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1期 目录
水车起源和发展丛谈(下辑) 李根蟠
汉代中原诸郡农耕技术选择趋向 王大宾
宋代湖南的粮食种植结构初探 周方高;宋惠聪
近代太湖地区的蚕业教育与蚕种改良(1897-1937) 范虹珏;盛邦跃
太祖训齐诸军:宋初开封禁军粮食供应与漕运 王淳航
近代江南地区化肥和有机肥使用变化研究 过慈明;惠富平
20世纪50年代前期乡村手工业发展的历史考察 常明明
日本农业与农村的现状及危机 牛山敬二
明清时期徽州的宗族与保甲推行 陈瑞
1940年代后期浙江省海宁县的乡镇归并和乡镇管理 丰箫
《中国农史》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和2012—2013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梁希“大林业思想”探析 胡文亮;王思明
《吕氏春秋·上农》篇札记一则 刘守强;符奎
隋、唐通济渠宋州段流经考辨 付先召
一部区域灾荒史研究的力作——《近代河北灾荒研究》述评 粱旻;郭进萍
在诗词中发现乡村社会史——诗词汇编《枞阳风雅》读后 王仲
多学科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 李明;沈志忠;陈少华
2012年 第2期 目录
中国作物栽培历史的阶段划分和传统农业形成与发展 刘旭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以稻麦两熟复种为例 严火其;陈超
试论20世纪30年代华北的碱地改良 陈洪友;徐畅
广府素馨名实、栽培及贸易初探 赵艳萍
汉文帝未曾连续十余年不收田租再论 李恒全
军事地理环境与北宋时期秦州经济的发展特点 杨小敏
宋代植物油的生产、贸易与在饮食中的应用 杨计国
论明清松江府官布征解之变迁 陈蕴鸾;曹幸穗
“农业起源与传播”国际学术会议通知(第一轮)
试论宋代义仓的设置与运营 杨芳
《江苏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获得“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一等奖
清代中后期徽州宗族社会的松解——以《黟县一都榆村邱氏文书》为中心 刘伯山
明清民国时期大陆泽流域县际用水秩序与社会互动 程森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什么与怎样保护 李明;王思明
中国传统农民的耕读情结——“留下我们的记忆”之二 樊志民
走马楼三国竹简所见“取禾简”解析 沈刚
从田野到餐桌——评俞为洁教授的新著《中国食料史》 曾雄生
2012年 第3期 目录
浅析秦汉上林苑农业的多功能性 喻曦;李令福
唐宋时期湖州平原菱的种植与湿地农业开发 周晴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地区奶畜饲养 李琦珂;曹幸穗
关于敦煌文书中“厨田”的两个问题 王祥伟
浅析钱业与商品贸易互动关系——以芜湖中转市场为例 方前移
《中国农史》征稿启事
花生与番薯:民国年间山东低山丘陵区的耕作制度 王保宁
地域单位、里甲组织与信仰空间——赣南客家农业社区安西三堡的个案 杨品优
民国时期长三角棉业组织研究 李义波;王思明
近代苏北沿海的“走脚田”与“农民农”研究 赵赟
通过韩半岛铁搭看明清时代江南的水田农业 崔德卿
《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与《农业志》的农学思想之比较 张喆
鲁明善《农桑衣食撮要》若干问题的探讨 尚衍斌
区域茶业经济史研究的力作——读杨志玲博士《近代云南茶业经济研究》 陶德臣
2012年 第4期 目录
汉魏六朝华北的水稻种植技术与南方的稻作农业 李荣华
古代《竹谱》三种考证与评介 王利华
冯泽芳的棉作科学研究及其主要贡献 曾玉珊
《闽中海错疏》中的鱼类分类体系探析 洪纬;曹树基
再论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铁搭与牛耕 殷志华;惠富平
清代摊丁入地中的群体性事件研究——以浙江、湖北为例 薛理禹
乾隆朝灾赈对象之条规考辨 张祥稳;刘亚中
自然灾害打击下农民生活的贫困——以近代安徽为中心的考察 汪志国
近代青藏地区民间商贸与牧民社会变迁——以青海地区为例 勉卫忠
“助人自助”与“建设救灾”——1931年江淮大水灾后重建观念及其措施研究 孔祥成;刘芳
英国近代早期物价与农村生活水平探析 李士珍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江苏传统制茶技术考证及价值探讨 刘馨秋;王思明
水田:一个被误读的概念 曾雄生
宋代秧马用途再探 陈伟庆
契约文书札记五则 储小旵;张丽
“中国近代乡村的危机与重建:革命、改良及其他”学术研讨会综述 杜希英
海纳百川 高屋建瓴——读杨直民先生《农学思想史》 周肇基;魏露苓
以农为史,融汇时空——评《中国历史农业地理》 李丞
“农业起源与传播”国际学术会议通知(第二轮)
《中国农史》2012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