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1期 目录
古代华北役畜饲养结构变化新考 赵九洲;宋倩
明清时期流民渡台与台湾农业开发 丁振强;刘爱军;周曙东
南瓜在长江中游地区的引种推广及其影响 李昕升;王思明
美国农业传教士与中国乡村建设(1907—1937) 陆玉芹
吴简所见孙吴田租及相关问题 苏俊林
唐宋时期华北冬小麦主粮地位的确立 包艳杰;李群
清末民初江西省的砂糖业 石嘉
“破旧立新”:中共革命政策与陕甘宁根据地借贷关系的恢复与重建 高石钢;杨双利
征稿征订启事
清民国时期珠江三角洲海岸滩涂环境与水产增养殖 周晴
清代中叶徽州的顺庄滚催法探析 黄忠鑫
春荒、荒政与新政权巩固——以1949—1952年的浙江海宁县为例 陆洋;李甜
谶纬与《齐民要术》 吕宗力
《西游录》与《长春真人西游记》所载“马首形瓜”名称考——兼论甜瓜与哈密瓜名称源流 黄太勇
现代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深度解读——读《侯家营:一个华北村庄的现代历程》 邓群刚
2015年 第2期 目录
海岱地区后李文化的植物利用和栽培:来自济南张马屯遗址的证据 吴文婉;靳桂云;王兴华
从人工饵料到天然食料:16世纪之后中国绍兴的河道养鱼 李玉尚;顾维方
美国大花生传入山东的考证 王传堂
高等农业实践教育的先驱──记我国农业经济学科开创者和奠基人许璇先生 刘建平;李茂茂;王玉斌
里耶秦简所见秦代公田及相关问题 魏永康
汉代匈奴粮食生产及其与中原的经济关系研究 衣保中;王世红
唐代后期江南的乡村经济——以苏州甫里为中心 尹北直;陈涛
民国初期安徽主要农业灾害防控研究 龚光明;杨虎
论明清时期芍陂的水事纠纷及其治理 张崇旺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市镇发展与劳动力转移——城镇化的视角 范虹珏;刘祖云;曾博涵
清代江西乡绅与乡村社会治理 施由明
20世纪以来“闯关东”移民回流的历史考察 李军
多维度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构成研究 李明;王思明
中国畜牧业文化遗产的区域划分及其简要特征 胥刚;任继周;韩建民;汪玺
近代中国乡村经济史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评李金铮的《传统与变迁:近代华北乡村的经济与社会》 黄正林
2015年 第3期 目录
世界橡胶(树)发展传播史初论 张箭
明代合肥地区农业发展的举措与成就 陈瑞
周尧昆虫学学术谱系研究 夏如兵;刘倩文
再论秦及汉初的“田”与“田部” 李勉
唐景龙开元之际河南、河北道损免制度变迁探析 顾成瑞
宋代西南边区的人户身份与税征 安国楼;刘向港
清代安徽长江江堤建设经费来源问题考察 房利
《中国农史》入选“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4年版)
经界与水利——宋元时期浙江都保体系的运行 侯鹏
清代云南禁伐碑刻与环境史研究 周飞
南山老林:清代秦岭南麓的林区治理与生态环境 赵永翔
历史与哲学视野中的政府生态价值阐释 姚志友
第13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3届中华农耕文化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江南地区稻作农业工具文化遗产的类型、价值及其保护利用——兼述南宋楼璹《耕织图》摹本中的稻作农具 丁晓蕾;王思明;庄桂平
宣纸传统制作中沙田稻草加工技艺考析 王达春;周乃空;曹天生
2015年 第4期 目录
从苗语稻音“na”看稻作的起源与传播 李国栋;赵敏
中国传统农业的特点及其现代价值 严火其
汉都长安与农业发展 王星光
思想与实践:农业传教士与中国农业现代化——以金陵大学农学院为中心 赵晓阳
居延汉简中的“河渠卒”应是“治渠卒” 马智全
唐代牧监基层劳动者身份刍议——兼论唐代的贱民问题 侯振兵
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农业技术改造考察 常明明
近代苏南义庄的宗族保障制度 李学如;王卫平
民国法律与佃俗中欠租与撤佃关系之辩 陈和平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刘馨秋;王思明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赫哲族渔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 赵蕾;白洋;李争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前景初探 胡以涛;惠富平
探骊得珠 醒世之作——美国学者穆盛博《近代中国的渔业战争和环境变化》评介 胡文亮
全球视野下东亚农业文明研究的动态与进展——第13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何红中;沈志忠
2015年 第5期 目录
河南博爱西金城遗址石器及陶器上残存淀粉粒反映的古人类植食性食谱——四千年前的麦作农业 王强;王青;李明启
文明肇始:黄河流域农业的率先发展与文明先行 刘壮壮;樊志民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菱的种植 惠富平;曹颖
中国现代农学的开创者——记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首任监督罗振玉先生 刘建平;华静;王玉斌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简牍所见西汉“奴婢廪食出入簿”问题探讨 朱德贵;庄小霞
从《天盛律令》看西夏水利法与中原法的制度渊源关系——兼论西夏计田出役的制度渊源 骆详
清代前中期灾害恢复周期研究——以1834年山西泽州旱灾为例 石涛;王斐;胡鹏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关中地区役畜繁殖考察 毛光远
首届普渡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研究联合中心(PNJCCS)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何红中;夏如兵;周杰灵
何处是稻浦:十六世纪以来滏水上游稻作的历史变迁 潘明涛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妇女对农业生产的贡献 刘小红;赵杰
村落文化对民间宗教的建构现象研究——以闽南J村“文武姑妈”信仰为例 屈勇;陈森蔚
第二届PNJCCS论坛征文通知(第一轮)
历史视角下刀耕火种农作技术与遗产评价及保护 何红中;卢勇;沈志忠;王思明
中日韩艾草利用比较研究 孙建;丁晓蕾;李群
“农业文化遗产学”理论建构与学科建设的一部力作——评《农业文化遗产学》 苑利
2015年 第6期 目录
从农学角度看气候转寒对六朝农业的影响 王勇
清代河南植被变迁探析 赵长贵
美国引种中国粮食作物活动研究(1908-1924) 刘琨;李群
工业化时期英国地主与租地农场主的博弈 郭爱民
秦简“归田农”与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管理制度 李强
论唐代岭南地区的渔业 郭茹星;王社教
政权变迁与永佃制的发展——以民国至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福建省为例 张少筠;慈鸿飞
樊迟问稼故事所见先秦儒农关系 卜风贤
“侵牟”与“相资”——宋代主佃关系论的冲突与演变 张呈忠
清代会通河北段运西地区排涝暨水事纠纷问题探析——以会通河护堤保运为中心 高元杰;郑民德
从土货提倡到农村经济复兴的一构想——以1930年代初念二运动为例 刁成林
江南稻作农具民俗遗产的文化表现及其意义 丁晓蕾;孙建;王思明
闽台地区农业文化遗产开发问题研究 刘芝凤;王晓;谌香菊
环境史研究的微观转向——评《人竹共生的环境与文明》 赵九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