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1期 目录
新文化史笔谈——文化史研究需要提倡整体性思维 李振宏
文化史研究应触及民族精神 彭卫
新文化史在中国:过去、现在与未来 马勇
寸有所长而尺有所短:新文化史述评 俞金尧
新社会史与新文化史的关系 张俊峰
《历史学:政治还是文化?对兰克和布克哈特的反思》
试论延安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时代特征与学术风格 濮灵
表象与本体——安克斯密特的历史表现理论 李恒
拉夫乔伊观念史思想探析 姜静
亚当·斯密的历史叙述与其人性科学 张正萍
西方分析的历史哲学与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构建 叶建
复杂语境中的德国“历史学家之争” 范丁梁
浅析战后欧洲一体化理论 姜南
法律身份、人口比例和收入水平——论中世纪西欧工匠的几个问题 徐浩
美国新城市主义运动的兴起及其面临的困境 孙群郎
《历史学与文化理论》
威廉·乔治·霍斯金斯与英国地方史研究 姜启舟
英国杰出的政治史学家杰拉尔德·埃尔默 沈汉
民国经济史研究的新视角——读《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 严泉
中国民族史学思想的新探索——读《中国史学思想通论·总论卷/历史思维论卷》 汪高鑫
《中世纪的人们》及其对社会史研究的启示 苏圣捷
通告
《历史与理论》2011-2012年论文摘译 张文涛
2013年 第2期 目录
加拿大劳工史研究近况 B.D.帕尔默 刘军(译)
加拿大历史中的劳动妇女 J.桑斯特;刘军(译)
加拿大劳工与人权 D.克莱门特;金海(译)
加拿大劳工与国家 J.内勒;金海(译)
加拿大短暂的劳工法史研究及其不确定的未来 E.塔克;姚朋(译)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秉持唯物史观的实践意蕴 汤荣光
中国盐史研究的理论视野和研究取向 李晓龙;温春来
试论狄尔泰“历史理性批判”的成就与失败 谢寅曦
Nakba:现代巴勒斯坦的难民问题与创伤记忆 艾仁贵
西方全球史中的帝国主义 董欣洁
战后日本的利益诱导政治研究——以田中角荣为中心 张跃斌
再论“层累说”的来源——兼谈历史与故事的距离 赖国栋
罗伯特·泰勒之家:美国战后高层公共住房发展史的典型个案 李莉
巴西环境史研究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 程晶
桑巴特问题的探究历程 邓超
加拿大劳工史专家B.D.帕尔默访谈录 B.D.帕尔默;刘军
中国历史思维的特征 黄俊杰;姜芃(译)
跨越文化的界限:如何理解中国与西方的历史思维? 约恩·吕森;张文涛(译)
司马迁和他的西方同行:论几种可能的描述范式 F.-H.穆奇勒(F.-H.Mutschler) 李桂芝(译)
正确评价新中国17年史学道路 陈其泰
历史学应更多关注生产力研究——从一次中日学术会议谈起 武力
近代上海工人生活的再现——《上海工人生活研究(1843—1949)》评介 丁丽
2013年 第3期 目录
法国大革命史研究:新视野、新进展、新趋势:法国革命史中的“资产阶级”概念辨析 黄艳红
革命暴力与恐怖的旧制度渊源 崇明
法国革命时代卢梭观的解读方法 徐前进
戈德肖与马丹的法国大革命中的反革命史研究 李倩
女性主义视野中的玛丽-安托瓦内特与法国大革命 赵挹彬
推进对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途径的认识——马克思提出的重要命题的启示 李玉君
新视角:资本主义起源再探讨 侯建新
革命的模式、背景和结局 何平
柏克《法国革命论》中文版译者序 何兆武
论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编纂的形成 初庆东;梁民愫
浙台两地学者对浙东学术研究之比较 贾庆军
多萝西·汤普森的史学贡献 刘耀辉
由惩罚到教化:英国19世纪的少年犯罪问题与教管机制改革 许志强
卡尔·贝克尔《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论历史与政治》中译本出版
后现代主义与美国外交史研究 曲升
“客户政治”与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转变 张荣苏;张秋生
美国学者对中国史学的研究探要 朱政惠
儒家文化圈中的历史范型 佐藤正幸;张文涛(译者)
历史思维的中国模式存在吗?——一种跨文化的分析 王晴佳;董欣洁(译者)
印度、itihasa与跨史学话语 兰坚·高什;张旭鹏(译者)
“新文化史是西方史学的第六次转折”?——评周兵著《新文化史:历史学的“文化转向”》 俞金尧
《罗马研究杂志》2011—2012年论文摘译 胡玉娟
2013年 第4期 目录
全球视野下的殖民主义研究:殖民主义与全球化——殖民主义与全球化进程及其消极影响 张红菊
殖民主义史学与民族主义史学——以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史编撰为例 宋丽萍
近代欧洲殖民贸易中的商品流通趋势 宁凡
殖民主义与非洲发展的困境 杭聪
殖民主义与墨西哥的发展瓶颈 王文仙
毛泽东的史学思想研究--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张剑平
比较视野下中国古代史学的特征 伍安祖;王晴佳;孙卫国(译);秦丽(译)
日本诠释“四书”中的"去经典化”与“去中国化” 董灏智
哲学诠释学的效果历史观及其在中西史学比较中的价值 王成军
道德沦丧与罗马帝国的衰亡 杨俊明
传统中国“割股疗亲”语境中的观念与信仰 吴佩林;钟莉
伊格尔斯访谈录 贺五一
访加拿大哲学家拉敏·贾汉贝格鲁 王泽壮
三十年后反思微观史 乔瓦尼·莱维;尚洁
近二十年欧美学界对法国大革命恐怖主义的研究 张弛
德国埃及学研究二百年 王海利
“全景式”文化史研究的新尝试——评史密斯新作《热窝当的怪兽:野兽的形成》 汤晓燕
“国际历史理论网络”根特会议述评 张旭鹏
第17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综述 陈恒;郑秀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