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史研究 > 专题研究 > 社会史
清永陵简介
作者:孔祥文 责编:

来源:  发布时间:2011-10-25  点击量:1829
分享到: 0
 加入收藏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清永陵位于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西北起连山脚下,始建于1598年,清天聪八年(1634年)称“兴京陵”,顺治十六年(1659年)改称“永陵”。陵内葬着努尔哈赤的六世祖、曾祖、祖父、父亲及伯、叔父以及他们的福晋,辈分位居关外三陵之首(永陵、福陵和昭陵)。其为4座陵墓和2座陪葬陵,占地面积1.137公顷。 

  

 

                                                                                                  永陵古代彩绘图                         永陵平面图 

历史沿革 

爱新觉罗家族早在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就在尼雅满山岗(即乔山、启运山)之阳做为家族墓地。 

1603年(万历三十一年)9月,努尔哈赤的爱妻年仅29岁的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孟古姐姐崩越三载始葬尼雅满山岗。令四名女婢生殉,杀牛马各一百致祭。太祖伯父礼敦,五叔塔察篇古等亦葬尼雅满山岗。此时当无陵寝建筑更无陵名,仅以赫图阿拉祖陵呼之。 

1624年(后金天命九年),努尔哈赤于辽阳建东京城之后,于城北羊鲁山建造陵寝(后称东京陵)。谴索长阿孙旺善、铎弼及礼敦子贝和齐至尼雅满山岗祖陵将景祖、显祖、孝慈高皇后,弟舒尔哈齐、长子禇英等诸陵迁东京陵安葬。剩余的陵墓则称为老陵 

1643年(后金天聪八年),清太宗皇太极尊赫图阿拉为兴京,赫图阿拉祖陵则称“兴京陵”。 

1636年(崇德元年),清太宗皇太极改大金为大清国,称帝。按古制追尊四祖为四王,即猛特木为泽王、福满为庆王、觉昌安为昌王、塔克世为福王。为四王设太庙祭祝。同时在老陵兴祖墓后设肇祖衣冠冢。专称肇、兴二祖为二祖陵 

1648年(清顺治五年),清世祖章皇帝福临追封四王:猛特木为肇祖原皇帝、福满为兴祖直皇帝、觉昌安为景祖翼皇帝、塔克世为显祖宣皇帝。同时追封四王的嫡福晋分别为肇祖原皇后、兴祖直皇后、景祖翼皇后、显祖宣皇后。 

1651年(顺治八年),封乔山尼雅满山岗为启运山,设官兵守护陵寝。 

1653年(顺治十年),始建享殿、配殿、方城门墙。 

1655年(顺治十二年),立肇、兴二祖神功圣德碑建碑亭。 

1658年(顺治十五年),因东京陵风水不如兴京陵好,遂将景、显二祖陵及礼敦、塔察二墓迁回兴京陵肇、兴二祖墓前。 

1659年(顺治十六年),更兴京陵名为永陵。意在江山永固、帝业长久。 

1661年(顺治十八年),命名享殿为启运殿,方城门为启运门。立景、显二祖神功圣德碑建碑亭。 

1662年(康熙元年),奉安四祖满、汉文神牌于启运殿。 

1670年(康熙九年),于永陵西堡设永陵总管衙门,专司陵寝安全防卫。 

1672年(康熙十一年),于永陵后堡设永陵掌关防衙门,专司永陵祭祀及陵内一切事。 

1677年(康熙十六年),永陵改用黄琉璃瓦件。1730年(雍正八年)建齐班房、祝版房。 

1736年(乾隆元年),建茶膳、涤器房。 

1747年(乾隆十二年),启运殿内设楠木香几、珐琅祭器。 

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陵外设栅木1344架、红桩36根、白桩64根、青桩36根。 

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建夏园行宫。 

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永陵前设满、蒙、汉、回、藏五体下马石碑。 

1875年(光绪元年),于永陵街内设兴京副都统衙门、于赫图阿拉设兴京城守尉等衙门(光绪二十四年)。 

1922年(民国十一年),裁撤永陵总管及掌关防衙门,其事务归兴京县公署管理。 

1925,裁撤永陵掌关防衙门,永陵祭祀归县公署办理。 

1961年,成立新宾县文物管理所, 

1963,永陵列为省级文保单位,永陵事务归文管所办理。 

1979101日,永陵正式向国内开放。 

1987,永陵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200471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清永陵的地理位置 

