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林漫步 > 学者书林 > 戴逸
谈《清史稿》的编纂
作者:戴逸 责编:

来源:戴逸:《语冰集》  发布时间:2017-12-12  点击量:107
分享到: 0
 加入收藏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清史稿》是中国的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记载有清一代将近300年的历史。编纂工作从1914年始,至1927年完成,历时14年。清史馆馆长为赵尔巽,参加编写者前后达100余人。全书共536卷,比二十四史内任何一部史书的篇幅都要大。

《清史稿》是利用了清朝国史馆长期积累的史料和成果而编写的,分成“本纪”、“表”、“志”、“列传”四个部分,包罗广泛,内容丰富,是研究清史的重要参考书。孟森先生评论此书“搜辑宏富,纲举目张”。

可是,《清史稿》出版后,立即受到严厉的批评,有人指出它有19条谬误。有的是政治观点问题,有的是体例问题和史实史料问题。在国民党统治时代,此书曾被禁止出版。

 278   一、政治观点问题。参加修史的大多是清朝遗老,忠于被推翻的清王朝,歌颂和粉饰清朝统治,对新建立的共和国抱敌对态度,如把武昌起义称为“革命党谋乱于武昌”;对于因反对革命而被打死的清朝官吏,称赞他们是“慷慨捐躯,从容就义”。

二、 体例问题。纪传体史书创始于司马迁的《史记》,适合于记载中国古代历史。但是,到了清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记录新的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需要在体例上作较大的改进。又如《清史稿》中的“孝义传”、“列女传”提倡割股疗母、妇女贞节等封建道德,应予废除。

三、 史料问题。《清史稿》编写时,并未广泛征求各种史料,藏在故宫内的大批清代档案尚未被人注意,外国的许多史料也没有被利用,因此,史实记载遗漏和错误的地方比较多。

1959年台湾组成“清史编纂委员会”,对《清史稿》进行修改,更名为《清史》出版。但时间仓促,只作了局部的修订,主要是修改和补充了南明史、太平天国史和辛亥革命史。在观点上、体例上、史料上还不可能作根本的改进,所以修改本的序言中说:“于《清史稿》之原著,不欲大事更张……依新史学之体例与风格,网罗有清一代文献,完成理想中之新清史,则寄厚望于后来之作家。”

现在编纂一部新的大型清史的条件越来越成熟了。一方面,史料越来越丰富,清代近300年中央机关的档案现在已进行整理,珍贵的史籍,包括许多稿本、抄本陆续被发现,各种官书、诗文集、地方志、笔记、日记、野史大量被印行,外国的史料也很多。一部理想的清史著作必须建立在丰富的史    279料基础之上。

另一方面,专题研究的成果日益增多。中国大陆的清史学者每年发表的论文达700篇左右,台湾的学者也有不少著作、论文,欧洲、美洲和日本的学者在清史研究方面也有许多成果,吸收这些研究成果,才能写好新的清史。

现在中国国内的清史专家初步组织起来,有多种刊物和研究会,召开全国的清史会议。我们十分希望和国外专家们建立更密切的联系,交流资料和研究成果,以推动清史研究工作。    280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