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汇编 > 清史论著索引 > 专题研究论著索引
辛亥革命论文索引(2001—2010年)
中华文史网编辑部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李秀茹,“辛亥革命前孙中山联络洪门原因浅析”,《天中学刊》,04期,2001年。 

         

        徐一鸣,“辛亥革命烈士──徐国泰”,《贵州文史丛刊》,04期,2001年。 

         

        贺觉菲,“湖北辛亥革命前后的回顾”,《湖北文史资料》,03期,2001年。 

         

        吴麦黄,“姚以价与山西辛亥革命”,《沧桑》,01期,2001年。 

         

        范忠程,“毛泽东与辛亥革命”,《中共党史研究》,06期,2001年。 

         

        丁友文、茶金学,“从资本家阶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看辛亥革命的实质”,《江西社会科学》,08期,2001年。 

         

        张世均、胡大泽,“论辛亥革命失败的经济因素”,《探索》,03期,2001年。 

         

        李喜所,“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改革”,《南开学报》,05期,2001年。 

         

        刘伟,“清末地方官制改革与辛亥革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5期,2001年。 

         

        石荣慧,“辛亥革命时期日本与革命党人的关系”,《河池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03期,2001年。 

         

        宋富安,“辛亥革命──一座历史丰碑”,《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06期,2001年。 

         

        王敬平,“辛亥革命时期基督教会在中国的发展与孙中山的宗教政策”,《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3期,2001年。 

         

        史全生,“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产业革命热””,《南京晓庄学院学报》,03期,2001年。 

         

        张铭玉,“张难先辛亥革命前在狱中”,《团结》,04期,2001年。 

         

        刘雄,“论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03期,2001年。 

         

        蒋述东、涂洪清,“近代知识分子与辛亥革命”,《重庆教育学院学报》,04期,2001年。 

         

        朱崇演,“贵阳市政协开展多项活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贵阳文史》,04期,2001年。 

         

        王腊成,“吴禄贞与辛亥革命团体“武昌花园山聚会””,《武汉文史资料》,12期,2001年。 

         

        霍修勇,“辛亥革命前两湖志士活动属论”,《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4期,2001年。 

         

        马凤程,“介绍几件新发现的贵州辛亥革命史料”,《贵州文史丛刊》,04期,2001年。 

         

        辜达岸,“辛亥革命前后的陈宦”,《湖北文史资料》,03期,2001年。 

         

        苏宗仁,“京剧舞台上的“辛亥革命戏””,《中国京剧》,05期,2001年。 

         

        任贵祥,“辛亥革命与海外华侨的民族觉醒——纪念辛亥革命爆发90周年”,《八桂侨刊》,04期,2001年。 

         

        刘雄、张达,“辛亥革命对台湾的影响”,《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2期,2001年。 

         

        张宏轩、王庆东,“辛亥革命时期反清联合战线的兴衰考略”,《理论学刊》,03期,2001年。 

         

        陶用舒,“实业建国  教育兴国  政党治国——论辛亥革命后黄兴的政治主张”,《安徽史学》,04期,2001年。 

         

        李卫东,“参与和实践:辛亥革命与中国法制近代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5期,2001年。 

         

        肖喜雨,“辛亥革命时期科技期刊概论”,《求索》,03期,2001年。 

         

        杨娅婕,“辛亥革命前中国早期公司的发展概况”,《昆明大学学报》,02期,2001年。 

         

        白纯,“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的政治暗杀活动探析”,《学海》,03期,2001年。 

         

        钱新建,“民革省委举办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书画展”,《中州统战》,11期,2001年。 

         

        吴筹中,““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纸币选述”,《中国钱币》,02期,2001年。 

         

        何振东,“辛亥革命的史碑──改朝换制”,《徐州师范大学学报》,03期,2001年。 

         

        吴明刚,“港澳与辛亥革命”,《福建党史月刊》,10期,2001年。 

         

        刘作忠,“辛亥革命珍闻拾遗”,《文史精华》,10期,2001年。 

         

        董贵胜、李森,“辛亥革命在山东”,《潍坊教育学院学报》,03期,2001年。 

         

        李家泉,“继承孙先生遗志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04期,2001年。 

         

        张常武,“辛亥革命在宜昌”,《湖北文史资料》,03期,2001年。 

         

        吴麦黄,“姚以价与山西辛亥革命三”,《沧桑》,03期,2001年。 

         

        汪林茂,“辛亥革命中浙江各地的光复活动”,《浙江档案》,10期,2001年。 

         

        戈晶晶,“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党史纵横》,04期,2001年。 

         

        张艳华、章慕荣,“近二十年来辛亥革命研究综述”,《史学月刊》,04期,2001年。 

         

        沈渭滨,“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史林》,02期,2001年。 

         

        王晓秋,“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6期,2001年。 

         

        金冲及,“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近代史研究》,05期,2001年。 

         

        王耀伦,“论新军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宁波教育学院学报》,03期,2001年。 

         

        李赣骝,“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团结》,03期,2001年。 

         

        徐永志,“辛亥革命前后的家庭变动”,《中州学刊》,06期,2001年。 

         

        马传德、徐渊,“辛亥革命首义之地军用钞票试考”,《中国钱币》,03期,2001年。 

         

        陈辽,“辛亥革命与张謇”,《徐州师范大学学报》,03期,2001年。 

         

        李璟,“《大汉报》与辛亥革命”,《文史精华》,10期,2001年。 

         

        肖建东,“辛亥革命对中德关系的影响”,《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05期,2001年。 

         

        聂荣贵,“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  缅怀吴玉章丰功伟绩”,《四川党史》,06期,2001年。 

         

        石荣慧,“浅析辛亥革命时期日本与袁世凯的关系”,《河池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01期,2001年。 

         

        黄锂,冯涛,“辛亥区里辛亥村——瞩目黄陂蔡官田辛亥革命文化村”,《武汉文史资料》,11期,2001年。 

         

        石雪峰,“黄梅辛亥革命斗士录”,《湖北文史资料》,03期,2001年。 

         

        潘海涛,“论辛亥革命难以完成反帝反封的历史使命”,《长江论坛》,05期,2001年。 

         

        郑澄桂,“辛亥革命元老张家瑞”,《浙江档案》,10期,2001年。 

         

        张磊,“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广东社会科学》,05期,2001年。 

         

        高燕宁,“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初步尝试”,《思想战线》,02期,2001年。 

         

        苏智良,“辛亥革命与东南社会的变革”,《史林》,02期,2001年。 

         

        晓章,“隆重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孙中山创办中国大学及附属中学史料展重新布展后隆重开幕”,《北京档案》,11期,2001年。 

         

        肖建东,“德国与辛亥革命”,《江汉论坛》,06期,2001年。 

         

        李藻华,“孙中山开发西部的构思——为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而作”,《娄底师专学报》,01期,2001年。 

         

        叶瑞昕,“辛亥革命时期中西文化观研究及其发展趋势”,《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04期,2001年。 

         

        昝爱民,“论辛亥革命前夕改造国民性的社会思潮形成之原因”,《雁北师范学院学报》,02期,2001年。 

         

        许亚洲,“辛亥革命南京一战”,《文史精华》,11期,2001年。 

         

