体上相差不远”,而乾隆五十四年“是《四库全书》即将全部完成的扫尾时期,应属可信”。详乔治忠、朱洪斌编:《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清代卷》,第390—391页;乔治忠:《中国史学史资料辨析五则》,第114页。

 王钟翰:《清三通纂修考》,第217—218页。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纂修四库全书档案》,第1519—1520页。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纂修四库全书档案》,第1586—1587页。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纂修四库全书档案》,第1647—1648页。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纂修四库全书档案》,第1707—1708页。

三通馆职名表内,列有嵇璜、刘墉、王杰、曹文埴总裁四人;惟曹文埴于乾隆五十一年正月庚寅,已陈请终养(见《东华录》卷一〇五),而职名表仍载其名;又考《高宗实录》卷一二七三载彭元瑞于乾隆五十二年正月辛卯,奉命充三通馆总裁,今职名表反不列其名;可知全书已成于乾隆五十二年正月辛卯以前。

这实际上是划定了“清三通”成书时间的上下限,证据是《清文献通考》所载内容及三通馆职名表。关于后者的来源,引文中未交待,但将其与浙本“清三通”卷首所附三通馆职名表相校,两者相同,其所用即此本。这份三通馆职名表同时也见于浙本“续三通”卷首。那么,这份三通馆职名表作为考察“清三通”成书时间的证据是否合适?换言之,它究竟形成于何时?是否如《四库全书》纂修职名表一般,它也有内容不同的数份?

除浙本“清六通”外,库本“续三通”、殿本《续通典》及“清三通”等书卷首皆附有三通馆职名表。经过比勘发现,殿本“清三通”、浙本“清六通”与库本《续通志》所附职名表内容一致,殿本《续通典》与库本《续文献通考》所附职名表内容一致,库本《续通典》所附与以上几份职名表皆异。也就是说,至少有内容不同的三份三通馆职名表存世。它们能否作为考察“清三通”成书时间的证据?为了解决这个疑问,有必要先考察一下它们的形成时间。

库本“续三通”所附三通馆职名表恰为内容不同的三份。为行文方便,以这三份职官表为例讨论。在库本“续三通”所附的三份职名表中,总裁共有嵇璜等四人(表2),未载彭元瑞。彭元瑞于乾隆五十二年正月充三通馆总裁,据此可判定,它们产生时间均在乾隆五十二年正月之前。



 王钟翰:《清三通纂修考》,第221页。又,引文中曹文埴“陈请终养”时间偶误,应为“乾隆五十二年正月”,王先谦:《东华续录》卷15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5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乾隆帝起居注》第36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9页。

 笔者曾目验殿本《续通典》两部,一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一藏复旦大学图书馆;殿本“清三通”各一部,藏复旦大学图书馆。复旦藏本为刘承幹旧藏,有“刘承幹字贞一号翰怡”白文方印、“吴兴刘氏嘉业堂藏书印”朱文方印。又,一些图书馆所藏 “清六通”,著录为殿本。然检核其书,发现“宁”字缺笔,书内卷末又多署有“浙江书局总校某某分校某某”字样,实为浙本。

 三通馆职名表中有一处不同:陆伯焜在殿本“清三通”与浙本“清六通”所附职名表中所署官职为“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在库本《续通志》中所署官职为“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考《清高宗实录》及王昶撰《浙江按察使陆君墓志铭》(《春融堂集》卷56),知陆伯焜所任官职当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库本《续通志》为是。

 万承风及旷楚贤两人在殿本《续通典》职名表中所署官职皆为“翰林院检讨”,在库本《续文献通考》中皆为“翰林院编修”。考《清史列传》《清秘述闻》及《清高宗实录》,万、旷二人官职当为“翰林院检讨”,殿本《续通典》为是。

 彭元瑞于乾隆五十二年正月充三通馆总裁,见《清高宗实录》卷1273,转引自王钟翰:《清三通纂修考》,第216页。

  从表2可知,除嵇璜外,刘墉等三人的官职在三份职名表中略有变化。也就是说,通过考察刘墉等三人官职变迁,可以确定这三份不同职名表的大致形成时间。据《清史列传》所载刘墉仕履时间,可确定库本《续通典》与《续文献通考》所附职名表形成时间应在乾隆四十八年十一月至五十年四月间,库本《续通志》所附职名表形成时间则在乾隆五十年四月之后。王杰仅见于库本《续通志》所附职名表,而根据《清史列传》及《清高宗实录》的相关记载,可以确定库本《续通志》所附职名表产生时间应在乾隆五十年十月至十一月间。曹文埴在三份职名表中所署官职皆不同,根据《先文敏公行状》的记载,可确定库本《续通志》职名表产生时间与上文相符,库本

《续通典》所附职名表时间下限则可由乾隆五十年四月提前至四十九年十一月,库本《续文献通考》所附职名表时间应在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至五十年四月间。

综上所述,库本《续通典》所附职名表产生在乾隆四十八年十一月至四十九年十一月,库本《续文献通考》所附职名表时间产生在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至五十年四月,库本《续通志》所附职名表时间产生在乾隆五十年十月至十一月。

上文曾提到,浙本“清三通”所附三通馆职名表内容与库本《续通志》所附一致,也就是说,其产生时间是乾隆五十年十月至十一月,此时“清三通”仍处于纂修阶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三件此前学者未注意到的与“清三通”纂修有关的奏折。通过这些奏折,可以廓清“清三通”成书时间,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复原其纂修过程。

