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史研究 > 专题研究 > 边疆民族
浅析土尔扈特西迁缘由
作者:阿木古楞 责编:

来源:西部蒙古论坛2020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21-11-23  点击量:318
分享到: 0
 加入收藏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一、关于土尔扈特西迁史事研究的文献综述

卫拉特蒙古史向来是学界重视并广为关注的焦点。1978 年以来,随着我国学术研究的新发展,在蒙古史、清史、中俄关系史、中亚史研究逐步深入基础上,卫拉特蒙古史的研究有了明显进展,并发表了诸多论文。其中,对土尔扈特西迁问题,马汝珩、王思志、罗丽达等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并作出了自己的叙述与总结。而他们均持有土尔扈特因受到准噶尔巴图尔洪台吉排挤而西迁的传统观点。

1771 年(乾隆三十六年)土尔扈特部东归,当年 10 月底,乾隆帝在承德避署山庄接待了土尔扈特汗渥巴锡一行。《乾隆三十六年九月二十八日福隆安奏折》中所记载,当渥巴锡在承德向清政府官员讲述其先世西迁原因时他说:“我阿玉奇汗之曾祖和鄂尔勒克,原栖牧于伊犁以远额什尔努拉等处。在巴图尔浑台吉之时,我四卫拉特内部,不甚和睦,且因我所居之牧地不能容之。对此,和鄂尔勒克遂

 

马汝珩、马大正:《1977—1989 年的卫拉特蒙古史研究》载《卫拉特史论文集》,《内蒙古师大学报》( 哲社版)1990 年第 3 期。

马汝珩、王思志:《土尔扈特蒙古西迁及其反抗沙俄压迫、重返祖国的斗争》,《社会科学战线》1978 年第 3 期。

罗丽达:《土尔扈特部为什么西迁》,《清史研究通讯》1985 年第 2 期。

携其子弟书库尔岱青、诺雅特等前往俄罗斯之额济勒地方栖牧”

以往,学者们皆认同这种清朝时期档案文献中记载的内容。例如,马汝珩、王思志在《土尔扈特蒙古西迁及其反抗沙俄压迫、重返祖国的斗争》中写道:“准噶尔势力日益强大,势必威胁着厄鲁特的其他各部,并意图兼并土尔扈特部”。罗丽达在《土尔扈特部为什么西迁》中指出“1625 年卫拉特各部大内讧是土尔扈特西迁的直接和根本原因,而西迁是土尔扈特首领处于对这场自相残杀的内讧事件强烈不满所采取的抗议行动”。那么问题是,为什么和额尔勒克提出西迁时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洪台吉及其他各部首领没有反对? 为什么西迁大部队中还有一部分杜尔伯特部和和硕特部? 为什么 1625 年大内讧后,卫拉特实力遭到削弱的情况下和鄂尔勒克仍率领 5 万账牧民,西迁伏尔加河。难道巴图尔洪台吉等不明白,这有可能使卫拉特实力变得更加薄弱?

1985 年,蔡家艺在《卫拉特蒙古史事杂考》一文中进一步提出:“牧地紧张,以及由于纷争所引起的经济危机,是迫使土尔扈特西迁的重要因素。”而马大正、成崇德主编《卫拉特蒙古史纲》一书中全面的考述了卫拉特各部互相之间发生矛盾的原因。对此笔者持有相同的看法。

总体来说,目前关于对土尔扈特西迁原因的研究,学者们主要认为,是因为受到准噶尔部巴图尔洪台吉的压迫及沙皇俄国扩张势力的威胁。笔者从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并相结合汉文、托忒蒙文、俄罗斯文、蒙古(胡都)文、满文等史料文献,结合个人的观点,对土尔扈特西迁的原因做以较为全面的分析。

