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史研究 > 专题研究 > 社会史
清代官箴书的社会史资料价值
作者:岑大利 责编:

来源:《文化学刊》2010年第4期  发布时间:2018-11-12  点击量:197
分享到: 0
 加入收藏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清代官箴书,是清代以阐述为官道德和从政经验为主要内容的书,撰写者或编选者有的是皇帝,有的是大臣,有的是地方守令,有的是士人,他们出于富国强兵、惠政爱民的用心,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治理意见和看法。虽然他们是从如何为官的角度来总结从政经验的,但是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许多社会问题,对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风俗习惯等都具有直接的资料价值。

据统计,清代的官箴书有几百种,其中大约有一百多种再版发行,如陈生玺所辑的《政书集成》(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6 年版),从秦汉至明清,共 51 部,其中清代的有 17 部。刘俊文所辑的《官箴书集成》(黄山书社 1997 年版),从汉至民国,共 100 部,其中清代的有 75 部。另外还有数十种单行本发行。笔者因为时间和精力有限,只翻阅和研究了部分的官箴书,就发现其中有大量可供我们社会史研究使用的资料,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介绍和分析,供大家参考。

一、救灾与赈恤的资料

这部分资料在清代官箴书中占有较大的篇幅,如徐栋的《牧令书》23 卷,徐栋是道光二年进士,历官工部主事、郎中、陕西兴安知府,“究心吏治,以为天下事莫不起于州县,州县理,则天下无不理”。1丁日昌将他的《牧令书》摘要删繁,辑成《牧令书辑要》10 18 目,所辑内容全是清朝当代颇有治绩的外臣和循吏的建议和经验。其中的 “筹荒”目 2 卷,利用较大的篇幅,辑录了 18 位名臣的 24 篇文章,专门阐述了救灾与赈恤时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综合其内容,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关于义仓、社仓的设置和管理;一类是关于灾年如何报灾、救灾诸事宜;一类是关于平常赈恤鳏寡孤独的具体措施。我们从这三类内容中,可以了解到许多当时民众的生活状况。如黄可润在他的《仓储》篇中谈到,北方建仓储优于南方,因南方地热湿,粮难耐久,“人多而诈,难出借”,而北方仓谷“可储十余年不坏,人朴直,里民户保乡地识认,无不还者”。但“北方债利甚重,每借一石加利三五斗”,若借社谷“只一斗”,常平仓则无息。所以建社仓和常平仓“甚利民也”。2陈宏谋在他的《通行社谷事宜檄》中说:“江西人多地少,资生不易”,“江西之民聚族而居,立有公祠,一族之内,不乏有余、乐善之家,自必有捐资赡养之举”。3胡衍虞在他的《报灾》中谈到官员不愿报灾的原因,因“已报之后,必要检踏,检踏有委员,则己不免有迎送之费,既检之后,必行蠲免,蠲免无征比,则己又安有耗羡之资,利于民不利于官,故匿而不报者有矣”。4这反映了当时官员对灾荒的态度和心理。周震荣在《赈荒简要》中将应赈灾民分为极贫户和次贫户,前者的标准是“家本贫而更遭水旱,徒立四壁者”,后者的标准是“其庐舍器用仅有存而难久支者”。5裕谦在《查办灾抚禀》中提到,“本年灾伤重大,虽经抚赈兼施劝捐接济,而贫民荡析离居,乞食于外,间有因饥寒交迫,夫妻分散,并将子女抛敝道路,弃而弗顾者”。6除了以上所举的数条材料,类似的许多资料都反映在官箴书中,对我们掌握当时救灾和赈恤的情况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二、各地民俗与社会问题

有关这方面的情况,我们在官箴书中也可找到不少。如陈宏谋在《通行社谷事宜檄》中提到, “江西土俗,于收成之后,由冬及春,常有迎神赛会,搭台演戏,斋蘸祈禳之举,至于民间口角细故,亦有请祠通都,陪茶陪酒,设席折费之举”。7袁守定在《图民录》中谈到:“太原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一月寒食,莫敢烟炊,老小不堪,岁多死者,举到州,作吊书置于子推之庙,言盛冬去火,残损人命,非贤者意,应惠示愚民,以还温食。”“辛公义为岷州刺史,俗畏病,一人有病,合家避之,病者多死。公欲变其俗,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病者,皆舆置厅事,暑月疫时,病人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设坐其间理事,所得秩俸,尽用施药,迎医疗之,躬视饮食”,于是都得到康复,辛公义又召集病人的亲戚,对他们说:“前

汝弃之,畏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汝等勿信也。”诸多病者子孙都感到惭愧,“自此始相慈爱”。8于成龙在《与荆雪涛论罗成事书》中谈到,“广西柳州之罗城,偏在山隅,土司环绕,山如剑排,水如汤沸,蛮烟瘴雨,北人居此,生还者什不一二,土民有徭峒狑狼之种,带刀执抢,性好斗杀,夫子兄弟反目操戈,恬不知怪”。9