        陈忠、李泽,“辛亥革命中的基督教界人士”,《武汉文史资料》,02期,2001年。 

         

        汤瑛,“辛亥革命与社会习尚的改革”,《南京晓庄学院学报》,03期,2001年。 

         

        高强,“清末尊黄与辛亥革命”,《华夏文化》,03期,2001年。 

         

        刘涛,“论辛亥革命时期女性报刊的舆论宣传作用”,《湖南社会科学》,03期,2001年。 

         

        康民,“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政党政治”,《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04期,2001年。 

         

        毛磊,“辛亥革命与国共两党的合作和斗争”,《中南财经大学学报》,06期,2001年。 

         

        刘练军,“从资本家阶级在辛亥革命中的实际表现谈辛亥革命的实质”,《贵州文史丛刊》,04期,2001年。 

         

        张丹红、张苏萌,“辛亥革命前的中国学校卫生”,《中国学校卫生》,06期,2001年。 

         

        杨国强,“辛亥革命与蜕变中的知识人”,《史林》,02期,2001年。 

         

        龚书铎、宋小庆,“辛亥革命时期文化四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6期,2001年。 

         

        朱英,“辛亥革命与商界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江汉论坛》,10期,2001年。 

         

        石岩、康加良、冯志红,“辛亥革命在黑龙江”,《世纪桥》,05期,2001年。 

         

        刘云波,“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01期,2001年。 

         

        傅为群,“追忆辛亥革命的历史风云──“中华国商民银票壹佰圆”券”,《中国钱币》,04期,2001年。 

         

        严亚明,“关于辛亥革命史研究拓展与创新的思考”,《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2期,2001年。 

         

        闻众、杨永和,“纵观孔祥熙七、拥护辛亥革命”,《文史月刊》,06期,2001年。 

         

        马哲智,“辛亥革命 旧址寻踪”,《武汉文史资料》,04期,2001年。 

         

        傅绍昌,“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学说在上海的传介”,《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6期,2001年。 

         

        管仕福,“国民民主意识的淡薄与辛亥革命的失败”,《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05期,2001年。 

         

        刘雄,“辛亥革命对台湾的影响”,《福州党校学报》,03期,2001年。 

         

        张振铎,““一二·一八”任丘起义述评──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01期,2001年。 

         

        答振益,“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回族文化运动”,《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6期,2001年。 

         

        王赓唐,“辛亥革命前无锡社会的变迁——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江南学院学报》,03期,2001年。 

         

        吴福环、苗健,“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边疆危机”,《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4期,2001年。 

         

        刘学照,“上海舆论与辛亥革命漫议”,《史林》,02期,2001年。 

         

        史革新,“辛亥革命与近代科学传播”,《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6期,2001年。 

         

        周良书、汪华,“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江海学刊》,05期,2001年。 

         

        李淑兰、宗妍,“辛亥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导”,《江西社会科学》,09期,2001年。 

         

        张学森,“辛亥革命与价值观念变革”,《黑龙江社会科学》,05期,2001年。 

         

        张注洪,“美国关于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史的研究”,《书屋》,12期,2001年。 

         

        朱相远,“两千七百年君主专制历史的终结——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中国统一战线》,11期,2001年。 

         

        陈金源,“辛亥革命在梧州”,《广西地方志》,05期,2001年。 

         

        邢金娥,“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文史月刊》,10期,2001年。 

         

        李汉江,“赵师梅与辛亥革命”,《武汉文史资料》,05期,2001年。 

         

        武晓华,“山西大学堂与辛亥革命”,《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6期,2001年。 

         

        竺午,“安徽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江淮文史》,04期,2001年。 

         

        简婷,“灾荒·长沙抢米风潮·辛亥革命”,《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1期,2001年。 

         

        文楚,“黄宾虹与辛亥革命”,《档案与史学》,04期,2001年。 

         

        苏中立,杨正喜,“辛亥革命时期的经世致用思想”,《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6期,2001年。 

         

        邢金娥,“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教训与启示——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05期,2001年。 

         

        黄顺力,“孙中山与章太炎民族主义思想之比较——以辛亥革命时期为例”,《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3期,2001年。 

         

        戴逸,“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瞭望新闻周刊》,42期,2001年。 

         

        刘世华,“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东北师大学报》,01期,2001年。 

         

        严昌洪,“近十年来辛亥革命研究新进展”,《教学与研究》,10期,2001年。 

         

        季云飞,“辛亥革命前革命派力倡共和政体及其历史抉择之评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05期,2001年。 

         

        李荣武,“辛亥革命与社会主义”,《理论观察》,06期,2001年。 

         

        黄嗣,“湖北出版一批纪念辛亥革命图书”,《出版参考》,22期,2001年。 

         

        逸民,“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人婚姻家庭观念的变迁”,《中华文化论坛》,04期,2001年。 

         

        何标,“辛亥革命与台湾”,《炎黄春秋》,09期,2001年。 

         

        刘存善,“山西起义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文史月刊》,10期,2001年。 

         

        刘一曙,““重午欣逢兴自豪”——怀念辛亥革命老人喻育之题词赠照十二周年”,《武汉文史资料》,08期,2001年。 

         

        范前锋,“从中西文化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来源──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02期,2001年。 

         

        薛文彦,“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06期,2001年。 

         

        黄兢,“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广东党史》,05期,2001年。 

         

        傅绍昌,“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后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学说的介绍”,《档案与史学》,05期,2001年。 

         

        赵立彬,“辛亥革命前后的欧化思潮”,《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6期,2001年。 

         

        王雅梅,谭晓钟,“辛亥革命前后的四川经济开发——兼论辛亥革命对四川开发的促进”,《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4期,2001年。 

         

        余子明,“论辛亥革命的城市起义战略”,《学术研究》,10期,2001年。 

         

        章慕荣,“近20年来辛亥革命研究述评”,《南京政治学院学报》,05期,2001年。 

         

        张海鹏,“50年来中国大陆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评价”,《当代中国史研究》,06期,2001年。 

         

        石汝广,“辛亥革命时期海关“中立”之表现及其原因”,《江西社会科学》,09期,2001年。 

         

        高燕宁,“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化——兼论“告别革命”论的理论缺陷”,《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02期,2001年。 

         

        严昌洪,“20世纪90年代辛亥革命研究综述”,《理论月刊》,10期,2001年。 

         

        章征科,“辛亥革命时期乡村民变的特点及成因探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2期,2001年。 

         

        韩华,“辛亥革命后国人道德信仰的重建”,《中华文化论坛》,04期,2001年。 

         

        张岂之,“辛亥革命断想:政治自觉与学术自觉”,《炎黄春秋》,10期,2001年。 

         

        李殿元,“辛亥革命与祖国统一”,《文史杂志》,05期,2001年。 

         

         “继承孙先生遗志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写在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前夕”,《团结》,05期,2001年。 

         

        蓝敏,“辛亥革命先驱蓝天蔚”,《武汉文史资料》,09期,2001年。 

         

        林文彪,“论绍兴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精神遗产”,《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6期,2001年。 

         

        岳川,“辛亥革命中的会党探析”,《集宁师专学报》,02期,2001年。 

         

        郭长海,“辛亥光复南京之役与文学——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长春师范学院学报》,06期,2001年。 

         