清永陵背山面水,陵墓恰处于山水环抱的中央,完全融合在大自然中。永陵北靠启运山,南临苏子河,远处有鸡鸣山,与烟筒山隔河相望,西边为凤凰岭。永陵方位从西北朝东南,符合“风水”的“乾山巽向”。 

 

启运山 

永陵的陵山被清朝皇帝敕封为“启运山”,寓意开启鸿图、肇兴帝业,开先启后,是清朝神圣又神秘的的龙兴之地。

 

 

苏子河 

苏子河是永陵的风水河,发源于五凤楼山,东西走向。满语语音为“苏克素护必拉”,汉语意为“鱼鹰之河”。

 

 

烟囱山 

烟囱山又称“三块石山”,满语语音为“呼兰哈达”,属长白山系,位于老龙岗余脉南麓中低山区。海拔840米的烟囱山矗立在永陵的前面,山巅三叉朝天,形如笔架,是永陵的罩山,也是永陵的一面天然屏障。

 

鸡鸣山 

鸡鸣山在永陵的东南面,山势险要。鸡鸣山亦是永陵的罩山,似金鸡报晓,俨然左辅。 

永陵内主要建筑 

    永陵由陵前参拜道、下马碑、前宫院、方城、宝城、省牲所、冰窖、果楼等部分组成。 

1陵前参拜道,南北长840米。 

2下马碑  

永陵共有4块下马碑,碑体上用满、蒙、汉、藏、回五种文字刻着:诸王以下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其中两块下马碑坐落在陵园的神道南端的东西两侧,紧挨着车水马龙的公路,其中西侧的下马碑就矗立在公路一侧的排水沟中,距离公路仅有2米。 

永陵的下马碑 

3、正红门(栅栏门) 

永陵正红门 

正红门,也称大红门、前宫门、外宫门,是一座硬山式通道门,门阔三间,每间均为对开的两扇红色木栅栏门,屋顶铺满共色琉璃瓦。在清代皇帝陵寝中永陵的宫门别具一格,充分体现了满族的文化特点。 

4、四祖碑楼 

进入正红门后,是四祖碑楼。这四座碑楼,就是肇兴四祖的神功圣德碑楼。碑亭为单檐歇山式建筑,石碑顶铺黄色琉璃瓦飞檐斗拱,前后分别有拱形门,门上部半圆形券脸石上雕有二龙戏珠图,券门两侧门础石上浮雕坐龙,形如犬蹲伏,这又是永陵有别于其他清代皇陵的独特之处。原始的满族人有祖孙父子生同居、死同域的传统,而后世的满族人则讲究四世同堂。四座碑楼款式一致,于前宫院内一字排开,坐北朝南,东西并列,不分先后大小,不讲辈份高低。从左至右为显祖塔克世、兴祖福满、肇祖孟特穆、景祖觉昌安。 

四祖碑楼 

碑楼内部 

碑楼内部的碑文内容各有不同,均由御笔亲撰,用满、蒙、汉三种文字合壁刻写。驮碑的动物叫赑 ,传说龙生九子中的一个。 

石刻坐龙 

石刻坐龙是一种国内罕见的浮雕,龙首狗身,共十六条。坐龙分别盘坐于四座碑楼前后二门两侧的墙壁上,两只前爪直立撑地,尾部卷坐壁底,像狗一样坐着。狗是满族祖先的崇物,龙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物。狗曾经救过努尔哈赤的命,满族的祖先因游牧、待猎而崇尚狗,称其为天龙,将龙与狗合为一体,坐龙便诞生了。 

