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汇编 > 史苑 > 清史纂修
关于清史纂修现状的介绍
成崇德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朋友:

 

新年好!

首先我代表清史研究所的全体教师热忱欢迎来自日本的专家学者、学术界同行,感谢朋友们在百忙之中参加会议,这是对中国清史学术界的极大支持;同时也要感谢为筹备这次会议而给予我们大力支持的朋友。

中国清史纂修已经启动,许多日本学者关注这个项目的进展。在这里,我先向各位专家介绍有关清史纂修的进展情况,以便于各位学者相互交流,给我们更多的帮助。

一、关于清史纂修的缘起和启动

纂修清史,在中国学术界已经议论很多年了,而推动这一次大规模的启动,应该是从2000年开始的。

2000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戴逸教授向学术界提出“纂修清史”的建议,戴逸教授认为:中国历来重视历史著作,“以史为鉴,资政育人”。历代撰写的史籍汗牛充栋。每当一个朝代衰亡了,继起的政府或个人为了总结前代的历史经验,都要为前一代修史。这是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

2001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会议形成意见,倡议历史学界开展纂修清史的项目,并报中国政府,希望得到国家在组织上和财政上的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认为,在我国的众多史籍中,有“正史”之名的纪传体史书共二十五部,系统详细而不间断地记录了自五帝以来几千年的中国史。这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载体,是人们了解,研究我们国家和民族形成发展的百科全书。清朝自满族入关至清帝逊位,统治中国长达268年,时间跨度长,内容丰富,史料繁多,与现实接近,对我们来说,清史的地位和价值十分重要。当代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如经济建设,政治改革,文化发展,中外交往,以及人口问题,宗教问题,边疆问题,生态问题,城市化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等等,都各有其历史渊源,都要追溯到清代才能够了解问题的根由。因此编纂一部详尽的高水平的清史是十分必要的。

清朝以后,袁世凯北洋政府于1914年曾开设清史馆,为清朝修史,因战争频仍,经费拮据而仓促杀青,未正式成书,名为《清史稿》。该书虽然也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修撰者大多是清朝遗老,站在清朝的立场上,在许多问题上记载失实,讹误甚多,且评论不公。此后台湾当局亦欲再修清史,但限于人力财力及缺乏史料,仅修补了《清史稿》之一部分,近年来又作《清史稿校注》,订正了《清史稿》中的许多谬误疏漏,而再修清史之工作始终未能启动。

是否应该启动,学术积累、人才储备、科研资金是否已经具备条件?学术界研讨了2年之久。大家取得共识,认为无论哪一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积累,条件已经具备,时机也成熟,建议国家启动这个重大项目。

2002年12月,国家明确表示支持清史纂修,成立了由25位专家组成的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清史纂修正式启动。

二、清史纂修总体规划

2003年初,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设计了清史纂修的主体部分和基础、辅助部分的十年总规划。主体部分是《清史》的主要内容,在体裁上,吸收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等传统史书体裁的优点,并注意现代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形成新综合体的体裁体例编纂方案。主体部分形成92卷清史目录,分为通纪、典志、传记、史表、图录五个部分,通纪8卷,典志39卷,传记29卷,史表22卷,图录10卷。92卷中约含160多个三、四级项目。《清史》全书规模约在3200万字左右。基础部分包括档案整理、文献整理、国外研究和外文文献编译等一大批基础类项目。辅助部分包括利用网络信息和配置较大批量的图书资料支持清史纂修,也包括逐步出版部分成果以推动学术研究。

三、目前的清史纂修情况

清史纂修在经费上取得了政府的财政支持,整个纂修采用项目制管理。清史编纂委员会制定了“项目管理办法”、“项目招标实施办法”、“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等条例,项目制强调项目负责人制,项目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委托和招标等方式进行。

根据清史纂修进度的总规划,2003年,研讨确定体裁体例,2004年进行项目立项。

清史纂修是一项宏大工程,目前各主要高校、科学院、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都已积极参与工作,通过立项,申请课题参加工程,许多台湾、香港、澳门和海外华人学者已经参与工程,还有欧洲各个国家、美国、日本、韩国学者也积极参加基础、辅助工程。

四、本次会议的主题与清史纂修

中日的清史学界一直有着密切的学术来往和深厚的友谊,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推动了历史学的发展。

为了支持这次学术会议,日本学者调整了工作时间,百忙中冒着严寒来到北京,会议上大家提交了10篇学术论文,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是对清史纂修工作的有力支持。

这次会议,一方面我们想通过交流,向日本学者通报中国清史纂修的进展情况,另一方面也想通过会议交流,请日本学者谈谈日本学术界的清史研究状况,文献资料状况,档案收集情况,并能够以适当的方式帮助中国学者收集资料,相互交流研究心得。

我再一次代表清史研究所和清史编纂委员会向到会的各位专家表示感谢。

 

(本文由作者提供,中华文史网首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

 

作  者:成崇德,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