        王杰、张冰、赵艳芝,“在困惑中崛起——辛亥革命后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探索”,《广东社会科学》,05期,2001年。 

         

        郭绪印,“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的清帮”,《档案与史学》,05期,2001年。 

         

        林家有,“辛亥革命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6期,2001年。 

         

        杨华山,“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列宁论孙中山及辛亥革命”,《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4期,2001年。 

         

        谢俊美,“上海南北和议与辛亥革命”,《学术月刊》,09期,2001年。 

         

        张海林,“论辛亥革命前张謇的政治思想及其实践”,《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01期,2001年。 

         

        林平汉,“辛亥革命前后福建商界实业建国思想探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1期,2001年。 

         

        姚忠红,“黄兴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江西社会科学》,10期,2001年。 

         

        丁凤麟,“宣传辛亥革命的重要文献汇编——时事新报馆《革命文牍类编》评介”,《新闻大学》,03期,2001年。 

         

        雅兴,“叱咤风云动九天——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05期,2001年。 

         

        刘有源,“重新认识辛亥革命的性质”,《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04期,2001年。 

         

        章开沅,“论汤寿潜现象——对辛亥革命的反思之一”,《浙江社会科学》,06期,2001年。 

         

        汪东林,“辛亥革命前后的梁漱溟”,《炎黄春秋》,10期,2001年。 

         

        邱国盛,““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史杂志》,06期,2001年。 

         

        熊辉,“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之际 忆周恩来总理对先父熊秉坤的关怀”,《团结》,05期,2001年。 

         

        刘一曙,“辛亥革命烈士彭楚藩就义前后——烈士女儿彭小藩口述”,《武汉文史资料》,09期,2001年。 

         

        周雷鸣,“论陶成章在辛亥革命宣传中的贡献”,《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6期,2001年。 

         

        周瑞平,“浅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纪念辛亥革命爆发九十周年”,《集宁师专学报》,02期,2001年。 

         

        山屈,““辛亥革命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在中山市翠亨村举行”,《广东社会科学》,06期,2001年。 

         

        李静,“法律移植中法律制度与法律文化的互动──辛亥革命时期法制建设的启示”,《当代法学》,09期,2001年。 

         

        段云章,“陈炯明与辛亥革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6期,2001年。 

         

        范前锋,“从政治文化论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妇女政治意识的觉醒——为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而写”,《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04期,2001年。 

         

        戴鞍钢,杨立强,“辛亥革命与在沪海外华侨归侨”,《学术月刊》,09期,2001年。 

         

        罗大正,“海外华侨与辛亥革命”,《齐鲁学刊》,04期,2001年。 

         

        王令策,“从《系年私录》看吴宗慈与辛亥革命”,《江西社会科学》,10期,2001年。 

         

         “南京召开“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民国档案》,04期,2001年。 

         

        郭绪印,“辛亥革命中孙中山开辟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先例”,《党史研究与教学》,06期,2001年。 

         

        邱格屏,“辛亥革命中东南亚华人秘密会党之功能”,《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04期,2001年。 

         

        陈昌福,“辛亥革命与中国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04期,2001年。 

         

        陈清清,“香港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浙江社会科学》,06期,2001年。 

         

        霍修勇,“辛亥革命时期湘籍志士对会党的发动”,《云梦学刊》,06期,2001年。 

         

        王世德,“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道路”,《文史杂志》,06期,2001年。 

         

        赵惠昆,“云南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活动综述”,《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04期,2001年。 

         

        刘作忠,“辛亥革命首任司法部长张知本”,《武汉文史资料》,09期,2001年。 

         

        霍修勇,“辛亥革命时期湖北志士对新军的改造”,《济宁师专学报》,05期,2001年。 

         

        陈学璞,“以“七一”讲话为指针  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桂海论丛》,06期,2001年。 

         

        董德华,“他打响了辛亥革命在东北的第一枪”,《党史纵横》,10期,2001年。 

         

        高鸿志,“辛亥革命时期英国分裂中国西藏的阴谋”,《安徽大学学报》,05期,2001年。 

         

        张学福,“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新思考——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06期,2001年。 

         

        象仁骞,“辛亥革命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求实》,2001年。 

         

        王劲,“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人”,《兰州大学学报》,04期,2001年。 

         

        经盛鸿,“辛亥革命中一位风云文人的浮沉——刘师培三次思想剧变述论”,《民国档案》,04期,2001年。 

         

        谭译,“周保中纵论辛亥革命──《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考析之十六”,《党史纵横》,10期,2001年。 

         

        梁鼎豫,“孙中山与地名——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中国地名》,03期,2001年。 

         

        郭世佑,“辛亥革命——中国民权政治第一章”,《人民论坛》,09期,2001年。 

         

        金冲及,章开沅,“史家论浙江辛亥革命”,《浙江学刊》,05期,2001年。 

         

        包黎,“云南“重九起义”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6期,2001年。 

         

        徐志福,“辛亥革命诗话二则”,《文史杂志》,06期,2001年。 

         

        李永久,“参加武昌起义的贵州英豪——为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而作”,《贵阳文史》,04期,2001年。 

         

        江文,“辛亥革命科学补习所创始人之一冯特民”,《武汉文史资料》,09期,2001年。 

         

        卢伯炜,“立宪派与辛亥革命”,《苏州大学学报》,04期,2001年。 

         

        陈洋,梁励,“辛亥革命时期教育嬗变述评”,《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6期,2001年。 

         

        黄权,“钦州辛亥革命运动的几点思考”,《桂海论丛》,06期,2001年。 

         

        扈小敏、马庚存,“论辛亥革命时期的进步青年运动”,《东岳论丛》,05期,2001年。 

         

        汤奇学,“安徽辛亥革命的特点”,《安徽大学学报》,05期,2001年。 

         

        胡绳武,“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学术月刊》,10期,2001年。 

         

        金冲及,“辛亥革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求是》,20期,2001年。 

         

        李喜所,“辛亥革命与思想启蒙”,《历史教学》,10期,2001年。 

         

        沙健孙,“辛亥革命的意义和教训”,《高校理论战线》,09期,2001年。 

         

        郭华,“试论清末改良与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福州师专学报》,06期,2001年。 

         

        王虎,“试论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的影响”,《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5期,2001年。 

         

        仲班,“上慰英灵 下启来者——民革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综述”,《团结》,06期,2001年。 

         

        胡国枢,“浙江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浙江学刊》,05期,2001年。 

         

        朱英,“论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拟订商法的活动”,《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4期,2001年。 

         

        杨静,“论孙中山经济思想的发展与演变──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04期,2001年。 

         

        李光昌,“辛亥革命九十周年感言”,《四川党史》,05期,2001年。 

         

        胡国铭,“中国近代史上最辉煌的画卷——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鄂州大学学报》,03期,2001年。 

         

        谢冠军,“民主、进步的新开篇──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鞍山师范学院学报》,04期,2001年。 

         

        胡海英,侯桂芳,“近十年来辛亥革命研究综述”,《学术月刊》,10期,2001年。 

         

        杨鹏程,“‘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未完成的文化使命”,《历史教学》,10期,2001年。 

         

        张群,“伟大的革命  辉煌的一章——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华人时刊》,10期,2001年。 

         