二、土尔扈特部西迁的原因

(一) 土尔扈特西迁背景

北元时期,东西蒙古之间的战争纠纷从未停止。作为西蒙古的卫拉特蒙古,一直以强劲的态度与东蒙古分庭抗礼。甚至通过扶持蒙古大汗,从而牵制东蒙古的势力。更是到了 1453 年,绰罗斯家族也先一度成为蒙古大汗,基本上统一了整个蒙古高原。然而 1454 年阿喇知院帅兵三万攻之,也先身亡。也先被杀后,绰罗斯家族势力开始分裂。绰罗斯内部为夺太师之位,发生内讧,从此卫拉特势力日趋衰微,不久遭到东蒙古的征讨。1480 年,满都海彻辰哈屯携带年幼的达延汗征兵讨伐卫拉特,大战于塔斯博尔图,胜之,掳获无算。到了土默特万户俺答汗时期,东蒙古右翼三万户势力变得强盛。在俺答汗及其伙伴几次远征卫拉特后其势力已扩展到青海一带。1562 年,即俺答汗后,漠南蒙古鄂尔多斯封建主忽图黑台·切尽·黄台吉“于壬戌年二十三岁时出兵四卫拉特在额儿赤思河,进攻土尔扈特人,杀哈喇·不兀喇,在他们的炉灶前面树起黑纛,收复了失勒必思、土尔扈特两部的一半,班师回营”。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满文档案,乾隆三十六年九月二十八日福隆安奏折。

马汝珩、王思志:《土尔扈特蒙古西迁及其反抗沙俄压迫、重返祖国的斗争》,《社会科学战线》1978 年第 3 期。

罗丽达:《土尔扈特部为什么西迁》,《清史研究通讯》1985 年第 2 期。

蔡家艺:《卫拉特蒙古史事杂考》,《历史档案》1985 年第 4 期。

《明英宗实录》卷 246,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第 5339 页。

马大正、成崇德:《卫拉特蒙古史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年。

《蒙古源流》,卷 5。

马大正、成崇德:《卫拉特蒙古史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年。

萨冈彻辰著,乌兰译注:《蒙古源流》,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4 年 2 月。

 

其后做为达延汗第十一子格埒森扎后裔的喀尔喀蒙古贵族们也开始了对卫拉特蒙古的征战。据蒙古编年史所记载,1580 年喀尔喀之阿巴岱·赛因·汗于阔不客儿之战中大破和硕特部,杀其首领哈尼·诺颜·洪果尔。16 世纪末,札萨克图汗部赉瑚尔汗夺走卫拉特人杭爱山一带的牧地。1608 年至 1609 年,喀尔喀和托辉特部的硕垒乌巴什与卫拉特发生冲突,因此卫拉特与阿勒坦汗之间展开多次战争。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漠南蒙古与喀尔喀蒙古屡屡征伐卫拉特蒙古的缘由,使卫拉特蒙古逐渐向西迁移,失去大部分的游牧地。那么西迁后的卫拉特蒙古各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经济发展又是何种程度呢?

(二)经济原因首先,牧地的紧张是土尔扈特蒙古西迁的根本原因。

作为畜牧业为经济基础的游牧民来说,牧地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对蒙古人来说“地”就是他们的“母亲”。在蒙古语中称大地为“eke γajar”。eke 是母亲,γajar 是地,他们把“地”比喻为母亲。从这里我们就能知道牧地对蒙古人的重要性。上文提到,由于漠南蒙古对卫拉特的几次讨伐,卫拉特蒙古丢失了杭爱山以南、控奎、扎卜罕河流域的牧地退至阿尔泰山以西。更是在喀尔喀封建主们的打击下卫拉特蒙古被排挤到更西的地区,杜尔伯特与土尔扈特两部迁到托博尔河流域。在失去如此多的牧地之下卫拉特各部之间发生争夺牧地的矛盾是必然的。游牧封建主只有对牧场有支配权才能维持他们对游牧部落的统治。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牲畜的繁殖,卫拉特各部之间发生了为扩大牧地而产生的矛盾。而矛盾的主要表现是在争“乌木齐”( mci) 的纠纷当中。土地、牧场和各种牧地、游牧用的嫩秃黑,都归属封建领主领有和支配。正像在早期帝国时代一样,人民和土地,即人民用以游牧的牧场,都属于领主。因此,争夺“乌木齐”是争夺牧地的主要表现之一。据托忒文历史文献记载 “车臣汗与阿巴赖二人相争,加害于对方。小和硕特毕喇诺颜杀兄娶嫂。土尔扈特岱青公然兼并了自己的贤弟伊勒登。察罕兼并了自己的哥哥和母亲,把他们仍在故乡。多尔济捉住自己的继母,将她害死。车臣、巴图尔二人杀害了自己的贤弟僧格……。”这里和硕特部车臣汗与同父异母兄弟阿巴赖之间的争斗最为激烈。而兄弟俩不和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互相争夺财产。据另一部托忒文史料记载 “他们离开世代居住的故乡,来到俄罗斯,是因为准噶尔四卫拉特之间不和。土尔扈特台吉和额尔勒克认为,与其互相残杀,不如远离故土,在他乡异域征战、生活,以图生存”。这里说的四卫拉特不和的最终原因还是因为争夺财产导致的。1625 年,和硕特部拜巴嘎斯与同母异父兄弟楚库尔之间发生争夺遗产之争,并迅速席卷整个卫拉特蒙古诸部。“……因为楚库尔和拜巴嘎斯的兄弟青台吉死

