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1期 目录
如何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农业 王思明
中华农耕文明伦理观的历史足迹及城乡二元结构伦理溯源(续)任继周;胥刚;齐文涛
汉代河西粮食作物考 高荣
中国石榴栽培史 李玉;王晨;夏如兵;曹尚银
内地化与清水江流域的“糯改籼” 严奇岩
归义军时期敦煌的“官布” 徐晓卉
“明清以来的农业农村农民”学术研讨会在南昌召开 施由民
论宋代四川地区物资转输地理格局的演变 张勇
中国传统社会救灾模式选择及原因探讨 李军;胡鹏
农业革命与18世纪英国经济转型 刘金源
清代伊犁回屯的户籍租税制度与基层组织 李德政
燃料消耗与华北地区丝织业的兴衰 赵九洲
日本农协的高龄者福利事业及其作用 于秋芳;衣保中
珠三角“代耕农”发展的历史考察 袁炎林;林乾森;李毅钊;左晓丽;向安强
经济社会发展对海岛型农业聚落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以连云港西连岛村为例 崔峰;李明;沈志忠
夷越“鸟田”农耕特征和作物类型研究 魏建钢;李学功
徽州宗族研究的新进展——读陈瑞《明清徽州宗族与乡村社会控制》 张小坡
2014年 第2期 目录
自然生产力与农史研究(上篇)——如何认识自然生产力 李根蟠
全球视野下的粟黍起源及传播探索 何红中
抗战时期晋绥边区的农业技术改进 张晓玲
我国媒体转基因技术报道评析——以(2005-2010)(人民日报》等四份报纸为例 姜萍;王思明;钱德洲
《嘉禾吏民田家莂》“定收田”考 路方鸽
试述唐宋时期皖江地区纺织业的发展与繁荣 董明
清代漕运河道考述 袁飞;任博
嘉庆朝西北地区建立和健全灾赈积弊防杜机制案例研究——以嘉庆十五年甘肃灾赈为例 张祥稳
公产征收与国家政权建设——“土改”至合作化时期绩溪县磡头村公产的处置 张佩国;许晓骏
唱和与首倡:论国家政权在传统乡规民约演进过程中的角色嬗变及其影响 党晓虹
近代安庆地区的坟地纠纷研究 王志龙
华北抗日根据地时期灾荒背景下的违法问题及法律应对研究 李红英;汪远忠
水稻插秧器具莳梧考——兼论秧马 曾雄生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生态养殖系统及其价值研究 朱冠楠;李群
山东省农业历史学会2013年年会综述 刘铭;孙金荣;沈广斌
2014年 第3期 目录
自然生产力与农史研究(中篇)——农业中的自然生产力和自然生产率 李根蟠
从《齐民要术》看南方饮食文化的北传 李荣华
再论《齐民要术》所引《食经》的作者 葛洲子
中国农业机械公司的创立与发展(1943-1949) 严鹏
丁颖农业科技思想研究 李占华;盛邦跃
“相地作磨”:明清以来河北井陉的水力加工业——基于环境史视角的考察 方万鹏
民国中期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估算及区域差异研究——基于卜凯的中国农家调查数据 胡浩;郑微微
论国民党战时贸易统制政策对猪鬃产业发展的影响——以抗战前后四川猪鬃产业开发的异同比较为例 陈岗;李群;王成
王思明教授一行赴英国雷丁大学参加学术研讨会
20世纪50年代前期农户收入研究 常明明
传统国家治理逻辑下的地权运作 陈明;刘祖云
环境变化下的传统水利博弈:以青浦县为例 孙景超
三角淀的形成与淤废过程研究 王长松;尹钧科
王思明教授被聘为农业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
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运动中的农会 徐建国
徽州宗族公匣制度的活态传承——基于祁门黄龙口汪氏宗族的个案调查与研究 赵懿梅
陆羽的身份认同——隐逸 关剑平
江苏省农史研究会学术研讨会通知(第一轮)
2014年 第4期 目录
自然生产力与农史研究(下篇)——中国传统农业利用自然生产力的历史经验 李根蟠
气候、商品化与种植技术:宋代荔枝种植范围扩展研究 聂顺新
明代江南地区的复合肥料:粪丹的出现及其背景 崔德卿
中国古人对鲨鱼认识的演变 洪纬
清华简《系年》与周宣王“不籍千亩”新研 雷晓鹏
安西都护府与唐代龟兹商贸的发展 张安福;卞亚男
“资金归农”:略论20世纪30年代我国商业银行的农贷及其成效 方英;王强
伪满洲国的“马政”与马产业变迁 孙瑜
明清徽州农家卫生设施之交易 梁诸英
清代泽州村社“社费”问题研究 姚春敏
土地证中的“登记”与“缺席”:二十世纪中期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研究 张静
美国乡村历史建筑的保护及启示 张敏;王思明
古村落遗产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探研——以南京江宁区杨柳村为例 刘伯初;罗小龙
世界园艺史与社会人类学视野中的花文化研究——杰克·古迪《花文化》评介 赵文焕;石润宏
《中国农史》征稿启事
2014年 第5期 目录
论稻作萌生与成熟的时空问题 郭静云;郭立新
由三杨庄遗址中的农田遗迹看商周及其以前农耕方式的演变 张强
蔓菁早期栽培史再考——兼与余欣教授商榷 龚珍
十三世纪蒙古族的养马知识初探 图力古日
宋代两浙地区物资转输地理格局初探 张勇;李建军
明清时期移民与贵州水稻种植的推广 李景寿
试析胶东抗日根据地的货币斗争 杨焕鹏
中世纪英国乡村市场经济货币化初探 崔洪健
清陕蒙黑界地的范围研究 吴承忠;韩光辉;舒时光
清代安徽无为江堤治理研究 房利;惠富平
新闻背后的故事——1933年贾汪矿区纠纷案表达文本的解读 张福运;王迅
资源禀赋、政策导向与社会效应——1950年代荣成地区的捕鲨计划 王楠
侗乡稻鱼鸭系统的自我存续之道 王宇丰
太湖地区稻作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殷志华;刘庆友
1980年代前皖南泾县黄麻、宣纸产区老秤初探 曹天生
以农至道:中国古代农学思想的天人之学 赵敏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札记一则 符奎
2014年 第6期 目录
论稻作萌生与成熟的时空问题(续) 郭静云;郭立新
内黄三杨庄汉代遗址农耕环境论析 王勇
甘露子的栽培起源和传播 罗桂环
球茎甘蓝在中国北方的栽培传播史考 丁晓蕾;王思明
两汉时期关中地区的灾害变化与灾荒关系 卜风贤
清至民国年间福建民间文书货币名称解读 唐智燕
沦陷时期南京的粮食供应 齐春风
简析近代浙江族田租率 宋睿奇;慈鸿飞
中国传统社会小农生存安全的结构性风险 杨乙丹
西夏元时期黑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史志林;汪桂生;颉耀文
土地权利的历史演进及其规律探寻 付坚强
《中国农史》征稿启事
“农进渔退”:20世纪50—80年代鄱阳湖区的草洲纠纷 吴赘
正确处理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五大关系 苑利
《传统与变迁:近代华北乡村的经济与社会》出版
傣族村寨布局的生态智慧——基于“竜林”文化的考虑 李立;阎莉
金陵大学农学院若干重要史实研究 董维春;邓春英;袁家明
传承中华农耕文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山东省农业历史学会2014年年会综述 沈广斌;高国金;宋明爽;刘铭;孙金荣
第13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3届中华农耕文化研讨会通知(第一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