        陈国安,“试论土家族人民对辛亥革命的贡献”,《贵州民族研究》,04期,2001年。 

         

        黄筱娜,“发扬革命传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西党校系统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座谈会综述”,《桂海论丛》,06期,2001年。 

         

        王力平,“试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从19世纪末到辛亥革命爆发”,《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 

         

        马烈,“简论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的意义”,《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6期,2001年。 

         

        刘雄,“论孙中山实现国家统一的思想——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延边党校学报》,04期,2001年。 

         

        刘景岚,“对辛亥革命成败的再认识”,《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02期,2001年。 

         

        霍修勇,“近20年来湖南辛亥革命史研究述评”,《益阳师专学报》,05期,2001年。 

         

        王卫星,“辛亥革命与中国工业化”,《学海》,06期,2001年。 

         

        杨近文,“参加贵州辛亥革命起义的主要历史人物”,《贵阳文史》,04期,2001年。 

         

        刘智伦,“辛亥革命对台湾历史进程的影响”,《台声》,10期,2001年。 

         

        陆汉文,“辛亥革命前夕的社会思潮与近代社会”,《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6期,2001年。 

         

        吴敏,陈丽芳,“武汉市档案馆馆藏辛亥革命档案资料研究现状”,《湖北档案》,10期,2001年。 

         

        童家洲,“爱国华侨林师肇对福建辛亥革命的贡献”,《八桂侨刊》,04期,2001年。 

         

        戴益民,“大江流日夜  鼓吹功不朽——忆辛亥革命时期的《大江报》”,《新闻爱好者》,11期,2001年。 

         

        董德华,“打响辛亥革命东北第一枪的顾人宜”,《兰台世界》,11期,2001年。 

         

        郭常英,“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青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侧记”,《历史教学》,12期,2001年。 

         

        吴纯青,“中山革命精神永存——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黄埔》,05期,2001年。 

         

        饶怀民,“辛亥革命时期湘籍志士的舆论宣传”,《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05期,2001年。 

         

        张秀云,“革命派内部的分化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贵州文史丛刊》,04期,2001年。 

         

        朱宇,“试论辛亥革命时期对封建文化的批判”,《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6期,2001年。 

         

        李慎之,“和平奋斗兴中国——辛亥革命九十周年祭”,《战略与管理》,05期,2001年。 

         

        梁严冰,“论同盟会、会党、新军与陕西辛亥革命”,《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4期,2001年。 

         

        何一民,“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城市市民生活观念的变化”,《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3期,2001年。 

         

        朱崇演,“帮会是贵州辛亥革命的主力”,《贵阳文史》,04期,2001年。 

         

        刘作忠,“一位法国人与辛亥革命”,《武汉文史资料》,10期,2001年。 

         

        张剑,“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沈渭滨教授访谈录”,《探索与争鸣》,09期,2001年。 

         

        严昌洪,“湖北省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学术讨论会综述”,《湖北社会科学》,07期,2001年。 

         

        常颖,“北京地方党史研究会召开“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国”学术研讨会”,《北京党史》,06期,2001年。 

         

        高燕宁,“试论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特征”,《云南社会科学》,02期,2001年。 

         

        李喜所,“‘辫子问题’与辛亥革命”,《社会科学研究》,06期,2001年。 

         

        余莲,“天津市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历史教学》,12期,2001年。 

         

        王飚,“辛亥革命前后的革命文学”,《文史知识》,09期,2001年。 

         

        苏中立,“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和严复的理想社会模式之比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4期,2001年。 

         

        王战英,“辛亥革命风云人物——胡汉民”,《彭城职业大学学报》,04期,2001年。 

         

        刘平,高小燕,“湖南农村民变与辛亥革命”,《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6期,2001年。 

         

        宋保国,“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前沿》,08期,2001年。 

         

        王秉默,“民革前辈在辛亥革命中”,《团结》,03期,2001年。 

         

        张学福,“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新思考”,《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0期,2001年。 

         

        董志铭,“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中国供销合作经济》,12期,2001年。 

         

        史岩,““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金堂召开”,《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4期,2001年。 

         

        何人懋,“何器之在辛亥革命中”,《贵阳文史》,04期,2001年。 

         

        刘琢钟,“辛亥革命逸事”,《武汉文史资料》,11期,2001年。 

         

        孙娟,“中山陵前的思念——纪念辛亥革命烈士、我的外公邱丕振”,《春秋》,05期,2001年。 

         

        张静,金仁义,“辛亥革命期间美国威尔逊政府的对华新政策”,《合肥教育学院学报》,01期,2001年。 

         

        马素珍、张声斋,“辛亥革命在山东”,《春秋》,05期,2001年。 

         

        罗福惠,“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和社会意义”,《群言》,10期,2001年。 

         

        于友,“还须清除封建传统——重读黎澍关于辛亥革命的论著”,《群言》,10期,2001年。 

         

        何世昆,“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看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合肥教育学院学报》,04期,2001年。 

         

        王国宇,“辛亥革命与国民党军政要员”,《湖南文史》,05期,2001年。 

         

        李斌,“从辛亥革命中走出来的中共领导人”,《湖南文史》,05期,2001年。 

         

        严吾,“热血浇开自由花——记辛亥革命安庆起义军总司令熊成基”,《钟山风雨》,05期,2001年。 

         

        张闻玉、王莉娟,“辛亥革命后的黄帝纪元”,《贵阳金筑大学学报》,04期,2001年。 

         

        魏光奇,“阅读3:辛亥革命:在改革中爆发”,《领导文萃》,07期,2001年。 

         

         “南京召开“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民国档案》,04期,2001年。 

         

         “继承孙先生遗志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写在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前夕”,《团结》,05期,2001年。 

         

        朱维群,“为实现辛亥革命先烈和孙中山先生的伟大理想而奋斗”,《统一论坛》,05期,2001年。 

         

        忻平,赵泉民,“论辛亥革命时期新知识阶层的尚武意识”,《学术月刊》,09期,2001年。 

         

        武宣处,“武汉召开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学术研讨会”,《统一论坛》,05期,2001年。 

         

        郭世佑,“孙中山的民权理念与辛亥革命”,《学术月刊》,09期,2001年。 

         

        王维友,“孙中山先生在浙江——谨以此文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今日浙江》,18期,2001年。 

         

        鲁兵、裘真、赵一夫,“杰出的浙籍辛亥革命斗士”,《今日浙江》,19期,2001年。 

         

        耿云志,“纪念辛亥革命  继承孙中山先生的思想遗产”,《民主》,12期,2001年。 

         

        万建清,“辛亥革命在江苏”,《钟山风雨》,05期,2001年。 

         

        周忠信,“谈谈辛亥革命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钟山风雨》,05期,2001年。 

         

        陈一萍,“辛亥革命时代的几首歌曲”,《世纪》,05期,2001年。 

         

        盛巽昌,“参加辛亥革命的共产党人”,《世纪》,05期,2001年。 

         

        康学,“辛亥革命与三民主义”,《世纪》,05期,2001年。 

         

        张小颐,“探索辛亥革命成因的力作  编辑《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想到的”,《博览群书》,12期,2001年。 

         

        彭平一,“辛亥时期民主思潮的传播及其特征”,《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6期,2001年。 

         

        胡伯衡,“辛亥革命军歌”,《世纪》,04期,2001年。 

         