噶尔丹:《宝贝念珠》,1960 年,乌兰巴托。

马大正、成崇德:《卫拉特蒙古史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年。

此阿勒坦汗是俄国人对喀尔喀蒙古札萨克图汗所属和托辉特部硕垒乌巴什及其子俄木布额尔德尼等的称呼,而并非漠南蒙古土默特万户首领阿勒坦汗。

乌云毕力格:《和硕特部西北游牧地考》,《内蒙古大学学报》1989 年第 3 期。

弗拉基米尔佐夫著,刘荣焌译《蒙古社会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民族研究所社会历史室,1978 年。

巴图尔·乌巴什·图门著,特克希汉译:《四卫拉特史》,载《蒙汉对照托忒文字卫拉特蒙古历史文献译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 年 3 月,第 248 页。

西·诺尔布汉译:《卡尔梅克诸汗简史》,载《蒙汉对照托忒文字卫拉特蒙古历史文献译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 年 3 月,第 275 页。

关于吹库尔身份本文采用若松宽等人的和硕特部吹库尔说。(详细参见 M·乌兰著:《卫拉特蒙古文献及史学—以托忒文历史文献研究为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年)。

了,拜巴嘎斯拿走了青台吉的全部牲畜和 1000 属民,不想分给楚库尔,于是这两兄弟之间为了人畜遗产发生了严重纠纷争执。后来和解了,拜巴嘎斯台吉的 600 属民分给了吹库尔,他自己拿 400 属民。调解人是哈喇忽喇。调解之后楚库尔台吉还想要剩下的那些属民,拜巴嘎斯不肯再给。为此谈判双方开了战。”这里提到,拜巴嘎斯与吹库尔之间的遗产之争虽由哈喇忽喇出面调解,但由于楚库尔要索取全部遗产最终与拜巴嘎斯爆发战争。然而随着战争的持续,其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作为调解人身份的哈喇忽喇开始直接援助和硕特部的拜巴嘎斯。“楚库尔台吉率10000 军队来打拜巴嘎斯,相助的还有墨尔根·捷麦尼台吉的 10000 人……而拜巴嘎斯却只有军队 2000 人。他们交战在盐湖下游,这场战斗中楚库尔台吉杀死了拜巴嘎斯的兄弟沙克拉台吉,还杀死了许多人,拜巴嘎斯其他的人都逃散了……哈喇忽喇台吉闻讯急忙从鄂尔齐斯河的另一面赶来救援拜巴嘎斯”。最后,杜尔伯特部达赖台吉怕蒙古人趁机来攻打卡尔梅克才出面调解此次的战争,到此双方的战争才得到暂时的缓解。虽然此次内讧由达赖台吉出面调停,但内部还是有了分裂的趋势。以杜尔伯特部达赖台吉,土尔扈特部蔑尔根·特墨尼、和鄂尔勒克,和硕特部楚库尔为一集团。和硕特部拜巴嘎斯与准噶尔部哈喇忽喇为一集团。这种局面一直延伸到噶尔丹建立准噶尔汗国为止。

总之,游牧地的紧张而导致争夺“乌木齐”是卫拉特蒙古各领主之间发生矛盾的主要原因。因此土尔扈特部领主和鄂尔勒克为寻找新的游牧地而带领部众西迁至伏尔加河的。

其次,牲畜数量的众多迫使卫拉特各部需要更多游牧地,这是土尔扈特西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据文献记载,当时卫拉特各部牲畜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咱雅班第达传》记载,“羊年杜尔伯特,昆都仑乌巴什邀请(咱雅班第达) ,让他为岱青和硕齐建塔举行开光仪式。尔后,将十个班第中的七个奉献给他,并贡献五千牲畜”。“……车臣汗说:‘我们与内地做了一万匹马的生意,要把这些奉献给咱雅班第达’……。”这里提到昆都仑乌巴什与车臣汗分别给咱雅班第达奉献五千头牲畜和一万匹马。虽然此段中所说牲畜数字不完全是同一年的情况,但我们可以从发展趋势来估计,当时在卫拉特蒙古所蓄养的牲畜是非常多的。

