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史研究 > 文献档案 > 档案利用
从清宫档案看辛亥革命
作者:李海秀 责编:

来源:  发布时间:2011-10-23  点击量:293
分享到: 0
 加入收藏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合作,推出大型档案文献《清宫辛亥革命档案汇编》。这是清宫所藏辛亥革命档案首次全面系统公布。

   时间跨越整个辛亥革命 数量三倍于此前公布的档案

    明清两朝中央政府和皇室档案的保管基地现在成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合作,历经一年多的艰辛努力,对馆藏辛亥革命档案做了一次较为全面系统的整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胡旺林介绍说,这些档案,选自馆藏档案各主要卷宗的29个文种,总量达5700余件,大约是此前已公布的清宫辛亥革命档案总量的3倍。其时间跨度,始自兴中会成立前的1892年,止于张勋复辟的1917年,涵盖了辛亥革命的整个过程。从数量上、内容上、完整性等方面来讲,这是超过以往的较为系统的一次整理,是清宫辛亥革命档案首次全面系统的公布,也为辛亥革命研究提供了又一重要的基础性文献汇集。 

    清廷视角 原始记录 两岸互补

    这批档案的面世意义重大。胡旺林馆长向记者谈道,清宫辛亥革命档案的三个突出特点特别值得关注:

    首先,这些档案是站在对面看辛亥。晚清朝廷形成并保存下来的这批档案,是从清朝中央政府的视角,站在辛亥革命的对立面来看待辛亥革命的,是清政府为扑灭和镇压辛亥革命而留下的印迹。一方面,这些档案为我们全面审视和研究辛亥革命提供了特殊的文献支撑,有助于大众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辛亥革命;另一方面也要以审慎的态度来直面这些档案,对辛亥前后一系列人物事件的是非曲直和国情态势乃至某些重要史实的记载,晚清朝廷的笔下往往是走样的,需要用分析的眼光来分析这些档案。

    其次,这些档案是在第一时间形成的原始记录。抛开其政治观点不说,有关事件的时间、地点、过程等,都是十分具体的,特别是揭示了清政府如何应对辛亥革命的内幕。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首次公布,有的可填补一些文献的空白,有的可纠正某些传闻的讹误,有的则增加了一些史实的凭证。

    第三,北京与台北分别保存的档案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由于历史原因,明清档案主要分存北京与台北两地,其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1000多万件,台北故宫博物院保存40多万件,两地分别保存的档案,同根同源,都是明清两朝中央政府和皇室形成的档案。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筛选整理5700余件,出版《清宫辛亥革命档案汇编》80册;台北故宫博物院搜集整理1000余件,出版《清宫国民革命史料汇编》4册。在辛亥百年的特殊时刻,此举更别具特殊意义。

    孙中山、徐锡麟、黄兴等珍贵史料再现

    胡旺林馆长介绍说,在整理编纂清宫辛亥革命档案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重要的历史记录,譬如:

    孙中山的重要革命活动。孙中山拟于1905年8月27日在东京举行题为“列强能否瓜分中国之问题”演说会的公告;楷书誊写的孙中山对留日学生畅谈革命的演讲辞;清廷查得孙中山组建中国同盟会的情况;探明孙中山赴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的行踪;孙中山为革命筹集资金、购置军火武器的记述;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同盟会革命党人,发动广东惠州、江西萍乡、湖南醴陵、湖南浏阳等地方起义的重要史实。这些档案充分印证了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的坎坷历程和艰辛奋争。

    徐锡麟亲笔写的革命宗旨。清宫档案《徐锡麟案专档》中,有徐锡麟亲笔写下的誓死推翻清王朝的革命宗旨,更有档案详细记载1907年7月6日安庆巡警学校举行毕业典礼,安徽巡抚恩铭到校检阅,徐锡麟等乘机持枪猛射,与官兵交战数小时,徐锡麟等先后被捕而被处以极刑。  

    黄兴革命活动的情况。档案中,有黄兴等人在越南聚众,清政府请法国使臣转饬越南严加捕剿之事;黄兴在上海组建革命军政府的情况;清政府为侦缉黄兴而颁发的秘密旨令;特别是黄兴率革命党人于1911年4月27日在广州城突然起义,两广总督张鸣岐奏报朝廷的电报记录十分详细。

    武昌起义被清军密探事先发现的奏报。清宫档案中十分具体地记载了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发生的详细过程,以及起义军与清军辗转交战的情况。其中有革命党起义前不幸被清军密探发现,临时司令部被捣毁,革命党人被捕的情况;起义军与清军激烈交火的惨烈战况;总督瑞徵、提督张彪临阵仓皇出逃情景;清政府调派集结各省船舰、军队、武器,分赴鄂省围剿起义的情况;中外报刊登载武汉战势的剪报等。

    封建帝制被推翻的记录。大量档案显示,武昌起义后,围绕国体的确立和皇室的去留,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晚清皇室之间展开了错综复杂的博弈,最终达成妥协。档案中有工商妇女各界人士和美国在华教士等要求溥仪皇帝退位的电文;1912年2月9日南京临时政府提出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军机处上谕档》内保存的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颁布的“退位诏书”,则成为在中国实行了两千年封建帝制的休止符。

(资料来源:《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14日 02 版)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