        刘作忠,“辛亥革命逸事”,《世纪行》,11期,2001年。 

         

        张静,“略论谭嗣同的变革观在辛亥时期的传承”,《沈阳教育学院学报》,04期,2001年。 

         

         “省政协举行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报告会”,《中州统战》,11期,2001年。 

         

        贾广增、林彬,“辛亥革命与甘肃的反清起义”,《党的建设》,11期,2001年。 

         

        陈彤旭,“辛亥革命 前后的中国报业”,《新闻天地》,Z2期,2001年。 

         

        邱远猷,“孙中山、辛亥革命与中国法律近代化”,《中西法律传统》,00期,2001年。 

         

        郑萱,“江苏省暨南京市隆重举行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江苏政协》,10期,2001年。 

         

        刘仁坤、刘兴华,“孙中山科学思想中的人文价值——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世纪桥》,06期,2001年。 

         

        周大春,“辛亥革命上海光复记”,《世纪行》,10期,2001年。 

         

         “继承孙先生遗志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写在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前夕”,《团结》,05期,2001年。 

         

        刘作忠,“第一部反映辛亥革命的新闻片”,《世纪》,06期,2001年。 

         

         “南京召开“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民国档案》,04期,2001年。 

         

        巫勇,“我省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宁举行”,《江苏政协》,11期,2001年。 

         

        杜玲,“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07期,2002年。 

         

        董爱玲,“山东谘议局与辛亥革命”,《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5期,2002年。 

         

        李铁映,“科学地推进辛亥革命史研究——为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而作”,《近代史研究》,01期,2002年。 

         

        刘红文、徐文永,“辛亥革命时期报刊对马恩著作的引介”,《安顺师专学报》,01期,2002年。 

         

        王敏,“辛亥革命前后绅权扩张与农村社会权力中心的转移”,《河南社会科学》,04期,2002年。 

         

        史岩,“新视角  新看法——“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简述”,《社会科学研究》,01期,2002年。 

         

        张宪文、田玄,“辛亥革命: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新纪元和新境界——提供一个反观辛亥革命自身价值的新视角”,《江海学刊》,01期,2002年。 

         

        叶凯,“论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进化论”,《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 

         

        谢俊美,“信息传递与辛亥革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4期,2002年。 

         

        黄泓,“辛亥革命时期福州建筑文化的变迁”,《引进与咨询》,03期,2002年。 

         

        潘荣,“近代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转折点——兼析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认识的某些偏见”,《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2期,2002年。 

         

        高明、高燕军,“辛亥革命中的反满问题”,《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 

         

        李重华,“辛亥革命成败从头说”,《社会科学战线》,02期,2002年。 

         

        赵国材,“清末新军的革命倾向与辛亥革命”,《集宁师专学报》,01期,2002年。 

         

        徐波、沈卫,“辛亥革命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01期,2002年。 

         

        刘小云,“辛亥革命与国共两党关系”,《玉林师范学院学报》,02期,2002年。 

         

        汪丹,“‘以变求通’的一个里程碑——辛亥革命的文化意义小议”,《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2期,2002年。 

         

        洪邵波,“浅谈辛亥革命对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华侨社会的影响”,《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 

         

        熊宗仁,“辛亥革命与贵州社会的变迁——全省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贵阳文史》,01期,2002年。 

         

        丁三青,“辛亥革命:‘不流血的革命’”,《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3期,2002年。 

         

        赵惠昆,“从辛亥革命论及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01期,2002年。 

         

        谢本书,“近代中国社会与辛亥革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1期,2002年。 

         

        邓正兵,“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的地方主义”,《探索与争鸣》,09期,2002年。 

         

        张晓辉,“辛亥革命后广东近代城市的发展19111936”,《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5期,2002年。 

         

        萧润波、唐存正,“唐群英与辛亥革命”,《湖南社会科学》,04期,2002年。 

         

        胡波,“辛亥革命与思想话语的变迁”,《史学理论研究》,02期,2002年。 

         

        饶怀民,“杨毓麟与辛亥革命”,《船山学刊》,03期,2002年。 

         

        耿云志,“辛亥革命前夕的各省谘议局联合会”,《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02期,2002年。 

         

        陈曼娜,“略论辛亥革命时期的民粹主义心态”,《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4期,2002年。 

         

        徐有威,“台北‘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近代史研究》,01期,2002年。 

         

        章开沅,“张汤交谊与辛亥革命”,《历史研究》,01期,2002年。 

         

        魏冬明,“辛亥革命首义将领徐万年”,《档案管理》,01期,2002年。 

         

        廖大伟,“辛亥革命与上海政治地位的提升”,《史林》,02期,2002年。 

         

        石源华,“参加辛亥革命的韩国人申圭植”,《世纪》,05期,2002年。 

         

        慕思恭,“甘肃辛亥革命领袖慕寿祺”,《档案》,03期,2002年。 

         

        乌尼日,“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妇女运动探索”,《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5期,2002年。 

         

        韦杰廷,王国宇,“辛亥前华侨对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支持和贡献”,《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03期,2002年。 

         

        李建忠,“辛亥革命与中国的近代化”,《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1期,2002年。 

         

        茅家琦,“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与局限”,《江海学刊》,02期,2002年。 

         

        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兼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02期,2002年。 

         

        张宪文,“辛亥革命若干问题的再认识”,《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02期,2002年。 

         

        石建国,“辛亥革命与中国外交机构的近代化”,《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02期,2002年。 

         

        经盛鸿、孙燕,“詹天佑与辛亥革命”,《江苏社会科学》,06期,2002年。 

         

        刘世华、谷雨,“辛亥革命与早期共产党人的思想启蒙”,《东北师大学报》,06期,2002年。 

         

        张静,“略论谭嗣同的变革观在辛亥时期的传承”,《青海师专学报》,04期,2002年。 

         

        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学术组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近代史研究》,01期,2002年。 

         

        毛翼虎,“辛亥革命宁波光复记”,《宁波通讯》,11期,2002年。 

         

        张永,“从‘十八星旗’到‘五色旗’——辛亥革命时期从汉族国家到五族共和国家的建国模式转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2期,2002年。 

         

        徐昌义,“清末新军积极参加辛亥革命的原因探析”,《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06期,2002年。 

         

        吴善中、黄蓉,“浅论辛亥革命前夕狂飙突起的剪辫运动”,《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2期,2002年。 

         

        徐亚芳,“辛亥革命前后人的现代化”,《探索与争鸣》,09期,2002年。 

         

        萧云岭,“论会党与辛亥革命的失败”,《江西师范大学学报》,01期,2002年。 

         

        邱捷,“《香港华字日报》对研究辛亥革命的史料价值”,《广东史志》,02期,2002年。 

         

        郭卫东,“视角转换:清朝覆亡原因再研究──为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而作”,《史学月刊》,01期,2002年。 

         

        李良玉,“启蒙、救亡与革命时代的终结——再论辛亥革命的评价问题”,《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2期,2002年。 

         

        刘正英,“辛亥革命在厦门”,《福建党史月刊》,02期,2002年。 

         

        贾建飞,“马继业与辛亥革命前后英国在新疆势力的发展”,《中国边疆史地研究》,01期,2002年。 

         