另外,从《蒙古—卫拉特法典》中同样也能得出当时卫拉特蒙古所蓄养牲畜的情况。例如“伤害僧侣和喇嘛,或掠夺其爱马克者,罚铠甲百领、马千匹,并罚双倍归还掠夺之物……”。而贵人嫁女者“聘礼为驼 30 峰或其他物品 30 件、马 50 匹、羊 400 只……”。帕拉斯在《蒙古民族历史资料集》 (内陆亚洲厄鲁特历史资料)中也记载了关于卫拉特人牲畜占有情况。帕拉斯写道:“牲畜是卡尔梅克以及亚洲诸游牧部落的财富象征和生存基础。不少家庭拥有百头乃至几千头牲畜。”虽然帕拉斯

〔苏联〕戈利曼、斯列萨尔丘克著,马曼丽、胡尚哲译:《俄蒙关系历史档案文献集》( 上册 1607—1636) ,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 年 5 月,第 70 号,第 148 页。

〔苏联〕戈利曼、斯列萨尔丘克著,马曼丽、胡尚哲译:《俄蒙关系历史档案文献集》( 上册 1607—1636) ,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 年 5 月,第 70 号,148 页。

喇德纳巴德喇,成崇德译注:《咱雅班第达传》,载《清代蒙古高僧传译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1990 年,第 6 页。

喇德纳巴德喇,成崇德译注:《咱雅班第达传》,载《清代蒙古高僧传译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1990 年,第 11 页。

《蒙古—卫拉特法典》载帕拉斯著,邵建东、刘迎胜译《内陆亚洲厄鲁特历史资料》,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年月,第 193 页。

《蒙古—卫拉特法典》载帕拉斯著,邵建东、刘迎胜译《内陆亚洲厄鲁特历史资料》,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年月,第 196 页。

⑦ 帕拉斯著,邵建东、刘迎胜译《内陆亚洲厄鲁特历史资料》,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年 1 月,第 116 页。西部蒙古论坛 2020 年第 1 期

在此文中所记载的是 18 世纪伏尔加河土尔扈特人所蓄养的牲畜情况,但对了解土尔扈特人西迁前卫

拉特蒙古的经济情况是有一定帮助的。因此,牲畜的数量也是导致土尔扈特人西迁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土尔扈特西迁的政治原因

关于土尔扈特西迁原因,渥巴锡答复清朝大臣福隆安时已经说得很明白。他说:“我阿玉奇之曾祖和鄂尔勒克,原栖牧于伊犁以远额什尔努拉等处,在巴图尔浑台吉之时,我四卫拉特内部,不甚和睦。且因我所居之牧地不能容之。对此,和鄂尔勒克遂携其子书库尔岱青、诺雅特等前往俄罗斯之额济勒地方栖牧之。”渥巴锡在这一段中说出了土尔扈特西迁的经济原因,也指明了政治原因。由于当时巴图尔珲台吉“恃其强,侮诸卫拉特”,所以和鄂尔勒克感到或担心被其吞并,因此 1628 年和鄂尔勒克通知联盟各部首领“有关他们要分离出去的打算,‘次年’就分离出去”

作为“合约儿台吉”之一的巴图尔珲台吉不可能不知道卫拉特内部存在的矛盾及原因。他也迫切想解决此类矛盾。因此当和鄂尔勒克提出西迁时,他并没有反对。另外,对和鄂尔勒克而言,土尔扈特的西迁对于整个卫拉特来说是有利的。此次大迁徙解决了卫拉特蒙古游牧地紧张的问题的同时还可以说增加了卫拉特人的领土。因为西迁后的土尔扈特部仍是卫拉特联盟之一。这个可以从和鄂尔勒克参加 1640 年蒙古—卫拉特会议能看出来。《蒙古 - 卫拉特法典》中写道:“长生天赐福兮! 在不儿罕释迦牟尼和宗卡巴的脚下献上你们的赞美和崇敬之情吧! 在土伯忒帝国两大活佛的脚下,呈上你们的感激之情吧! 宣誓制定本法的汗、台吉和诺颜:额尔德尼札萨克图汗、图谢图汗……额尔德尼巴图尔洪台吉、昆都伦乌巴什、顾实汗、和鄂尔勒克台吉、书库尔岱青……蒙古厄鲁特四十四部的上述王公在铁龙年中秋第五个吉日一致同意公布本法”。从上述内容可以知道,和鄂尔勒克以卫拉特王公之一的身份参加本次盛会,并把制定的大法典带回家,以此法典治理属下。这说明土尔扈特部仍是卫拉特联盟的一员。