三、官员的生活、交际往来与对子女的教育

在《牧令书辑要》中,有十篇是专门就官员如何持家问题发表议论的,其中有怎样管好家属、怎样用财、怎样周恤亲族、怎样理财、怎样除去陋规等等,如汪辉祖的“家属”篇云:“携眷之官,累也,然实有万不可已者,署无眷属,则宅门内如客寓然。一切俱无检束,官一升堂拜客,仆从即无顾忌,遇公出晚夕,印匣亦难信托。昔有同僚孑然在官,腰间悬匙累累,每出必与印偕。”“官衙习气,最足坏人子弟,凡家居不应有之事,官中无所不有。……如赌钱唱曲、养鸟鱼、嬖优狎倡之类,何地蔑有,衣美食肥,犹其小者,子弟血气未定,易为所惑”,而且做官并非世业,一旦丢官,子弟虽无不良嗜好,但饱食嬉闹、筋骨弛懈,不能自立, “故唯子弟可治儒术者,携之官中,俾受严师约束,其他不若各就所长,令其在家治生,以为久远之计”。10王植的“署规”篇云:“署中家人,不准与书差人等交接往来,或彼此请酒换帖,或彼此邀留戏博,如有违犯,定行从严究治。”11汪辉祖的 “用财”篇云:“用财宜节,不节即贪。人即不自爱,未有甘以墨败者。资用既拙,左右效忠之辈,进献利策,多在可以取可以无取之间。意谓伤廉尚小,不妨姑试,利径一开,万难再滞。情移势逼,欲罢不能,或被下人牵鼻,或受上官掣肘,卒之利尽归人,害独归己,败以身殉,不败亦殃及子孙,皆由不节之一念基之。故为清白吏,必自节用始。”“宜司莞钥者,分列正八正出、杂八杂出四簿,随时检阅,则仓库出入相符,不相符,有余不足之数,一一在心。设遇去官交代,册籍顷刻可成,虽猾吏无能为弊,更不可遗漏款目,受后任之推敲。”12何士祁的“亲族宜周恤”篇云: “离家较近之省,求帮告助者源源而来,力有难给,宜酌量族之远近,戚之亲疏,就廉俸所余,每年寄归,补助贫乏,约定不许至署,则所费省而受者得实惠矣。”13

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在官箴书中也有反映,《牧令书辑要》中收录了聂继谟的《戒子书》。聂继谟是布衣,精通医术,其二子聂涛做镇安令后,聂继谟寄书给他,陕西巡抚看后,深受感动,曾手批三次,要地方官手录一篇,作为晨钟暮鼓。“我最爱雷先生与尔书云,种子播地,自有发生,尔在镇安,正播种子时,但须播一嘉种,待将来发生耳。” “官厅之内,不可自立崖岸,与人不和,又不可随人嘻笑,须诚心静坐,思著地方事务,若有要件,更须记清原委,以便传呼对答,出城不得良幕,自办未为不可,但须事事留心功过,有所考验,更须将错误处,触类旁通,渐觉过少,乃有进步,偶有微功,益须加勉,不可怀欢喜心,阻人志气。”14此话语重心长,意在使其子做官少犯错误,播下嘉种。

四、 社会治安与乡民教育

徐栋的《保甲书》记载了清代官吏关于实行保甲制的各种奏疏和报告,其不仅反映了各地的治安状况和保甲制的作用,还记载了实行保甲制的各种条约,如“乡甲戒恶条约”条中提到,卑幼侮辱尊长兄弟,互相结冤仇,以小事相争,亲戚以微嫌起怨,甲蓍报知乡集;三五成群焚香饮血结盟,带刀持棍,一家有怨,则同去报仇,上门混行乱骂,见人财帛,则设法抢夺,到官捏证,扛帮或挟骗细弱财物,盗抢成熟田禾,百端为害;赌博开场之家,帮闲倬揽之徒,或啜嫌幼年,破家造谣生事等,要依法严惩。15


参考文献

[1] 徐栋.牧令书M.道光二十八年刊本.

[2] 黄可润.仓储A.陈生玺.政书集成(第九辑)[Z]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3] 7陈宏谋.通行社谷事宜檄A.陈生玺.政书集成(第九辑)Z.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4] 胡衍虞.报灾A.陈生玺.政书集成(第九辑)[A]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5] 周震荣.赈荒简要A.陈生玺.政书集成(第九辑)Z.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6] 裕谦.查办灾抚禀A.陈生玺.政书集成(第九辑)Z.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8] 袁守定.图民录:卷 3A陈生玺.政书集成(第八辑)Z.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9] 于成龙.与荆雪涛论罗成事书A.于成龙.于清端政书C.四库全书·别集六Z.文渊阁本.

[10] 汪辉祖.家属A.陈生玺.政书集成(第九辑)[Z]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11] 王植.署规A.陈生玺.政书集成(第九辑)[A]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12] 汪辉祖.用财A.陈生玺.政书集成(第九辑)[A]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13] 何士祁.亲族宜周恤A.陈生玺.政书集成(第九辑)Z.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14] 聂继谟.戒子书A.陈生玺.政书集成(第九辑)Z.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15] 徐栋.保甲书·成规下A.陈生玺.政书集成(第十辑)Z.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