        杜爱荣,“武汉市洪山区政协举行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读史、讲史、用史座谈会”,《武汉文史资料》,02期,2002年。 

         

        韩小林,“论辛亥革命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嘉应大学学报》,02期,2002年。 

         

        黄菊艳,“广东海关档案与辛亥革命”,《广东史志》,04期,2002年。 

         

        饶怀民、郭常英,“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青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史学月刊》,01期,2002年。 

         

        林平汉,“辛亥革命前后福建社会变革与文化发展考略”,《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01期,2002年。 

         

        唐双杰、文昕,“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辛亥革命”,《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02期,2002年。 

         

        子琳,“简评《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四川大事记》”,《文史杂志》,01期,2002年。 

         

        景占魁,“评辛亥革命后的阎锡山”,《晋阳学刊》,06期,2002年。 

         

        马克锋,“辛亥革命与民众动向”,《广东社会科学》,06期,2002年。 

         

        周建超,“论辛亥革命前批判理性的成长”,《史学月刊》,03期,2002年。 

         

        谷士锴,“秋瑾和徐锡麟未参加辛亥革命”,《咬文嚼字》,08期,2002年。 

         

        史岩,“‘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中的新视角  新看法”,《文史杂志》,01期,2002年。 

         

        徐波、沈卫、侯勇,“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3期,2002年。 

         

        张礼恒,“论辛亥革命期间伍廷芳与革命党人的关系”,《近代史研究》,01期,2002年。 

         

        韦国友,“关于辛亥革命中的爱国教徒”,《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3期,2002年。 

         

        张志勇,“辛亥革命与禁烟运动”,《史学月刊》,12期,2002年。 

         

        王伏平,“西北回族对辛亥革命的贡献——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青海民族研究》,01期,2002年。 

         

        刘喜发,李亮,“略论辛亥革命与苏俄东方战略的形成”,《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03期,2002年。 

         

        刘冰清,“论辛亥革命时期的女子参政运动”,《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5期,2002年。 

         

        张海林,“辛亥革命前后革命派人士“民族主义”重探”,《江苏社会科学》,04期,2002年。 

         

        张闻玉,“辛亥革命后的黄帝纪元”,《贵州社会科学》,01期,2002年。 

         

        张九洲,“辛亥革命时期社会文化改革刍议”,《史学月刊》,12期,2002年。 

         

        黄建洪,“辛亥革命时期列强攫取中国关税保管权和支配权析论——以《中国海关与辛亥革命》为中心”,《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2期,2002年。 

         

        谢成章,“辛亥革命的历史见证——黄帝纪元年号赋税付执”,《收藏界》,02期,2002年。 

         

        谢放,“制度创新与中国现代化——从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到辛亥革命”,《中华文化论坛》,01期,2002年。 

         

        郭天祥,“辛亥革命的卓越宣传家黄世仲”,《西安教育学院学报》,01期,2002年。 

         

        李晓英、石慧玺,“试论辛亥革命前后的甘肃社会”,《兰州教育学院学报》,03期,2002年。 

         

        张海林,“论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崇拜’”,《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03期,2002年。 

         

        林建曾,“贵州辛亥革命前后社会共识的形成及其变化”,《贵州社会科学》,02期,2002年。 

         

        郭世佑,“辛亥革命与清末‘新政’的内在联系及其他”,《学术研究》,09期,2002年。 

         

        史岩,“‘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华文化论坛》,01期,2002年。 

         

        陈国庆、乔志强,“论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2期,2002年。 

         

        宋新夫,“辛亥革命对国民主体意识觉醒的影响”,《南昌高专学报》,02期,2002年。 

         

        熊志勇,“浅议辛亥革命之新军”,《贵州文史丛刊》,01期,2002年。 

         

        田正平、杨晓,“辛亥革命与中国教育近代化”,《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1期,2002年。 

         

        黄兴涛,“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兼论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认同之关系”,《浙江社会科学》,01期,2002年。 

         

        杨杭军,“论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孝感学院学报》,01期,2002年。 

         

        薛子奇,“辛亥革命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6期,2002年。 

         

        金黎,“从王金发的人生悲剧看辛亥革命党人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5期,2002年。 

         

        汪林茂,“辛亥革命:政治秩序和权威的重建”,《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3期,2002年。 

         

        朱宗震,“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新探索”,《浙江社会科学》,04期,2002年。 

         

        严亚明,“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问题的思考”,《孝感学院学报》,05期,2002年。 

         

        杨燕华,“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及其意义”,《上海党史与党建》,04期,2002年。 

         

        高钟,“未完成的文化重建——辛亥革命的世纪遗嘱”,《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4期,2002年。 

         

        李文海、颜军,“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中国人民大学学报》,01期,2002年。 

         

        朱育和,“关于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几个问题”,《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1期,2002年。 

         

        章开沅,“辛亥学脉,世代绵延——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会议述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4期,2002年。 

         

        张伟,朱春健,“辛亥革命时期的权威转换及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周口师范学院学报》,04期,2002年。 

         

        孙锡平、范敏华,“论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外交活动的特点”,《学海》,02期,2002年。 

         

        戴鞍钢、杨立强,“辛亥革命后的上海农村”,《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01期,2002年。 

         

        陈敬中,“《阿Q正传》与辛亥革命再议”,《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4期,2002年。 

         

        冯天瑜,“评大型历史影集《辛亥革命大写真》”,《中国图书评论》,06期,2002年。 

         

        白拉都格其,“辛亥革命与贡桑诺尔布”,《清史研究》,03期,2002年。 

         

        群黄、尹瑞华,“辛亥革命与近代妇女运动”,《遵义师范学院学报》,01期,2002年。 

         

        李永春,“民初1912-1921社会对辛亥革命的反思”,《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04期,2002年。 

         

        白应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和经验教训的总结”,《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1期,2002年。 

         

        郎佩芬,“毛泽东从辛亥革命中吸取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6期,2003年。 

         

        卢开宇、朱庆武,“辛亥革命时期人们的政治心态及成因试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02期,2003年。 

         

        王业兴,“辛亥革命后‘科学救国’思潮的社会影响”,《学术研究》,02期,2003年。 

         

        郑永军,“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国民性改造思想探析”,《贵州社会科学》,02期,2003年。 

         

        何旭艳,“论辛亥革命前夕留日中国学生的思想感悟”,《学术月刊》,05期,2003年。 

         

        李英铨,“汪精卫与辛亥革命”,《安徽史学》,05期,2003年。 

         

        刘启强、史琳燕,“苦难与觉醒:海外华侨与辛亥革命”,《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03期,2003年。 

         

        宋学勤,“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报刊”,《新闻爱好者》,04期,2003年。 

         

        任军利、王新华,“论辛亥革命的政治现代化意蕴”,《甘肃社会科学》,02期,2003年。 

         

        杨英法、冯志芳,“‘反满’对辛亥革命影响的二重性探析”,《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03期,2003年。 

         

        方祖猷,“辛亥革命前后甬上两高僧”,《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01期,2003年。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安徽大学学报》,04期,2003年。 

         

        魏静,“论辛亥革命前后甘肃知识界政治思潮的演变”,《甘肃社会科学》,04期,2003年。 

         