5、启运门 

启运门 

启运门又称内宫门。是进入方城的唯一门户,面阔三楹。中为神门,皇帝谒陵走东便门,皇后走西便门;平时官员出入走东便门,平常司事人走西便门。启运门为三间道门单檐歇山式建筑,顶铺黄琉璃瓦,正脊装饰六条赶珠行龙,惟妙惟肖,四条垂脊上各装饰有兽头及仙人走兽。每间都有两扇对开的门,每扇对开的门,每扇门上有81颗鎏金铜钉和一副兽首衔环门铺。清代启运门平日紧闭,只有在祭祀时才打开。 

启运门“五彩云龙” 

启运门两侧的缭墙上的四组“五彩云龙袖壁”,它的材质是由淘土烧制而成的,既砖雕。工匠们先将栩栩如生的龙雕刻在泥坯上,烧成砖后在按砖的编号拼凑起来,其精雕细刻之技另人叹为观止。该照壁为悬山式上顶。照壁中央浮雕行龙、海水江崖、祥云等图案,四角雕刻祥云、缠枝莲。这种泥瓦雕塑的仿琉璃照壁,在历代皇陵中仅此一处,也是永陵的建筑特色之一。 

6、焚帛亭 

焚帛亭(1983年重建) 

又称燎炉,是谒陵和平时祭祀时焚化纸钱金银帛和祭文之所,青砖瓦无木结构歇山式建筑。是永陵内最小的一个建筑物,它位于启运殿与西配殿之间。 

7、启运殿 

启运殿 

启运殿是供奉四祖四后神牌及祭祀的主要场所。歇山式殿顶上铺黄琉璃瓦,点殿内外朱漆彩绘。除祭祀外,启运殿不准擅自开启。有清一代,每当清明、中元、十月朔及岁暮都在启运殿举行祭祀典礼。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皇帝均曾到此举行隆重的大飨礼。以陵山之名为享殿方城之名,在清皇陵中仅此一例。 

启运殿内部 

启运殿内设景祖、肇祖、兴粗、显祖“大暖阁”座。暖阁外罩黄色缎子罩,暖阁内设宝座、帐幔、寝枕。大暖阁内设小暖阁四座,内供四祖、四后神位,设神牌八尊,上面盖典缎子罩。暖阁前设龙首、凤首宝座各四个,供案四张,朝灯八盏。 

8、东西配殿 

配殿 

东西配殿作为奉安“神器”和临时举行祭典之处。东配殿奉安肇祖、兴祖的神牌,西配殿奉安景祖和显祖的神牌。西配殿还恭藏乾隆皇帝御制《神树赋》卧碑。 

9、宝城 

宝城是埋葬努尔哈赤祖先的墓地。城的形状为“马蹄形”,又称“八宝城”、“月牙城”,共分两层,上层为四帝四后之墓,其中肇祖墓为衣冠冢。下层为努尔哈赤伯父、叔父武功郡王礼敦和恪恭贝勒塔察篇古陪葬墓。兴祖墓为唯一原葬,墓前原生瑞榆一株,乾隆十九年东巡时,御封为“神树”,神树于同治二年被风刮倒,后糟朽无遗。 

宝城 

榆树 

宝城内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榆树,生长在宝城的上层台地之上,兴祖直皇帝的墓前。高数十丈,主干离地三尺分杈,三根支干挺拔向上,形成了一把“大伞”,将永陵宝城笼罩其中。1743年(乾隆八年),乾隆皇帝首次率文武百官到永陵祭祖,拜谒祖陵之时,见到了生长在宝城内的榆树,乾隆大加赞叹,并在行宫即兴作《神树赋》,称其非松非柏,其根系从天上而来,接受了银河之水的浇灌,绝非人间可以长出的神树。榆树从此被称为“神树”。

 

盛京将军玉明奏报永陵神树倒歪并请简员勘办折 

同治二年七月二十七日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永陵神树图式 

盛京将军玉明奏折附图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10、省牲所 

位于前宫院西红墙外的一座跨院。内有省牲厅、果楼,前有垂花门,墙外有冰窖、收拾牛羊院等附属建筑。 

参考资料: 

李凤民:《辽沈旅游丛书——话说永陵》,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 

《盛京风物——辽宁省图书馆藏清代历史图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 

中国永陵网站 

部分文字来源于百度百科——清永陵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