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第1期 目录
泗洪顺山集二期聚落环境与生业的植硅体证据 吴文婉;林留根;甘恢元;靳桂云
三杨庄遗址汉代聚落的耕作环境与方法 符奎
唐宋时期大理马考略 李晓岑
跨国的农学知识互动——以美国土壤学家富兰克林·金为中心的考察 宋元明
朱兆良土壤—植物营养学学术谱系研究 慕亚芹;李群;崔江浩
土地改革前苏南公地研究 常明明
简牍所见战国时期秦国官农具的管理 张斌
干支纪年因素与唐前期户籍编造的稳定 孙宁
明初人口政策与农业发展 方琳
《中国农史》征稿启事
近代口岸市场米粮贸易波动研究——基于海关资料的分析 方前移
教育救国的日常路径:对徐公桥改进试验的考察(1926-1934) 小田;郝佩林
形塑革命节日:胶东抗日根据地过“年”革命叙事 杨焕鹏
“科学”还是“迷信”:《齐民要术》作曲、酿酒时间论考 王加华
边疆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 张苏
美丽乡村建设与农业遗产保护耦合发展研究 魏家星;姜卫兵;武涛
2017年 第2期 目录
农业生命逻辑与农业的特点——农业生命逻辑丛谈之一 李根蟠
丝绸之路东段传统水利技术初探——以近世河西走廊讨赖河流域为中心的研究 张景平
中世纪英国绵羊饲养中的影响因素论析 崔洪健
“废止中医案”对中兽医发展的影响与兽医国药治疗研究所的创办 朱绯;朱冠楠
战国时期齐国的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管理 郭丽
里耶秦简所见秦迁陵一带的农作物 李兰芳
晚清吐鲁番义仓的设置与分布 王启明
十九世纪中国茶业改良与振兴思潮探微 杨木庆;周晓光
南宋江南圩田开发中政府公共职能探析 沈世培
灾荒冲击下的乡村社会冲突——以近代淮河流域为中心的考察 房利
民国时期民族地区的聚落编组与乡村治理——以广西都安县瑶人为中心的探讨 龙小峰
传统发酵技术在东北豆酱加工中的利用与发展 王哲;王思明
龙尾车提水效能研究——兼论明清时期欧洲龙尾车缘何未能取代中国龙骨车 苏云梦;石云里
《石仓契约》第三辑校读札记 杨继光
长时段时空视野下环境与社会互动研究——评《生态环境变迁与社会嬗变互动——以夏代至北宋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心》 刘壮壮
大家经典 历久弥新——《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增订再版 孙鸣凤
2017年 第3期 目录
从生命逻辑看农业生产和生态所衍生的功能——农业生命逻辑丛谈之二 李根蟠
尺寸与成分:考古材料揭示黄河中下游地区大豆起源与驯化历程 陈雪香;马方青;张涛
玉米在云南的引种和推广 李昕升
清代前期我国蚕桑知识形成与传播研究 李富强;曹玲
粮棉结合:千年关中农区的最优种植业结构选择 刘媛;樊志民
民国时期信用合作立法遏止农村高利贷问题研究 邱少晖;张祥稳
中世纪英国谷物价格研究 马泽民
日本对东北畜牛资源掠取刍议——以满铁调查资料为考察中心 马伟;衣保中
壮志未酬: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农村(1934-1944) 张瑞胜;R·道格拉斯·赫特
水利的限度:基于历史时期大别山区灌溉水利开发与环境变迁的考察 沈志富
环境·资源·经济:唐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渔业研究 夏方胜
英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核心理念及其实现机制 李建军
绍兴黄酒制曲技术的变迁及影响因素探析 姜萍;徐亚琴
继往开来,开拓创新,谱写农史研究的新篇章——山东省农业历史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7年学术年会综述 刘铭;孙金荣
“千村故事”书写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评《千村故事精选》(全三卷) 王思明
2017年 第4期 目录
从生命逻辑看农业生活特点及相关问题——农业生命逻辑丛谈之三 李根蟠
对于荏菽和戎菽的再讨论:中国大豆的起源相关联 崔德卿