        谭秋霞,“辛亥革命时期吴稚晖民主革命思想形成初探”,《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6期,2003年。 

         

        路得·那爱德,“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西部——一个美国人1910-1913年在中国的记录”,《中国地名》,05期,2003年。 

         

        逸民,“辛亥革命后中国人婚姻家庭观念的变迁”,《中华文化论坛》,01期,2003年。 

         

        聂蒲生,“论辛亥革命不自觉的酿造师张之洞”,《安徽教育学院学报》,01期,2003年。 

         

        高路,“论辛亥革命与两岸统一问题”,《江汉论坛》,06期,2003年。 

         

        桂栖鹏、赵晓兰,“辛亥革命前夕革命派报刊与保皇派报刊的两次大论战”,《出版科学》,01期,2003年。 

         

        叶瑞昕,“从‘创造文明’到‘因袭文明’——论辛亥革命时期的输入文明思潮”,《徐州师范大学学报》,03期,2003年。 

         

        杨寄荣,“道德观的碰撞与历史的进步——辛亥革命时期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的斗争”,《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4期,2003年。 

         

        刘焕峰、张波、刘凤稳,“辛亥革命时期的汪精卫和袁世凯的关系”,《张家口师专学报》,04期,2003年。 

         

        高春平、高小平,“辛亥革命的纲领析”,《沧桑》,03期,2003年。 

         

        陈橹,“主体与目标的错位:辛亥革命与传统因袭”,《江海学刊》,03期,2003年。 

         

        许小青,“用‘双重外交论’来解开近代中日外交关系之谜——评俞辛焞教授新作《辛亥革命时期中日外交史》”,《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6期,2003年。 

         

        卜毅然,“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与科技发展”,《辽宁师范大学学报》,02期,2003年。 

         

        旷鹰,“对‘辛亥革命的成败’的分析”,《成都教育学院学报》,04期,2003年。 

         

        史冰如,“析鲁迅对辛亥革命的思考——重读《药》、《阿Q正传》、《风波》”,《常州工学院学报》,01期,2003年。 

         

        马铭德,“辛亥革命与赵凤昌”,《历史教学》,07期,2003年。 

         

        戴学稷,“孙中山  新马华侨与辛亥革命”,《团结》,06期,2003年。 

         

        王佩良,“毛泽东论辛亥革命”,《湖南第一师范学报》,03期,2003年。 

         

        董丛林,“辛亥革命党人舆论宣传的策略手段简论”,《历史教学》,12期,2003年。 

         

        孙胜文、崔玉华,“辛亥革命在烟台之成因探析”,《烟台教育学院学报》,04期,2003年。 

         

        王岗峰,“辛亥革命与洪宪复辟的文化再反思”,《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01期,2003年。 

         

        龚春英、朱云平,“辛亥革命时期英国‘中立’政策探微”,《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2期,2003年。 

         

        李霞,“《民立报》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初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1期,2003年。 

         

        董增刚,“论辛亥革命前后国人对《民约论》的不同评价”,《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 

         

        田海林,“辛亥革命前后儒家文化的命运——对清末民初‘尊孔读经’问题的考察”,《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2期,2003年。 

         

        李红,“清末山东留日学生与山东辛亥革命”,《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01期,2003年。 

         

        李喜所,“辛亥革命时期学术文化的变迁”,《史学集刊》,01期,2003年。 

         

        黄庆林,“辛亥革命成功原因再探──与太平天国失败原因比较研究”,《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2期,2003年。 

         

        王先明,“辛亥革命后中国乡村控制体制的演变——民国初期的乡制演变与保甲制的复活”,《社会科学研究》,06期,2003年。 

         

        焦新顺,“论辛亥革命前后孙洪伊思想的转变”,《平原大学学报》,03期,2003年。 

         

        陈晓华,“中国近代报刊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论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报刊”,《社会科学研究》,06期,2003年。 

         

        刘启强,“海外华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02期,2003年。 

         

        李霞,“辛亥革命时期于右任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西安联合大学学报》,01期,2003年。 

         

        刘经华,“辛亥革命时期的盐务改革”,《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1期,2003年。 

         

        王先明,“‘子夜宣言’与太原辛亥起义——文物、文献与史实之互证”,《南开学报》,04期,2003年。 

         

        关捷,关伟,“辛亥时期辽宁政局之演变”,《大连民族学院学报》,02期,2003年。 

         

        唐向荣,“重新认识冯玉祥与辛亥北方革命之关系”,《泰山学院学报》,05期,2003年。 

         

        何元林,“辛亥革命时期日本的对华政策——以谋求‘两个中国’为中心的考察”,《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3期,2004年。 

         

        何建娥,“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化”,《社会科学家》,01期,2004年。 

         

        王明元,“从世界看辛亥革命”,《西昌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1期,2004年。 

         

        梁飞琴,“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化”,《龙岩师专学报》,05期,2004年。 

         

        赵春晨、孙颖,“论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次广州起义”,《学术研究》,08期,2004年。 

         

        郭世佑、邱巍,“辛亥革命后的社会环境与孔教运动”,《江苏社会科学》,02期,2004年。 

         

        罗良平,“鲁迅与辛亥革命”,《重庆教育学院学报》,05期,2004年。 

         

        周健,“试论鲁迅小说《药》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兼谈夏瑜形象的社会意义”,《大连教育学院学报》,03期,2004年。 

         

        阳信生,“毛泽东与辛亥革命关系新探”,《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期,2004年。 

         

        刘丰祥,“性格与命运——辛亥革命前后黎元洪政治命运的性格因素”,《贵州社会科学》,06期,2004年。 

         

        陈永森,“辛亥革命时期公民权利思想的启蒙”,《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5期,2004年。 

         

        李国俊、卢伯炜,“从《申报》看辛亥革命后苏沪等地典当业的经营”,《江南社会学院学报》,01期,2004年。 

         

        王业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政党体制的选择”,《历史档案》,03期,2004年。 

         

        朱心明,“辛亥革命中的上海女军”,《文史杂志》,02期,2004年。 

         

        史向军,“关中刀客与陕西辛亥革命”,《陕西档案》,05期,2004年。 

         

        林志友,“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爆发”,《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2期,2004年。 

         

        辛业,“首部研究北方辛亥革命的历史著作——《辛亥滦州兵谏与滦州起义》评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2期,2004年。 

         

        陈晓东、卢凯峰,“武昌起义后张謇政治立场转变的原因及对辛亥革命胜利的积极作用”,《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4期,2004年。 

         

        王晶,“对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农民信仰特征的分析与思考”,《社会科学战线》,05期,2004年。 

         

        陈鸿祥,“王国维《读史》《咏史》诗与辛亥革命”,《嘉兴学院学报》,02期,2004年。 

         

        余志翰,“试析义和团运动对辛亥革命的影响”,《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4期,2004年。 

         

        池子华,“辛亥革命中留日医学生的救护行动”,《徐州师范大学学报》,02期,2004年。 

         

        陈橹,“宪政与革命——试析辛亥革命前后湖北咨议局的政治趋向”,《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03期,2004年。 

         

        韩小林,“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改造与转型”,《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2期,2004年。 

         

        向元芬,“湖北辛亥革命的先驱者余诚”,《湖北档案》,12期,2004年。 

         

