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1期 目录
中国的农业遗产研究:进展与变化 王思明;卢勇
《中国农史》入选2010—2011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致中
汉代梁宋地区环境条件与农业发展探析 马媛媛;王朝阳
中国传统水车应用与推广的地域环境因素 方立松;惠富平
“匀二叶”探析 周晴
唐代西域经济开发研究 张安福
唐代山东农业经济发展的政治环境及其影响 李取勉
国民政府时期农本局与现代农业金融 傅亮;池子华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户计划 王建华
建国初期农村私人借贷的停滞及缓解措施的历史考察 常明明
论唐代乡族势力与乡村社会控制 李浩
“在田野者为村”——以《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为中心的考察 刘再聪
清代中期的团练与乡村社会——以巴县为例 梁勇
敬宗睦族氛围下的近代徽州族田分布——以绩溪县为中心的考察 王志龙
文化传统与秦国农业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研究之一 王勇
《中国农学书录》新札 邱志诚
地权、贫困与变革——读《江南乡村社会的近代转型》 戴卫东
2010年 第2期 目录
汉唐黄麻布生产探析 徐东升
1600年之后黄海鲱的旺发及其生态影响 李玉尚
清代绥德直隶州土地垦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王晗
中国近代水稻品种改良的作用与影响 夏如兵
《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说》再商榷——兼答薛政超同志 杨际平
国家漕运与地方水利:明清豫北丹河下游地区的水利开发与水资源利用 程森
清至民国徽州族田地权的双层分化 张明
债权变革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秩序——以中央苏区革命前后的民间借贷为中心 游海华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授牌及专家委员会聘任仪式在北京举行 致中
19世纪晚期以来英国土地所有权的变迁 镡娴娴
1934年江南大旱灾中的各方矛盾与冲突——以农民内部及其与屠户、地主、政府间的冲突为例 王加华
试论近代山东土匪、政府与农民之生存博弈 杨焕鹏
组织结构演进、利益分化与传统国家农贷的目标偏离 杨乙丹
民国防汛减灾工程决策的非技术因素探析 尹北直
生态史学视野下的地域社会史研究——评王建革《传统社会末期华北的生态与社会》 方万鹏
2010年 第3期 目录
西周农官制度探析 王勇
古代粟名演变新考 何红中;赵博
宋代农书考论 邱志诚
近代水稻传入东北及其影响研究 金颖
哈尼族农业历史考察——以哈尼族史诗为基础的研究 严火其
秦汉时期区域农业开发的时空格局及其成因 朱宏斌
两宋时期南京自然灾害考论 张可辉
《东方杂志》与中国近代灾荒 孙语圣
地方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定位与作用——以民国时期安徽地方银行为例 马陵合
民国江苏收容机制及其救助实效研究——以1931年江淮水灾为例 孔祥成
政府主导下的华南乡村建设——民国广东“中山模范县”的个案研究 陈志国;倪根金
民国时期贵州禁政研究 李良品
几种苗族饮料食品的历史学价值判断调查研究——控拜村所见几种食品引起的思考 游建西
《中国稻作文化史》序 曾雄生
《中国稻作文化史》导言 游修龄;曾雄生
2010年 第4期 目录
李约瑟与中国农史学家——谨以此文纪念李约瑟先生诞辰110周年 王思明
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拟创设“万国鼎奖学金” 卢勇
试论殷墟卜辞中的“虹”——殷人农业中的旱神 杜小钰
重评西汉时期代田区田的用地技术 卜风贤
积石成山继往开来——1920年代以来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的农业文化遗产整理与保护 惠富平
从王褒《僮约》探析汉代中叶四川田庄商品经济 官德祥
晚唐五代宋初敦煌雇佣契约样文研究 徐秀玲
两宋淮南地区物资转输体系初探 张勇;耿雪敏
辽代的寺田及相关问题探究 张国庆
抗战时期四联总处农贷研究 易棉阳
从繁盛走向衰落:咸同兵燹破坏下的徽州社会 郑小春
传统乡规民约的历史反思及其当代启示——乡村精英、国家政权和农民互动的视角 党晓虹;樊志民
元代太湖流域水利治理述论 潘清
日藏明代孤本《德善斋菊谱》考述 张荣东
“社会性赠送”与“非人格交换”在江南水乡的浓缩——读常向群《关系抑或礼尚往来?——江村互惠、社会支持网和社会创造... 郭爱民;徐辉
试评《什么是环境史》——兼谈中国环境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赵九洲
历史视野下的水稻、水利与水运——第10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赵艳萍;杨柳
保护农业遗产 弘扬民族文化——首届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会议综述 沈志忠
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与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 卢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