(四)卫拉特蒙古人的“民族”潜意识

1235 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召集诸王,决定征讨钦察、斡罗斯等国,命各支宗室均以长子统帅出征。据元史记载:“七年乙未春,城和林,作万安宫。遣诸王拔都及皇子贵由、皇侄蒙哥征西域”。此次西征,蒙古汗国征服了钦察、斡罗斯、基辅公国等众多东欧国家。然而窝阔台汗死讯的传来,蒙古西征军只能东还。1243 年初,拔都到达伏尔加河下游的营地,从此拔都就在这里立国,史称“钦察汗国或金帐汗国”。而对卫拉特蒙古人来说,他们仍然保留着对这一段历史的记忆与认知。“任何民族或族群都有他们集体历史记忆,并且往往将这一文化资源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加以利用,发挥其作为历史的价值”。据佚名氏《四卫拉特史》记载,当阿睦尔撒纳降生时一手握黑石,一手握凝血,这与《蒙古秘史》中记载的成吉思汗降生时手握凝血一事几乎相同。“那时,也速该·把阿秃儿俘虏了塔塔尔部的贴木真·兀格、豁里·不花等人归来,怀孕的诃额仑妇人在斡难河畔迭里温·孛勒答黑地方正好生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满文档案,乾隆三十六年九月二十八日福隆安奏折。

张穆撰,何秋涛補订:《蒙古游牧记》,卷十四,南天书局发行,1981 年 4 月,第 299 页。

噶班沙拉勃:《关于卫拉特人的故事》第 39 页,转引自兹拉特金:《准噶尔汗国史》,第 148 页。

《蒙古—卫拉特法典》,载帕拉斯著,邵建东、刘迎胜译《内陆亚洲厄鲁特历史资料》,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年月,第 191 ~120 页。

宋濂等撰:《元史》卷二《太宗本纪二》,中华书局出版,1976 年 4 月,第 34 页。

那顺巴依尔:《蒙古族历史记忆与当代民族认同构建》,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 2008年。

佚名氏著《四卫拉特史》载《蒙汉对照托忒文字卫拉特蒙古历史文献译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 年 3 月,第215 ~216 页。

下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降生时,右手握着髀石般的一个血块……”。乌兰教授认为,《四卫拉特史》中描写阿睦尔撒纳手握凝血出生其用意除了希望阿睦尔撒纳成为拯救部落的英雄外,更想把他奉为振兴蒙古,恢复统治的天命之主。佚名氏《四卫拉特史》的作者希望阿睦尔撒纳成为像成吉思汗一样天命之主,所以才将阿睦尔撒纳美化成手握凝血出生。虽然佚名《四卫拉特史》成书时间较晚,但从这一段内容可以知道卫拉特人一直保留着对祖先的光辉历史记忆与认知的。

所以卫拉特人向往着祖先曾经占领过的土地,向往在此放牧,像他们那样用武力征服的方式扩大自己的领地。因此“土马年即 1618 年,朝里海方向派出精干队伍,确切了解到那里有一片无主的土地。土龙年即 1628 年,和鄂尔勒克带着自己的六个儿子率领所属土尔扈特部以及和硕特、杜尔伯特共五万余户,放弃了准噶尔故乡,朝日末的方向出发了。他们尚未到达乌拉尔河,就征服了一支游牧在恩巴和的鞑靼部落。渡过乌拉尔河之后,接连征服了诺盖、哈岱、克卜恰克、吉格森等鞑靼部落”。他们一路征服,终于在 1630 年到达伏尔加河。

综上所述,由于卫拉特人失去大部分游牧地后导致草场的紧张,难以蓄养数量众多的牲畜,内部频频发生争夺牧地、争夺财产的矛盾。又因为巴图尔珲台吉的强大,和鄂尔勒克担心被其吞并因此选择了西迁至伏尔加河。另外,卫拉特人仍然保留着对祖先光辉历史的记忆。民族的这种潜意识是西迁的内在因素。为此,1628 年在和鄂尔勒克的带领下,以土尔扈特部为主,协同一部分和硕特和杜尔伯特部开始了举世瞩目的伟大西迁。

余大钧译注:《蒙古秘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4 年 2 月,第 75 页,第 59 节。

乌兰:《关于成吉思汗“手握凝血”出生说》,《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年第 6 期。

西·诺尔布汗译:《卡尔梅克诸汗简史》载《蒙汉对照托忒文字卫拉特蒙古历史文献译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 年 3 月,第 275 页。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