根据乾隆四十七年六月“军机大臣奏遵旨将各馆纂修拟定各书完竣日期等清单进呈片”可知,乾隆帝先命三通馆臣将《清朝通典》与《清朝通志》两书“约于五十二年夏季完竣”,但随即又下谕旨“着予限三年,于乾隆五十年即行全竣”。而事实上,在此谕旨颁发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两书的纂修工作都没有进入实质性阶段,甚至连资料的搜辑工作也进展迟缓。因为三通馆并无暇顾及《清朝通典》等两书,而是尽全力赶办“续三通”。“续三通”至四十九年十二月才全部纂修告竣,此时已超出原定时限一年。

在此之后,《清朝通典》等两书才开始进入实质性纂修阶段。很明显,这两书原定“五十年即行全竣”的目标已不可能实现。所以,三通馆应有上折奏请展限。乾隆帝又命将“清三通”在 “乾隆五十一年完竣”10。五十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清朝通典》等两书底本告竣,“计《通典》八门成书一百三□□,《□志》二十略成书一百五十卷,所有各门事实均载至乾隆五十年”11。之后,“清三

 《清史列传》卷26《刘墉传》,第1988页。

 《清史列传》卷26《王杰传》,第1993页。

 《清高宗实录》卷1240,第679页。

 (清)曹振镛等:《先文敏公行状》,附曹文埴《石鼓砚斋文钞》卷末,《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8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版,第188—194页。

 将此结论与上文所得“续三通”成书时间相验证,证明其是成立的。同时,浙本“续三通”书前提要所署时间都在其对应各书卷首所附的三通馆职名表产生时间范围内。就此可以假设,浙本“续三通”书前提要所署时间就是这三份职名表形成的具体时间。至于原因,则仍需将来进一步地讨论。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纂修四库全书档案》,第1586—1587页。

 如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时,三通馆才“奏请用军机处印封咨取各直省文册碑刻等件,以凭纂辑”,但一直到次年二月,这些资料还“未据解馆”。详见“军机大臣奏各馆纂办未竣各书分晰开单进呈览片”,《纂修四库全书档案》,第1707—1708页。

 上年十二月内(即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以五朝续三通告成,即行接办《皇朝通典》《通志》,业经奏闻在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咨为皇朝通典通志底本告竣一折本日奉旨事,乾隆五十年十二月,档号:03—1156—021。

 上引乾隆五十年十二月“咨为皇朝通典通志底本告竣一折本日奉旨事”中,有三通馆开始纂办《清朝通典》等书时“业经奏闻在案”云云,故推想其申请展限之语应在四十九年十二月三通馆接办《清朝通典》等书所上奏折中,惜未得见。

10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纂修四库全书档案》,第1863页。

11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咨为皇朝通典通志底本告竣一折本日奉旨事,乾隆五十年十二月,档号:03—1156—021。此件奏折墨污较大,以“□”代阙字。

通”进入复阅查核签改阶段。五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三通馆又奏请将《清朝通典》及《清朝通志》二书“展限至明年八月办竣”,获准。但五十二年八月时,“清三通”仍并未依限完竣,而是拖延至当年十二月时才全行告竣,“各书计纂成《通典》一百三卷,《通志》一百二十五卷,接辑《皇朝文献通考》七十六卷,共计三百四卷”。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此时的《清朝通典》与《清朝通志》卷数与最终定本仍不符,这说明在之后“办理画一”的过程中,三通馆臣对其又有删补;二是告竣奏折中之所以说“接辑《皇朝文献通考》七十六卷”,是因为该书此前早有成稿,并非如《清朝通典》等书一样是从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之后才开始纂修。此后,三通馆工作重心就开始转入缮写《四库全书》正本及武英殿清本。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考察《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发现的录副奏折,并结合“清六通”文本内容、书前所附三通馆职名表等,考证推论:《续文献通考》在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至四十七年二月间成书,《续通典》在乾隆四十七年三月至六月间成书,“清三通”则迟至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成书。

 值得注意的是,该奏折还出现有“《通典》八门,计书一百二十卷;《通志》二十略,计书一百二十卷”,与上一年底本告竣时相比,两书已分别有较大程度删削,如《清朝通志》就删去近30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奏请展限办理皇朝通典通志等事,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档号:03—1156—030。

 因《清朝文献通考》此前早有成稿,与《清朝通志》和《清朝通典》不同,是从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之后才开始纂修,所以此奏折中仅云接辑“七十六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奏报皇朝三通全书告成请奖叙各员等事,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档号:03—1157—041.1。

 乾隆十二年时,乾隆敕纂《续文献通考》时令馆臣“添辑本朝一切典制”,在三十二年《续文献通考》全书告竣进呈时,该书实际所载内容有一部分“载至乾隆二十五年以前,而陆续呈进者,并纂入三十一年之事”。故而五十二年全书告竣之时,才有馆臣所言“接辑《皇朝文献通考》”之语。参见《皇朝文献通考》卷首提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高宗实录》卷778,乾隆三十二年二月丙申,第547页。

 乾隆五十三年二月初二日,三通馆向内阁典籍厅咨取供事,“前经本馆奏明皇朝三通全书缮写四分归入四库空函,并缮交武英殿刊刻颁行,照例咨取供事十二名到馆,一体上紧赶办。等因奏准在案。相应移会贵厅,希即照例拨送供事四名,过馆充补可也”。详见《三通馆为知照拨送供事四名致典籍厅移会》,《纂修四库全书档案》,第2116页。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