魏晋至隋唐时期油脂生产与应用探研 王星光;宋宇
论民国时期的畜禽品种改良 朱冠楠;陈利根
甲骨文所见殷商时期的蝗灾及防治方法 刘继刚
居延汉简中的“芀”和“芀橐” 尉侯凯
汉代官方农业放贷:发展趋势、运行结构与制度审视 杨乙丹
民国时期的租佃关系与农业改进——以四川稻作改良为中心的探讨 陈桂权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生成、发展与消亡的农业伦理学诠释 任继周;方锡良
传统村落视域下耕读文化发展初探——以黄陂大余湾为中心的考察 李任;姚伟钧
秦汉时期南方天然林木的分布及人类影响 罗启龙;晋文
水稻种植与乡村造景——以人民公社时期浙江省海宁县联民村为例 丰箫
中央大学农学院若干重要史实研究 袁家明;卢勇;董维春
中国传统村落:历史记忆与传承发展——首届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论坛会议综述 刘馨秋;沈志忠
开启岭南农史研究的新篇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岭南动植物农产史料集成汇考与综合研究”开题论证会综述 赵艳萍
2017年 第5期 目录
伦理学容量与农业文明发展的史学启示 任继周;方锡良;林慧龙
元上都西关厢遗址植物遗存综合研究 孙永刚;田小冬;塔拉;岳够明
欧亚种葡萄引种中国的若干历史问题探究 何红中;李鑫鑫
布里尔与湖北农务学堂的筹建 石松;王思明;盛邦跃
燕国铁质农具探微 刘海峰;陈建立
关于《氾胜之书》“积穰于沟间”的释读 熊帝兵
吐蕃统治敦煌西域时期的雇佣问题探析——兼与陷蕃之前及归义军统治时期雇佣比较 何志文
近代苏州花卉业研究 曾京京;沈婧
革命与民俗:1949年夏鲁中南地区的抗旱与祈雨 魏本权
论清代江西农村社会的溺女之风与宗族应对 施由明
也论浦阳江下游的河道变迁 尹玲玲;黄强
云南少数民族工具类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 曹茂;郎云雯;樊兴丽
《蚕桑合编》版本及流传考辨 高国金
探问中国农业伦理之道、寻求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途——中国农业伦理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农业伦理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术... 方锡良;姜萍
屯垦经济是新疆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力——评《西域屯垦经济与新疆发展研究》 郑葱燕
2017年 第6期 目录
农业生活功能与中国传统的大生命观(上)——农业生命逻辑丛谈之四 李根蟠
“植之秦中,渐及东土”:丝绸之路纬度同质性与域外农作物的引进 李荣华;樊志民
汉唐时期农业气象预报研究——以《相雨书》为中心 施威
二十四节气农耕民俗的误读与认知 胡燕;张逸鑫;严昊
简讯
秦国乡官里吏发展管理农业职能 张信通
13世纪西域绿洲农业经济的新发展、成就与成因——基于非平衡生态理论的视角 张彦虎
明末以降黄海东岸鲱鱼资源数量的变动及原因(1570-1835) 陈亮
闽台农业文化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问题评述 刘芝凤
民国前期江南水利纷争与地方政治运作——以苏浙太湖水利工程局为中心 陈岭
山林经济变动与信贷契约书写的演变——清代歙县璜尖村的个案研究 黄忠鑫
分享经济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村落利用及其保障机制研究 伽红凯;王思明
日本对茶关联遗产的整合及其未来走向 关剑平
生态博物馆理论与践行模式对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丁绍刚;黄俏俏
立足丝路农业传播,面向世界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与中外农业交流学术研讨会:2017PNJCCS论坛会议综述 徐定懿;张洪玉;张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