        汪家熔,“辛亥革命前国粹派的出版活动”,《出版科学》,06期,2004年。 

         

        郭绪印,“辛亥革命与上海革命派报业”,《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3期,2004年。 

         

        张华腾,“辛亥革命前后的北洋集团”,《民国档案》,02期,2004年。 

         

        简姿亚,“论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女性的办报活动及其特点”,《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4期,2004年。 

         

        蒋梅,“辛亥革命时期的江苏教育总会”,《民国档案》,02期,2004年。 

         

        徐扬,“论辛亥革命后的贵阳城市近代化”,《贵阳金筑大学学报》,04期,2004年。 

         

        周辉湘,“船山思想与辛亥革命思潮”,《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3期,2004年。 

         

        吴继金,“辛亥革命与美术”,《美术研究》,02期,2004年。 

         

        马向远、王勤玉、苏趁霞,“对辛亥革命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政治学解读”,《平顶山师专学报》,06期,2004年。 

         

        村田雄二郎,“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时期的‘五族共和’论”,《广东社会科学》,05期,2004年。 

         

        黄大德,“辛亥革命时期两件极为珍贵的文物”,《岭南文史》,01期,2004年。 

         

        张皓,“武昌军政府内部矛盾演变与湖北辛亥革命的失败”,《历史档案》,01期,2004年。 

         

        李玉勤,“辛亥革命前张謇立宪的政治思想和活动述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6期,2004年。 

         

        陈永祥,“粤剧‘志士班’与辛亥革命”,《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6期,2004年。 

         

        邬有元,“辛亥革命后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及其趋势”,《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2期,2004年。 

         

        李映涛,“精英群体与辛亥革命——以武昌起义后各独立省区之都督群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2期,2004年。 

         

        简澈,“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华文化复兴思潮”,《贵州社会科学》,05期,2004年。 

         

        李颖,“论福建华侨对辛亥革命的主要贡献”,《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4期,2004年。 

         

        董惠民,“略论辛亥革命时期的沈谱琴”,《湖州师范学院学报》,04期,2004年。 

         

        汤黎,“《民立报》与辛亥革命”,《鄂州大学学报》,03期,2004年。 

         

        王彦章,“辛亥革命时期日本对东三省政策之演变”,《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5期,2004年。 

         

        戴佩娟,“辛亥革命前夕的浙西青帮”,《档案春秋》,09期,2005年。 

         

        贺亚先,“辛亥革命中的鄂东留学生群”,《黄冈师范学院学报》,02期,2005年。 

         

        朱格、马恢弘,“柏文蔚与安徽早期辛亥革命”,《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5期,2005年。 

         

        尹瑞华,“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妇女运动”,《求索》,05期,2005年。 

         

        马向远,“发展与转型——辛亥革命历史命运的政治学分析”,《船山学刊》,01期,2005年。 

         

        熊沛彪,“开创之作——读俞辛淳著《辛亥革命时期中日外交史研究》”,《日本研究》,02期,2005年。 

         

        安成日,“国内第一部系统的辛亥革命时期中日关系史专著——评《辛亥革命时期中日外交史研究》”,《日本学论坛》,01期,2005年。 

         

        张茜,“论新化志士与辛亥革命”,《邵阳学院学报》,04期,2005年。 

         

        “鄂州籍辛亥革命人物纪略”,《鄂州大学学报》,01期,2005年。 

         

        潘正才,“辛亥革命时期的王宪章将军——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四周年”,《文史天地》,07期,2005年。 

         

        王志军,王瑞芳,“辛亥革命前后张謇与袁世凯的交往”,《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4期,2005年。 

         

        王威,“辛亥革命时期的爱国牧师——黄吉亭和胡兰亭”,《武汉文史资料》,06期,2005年。 

         

        朱月琴、郑忠,“辛亥革命前后长江下游城市近代化的经济环境分析”,《民国档案》,01期,2005年。 

         

        石瑾,“试述辛亥革命前期革命派在宣传革命纲领时出现的分歧及原因”,《延安教育学院学报》,04期,2005年。 

         

        陈以鉴,“辛亥革命准备时期的历史教育”,《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4期,2005年。 

         

        任重,“《大江报》被封与辛亥革命的爆发”,《历史档案》,02期,2005年。 

         

        陶水木,“辛亥革命时期汤寿潜几个问题的探讨”,《民国档案》,01期,2005年。 

         

        樊翠花、池子华,“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问题研究综述”,《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4期,2005年。 

         

        朱松美,“辛亥革命的理论局限及其思维根源”,《山东社会科学》,09期,2005年。 

         

        袁咏红,“略论辛亥革命与中国的社会进步”,《鄂州大学学报》,02期,2005年。 

         

        徐伟民,“‘惜阴堂’与辛亥革命”,《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6期,2005年。 

         

        肖英,“辛亥革命在铁岭”,《兰台世界》,10期,2005年。 

         

        张静,“辛亥革命先驱——徐镜心”,《山东档案》,01期,2005年。 

         

        周星林,“试论蒋翊武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报刊传媒活动”,《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4期,2005年。 

         

        沈寂,“辛亥革命与民族主义”,《安徽史学》,03期,2005年。 

         

        黄跃红,王明德,“辛亥革命后康梁不同政治景遇之性格分析”,《求索》,08期,2005年。 

         

        杜娟,“辛亥革命时期新疆的戕官运动”,《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01期,2005年。 

         

        赵入坤,“德国对辛亥革命的反应”,《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1期,2005年。 

         

        康志杰、王威,“辛亥革命前日知会革命活动评述——兼论基督徒在近代社会变迁中的作用”,《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2期,2005年。 

         

        简明,“日本政府与辛亥革命”,《长白学刊》,06期,2005年。 

         

        简姿亚,“从辛亥革命时期女性报刊看女性的觉醒”,《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 

         

        谢俊美,“中国同盟会的三个月执政与辛亥革命失败”,《历史教学》,06期,2005年。 

         

        袁咏红,“青年知识分子与辛亥革命前的文化激进倾向”,《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2期,2005年。 

         

        蒋美华,“辛亥革命时期女性经济角色的变迁”,《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04期,2005年。 

         

        马陵合,“‘辛亥革命与长江中下游’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5期,2005年。 

         

        李重华,“辛亥革命成败新论”,《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03期,2005年。 

         

        王月梅,“论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吕梁教育学院学报》,01期,2005年。 

         

        马忠英,“浅析辛亥革命同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关系”,《甘肃高师学报》,04期,2005年。 

         

        毛克明,“社会动员·政权实现·组织建设——略论辛亥革命遗产与‘三大法宝’理论的历史演进”,《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3期,2005年。 

         

        毛磊,“论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创立之间的关系”,《世纪行》,2005年。 

         

        王双印、高中华,“‘师夷制夷’与辛亥革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5期,2005年。 

         

        索峰光,“辛亥革命史研究的领军人物章开沅”,《武汉文史资料》,09期,2005年。 

         

        张朝胜,“辛亥革命与长江中下游暨中国同盟会岳王会百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安徽大学学报》,05期,2005年。 

         

        杨天树,“从百家争鸣到求同存异——辛亥革命的性质述论”,《鄂州大学学报》,04期,2005年。 

         

        章开沅,田彤,“东南精英与辛亥前后的政局”,《史林》,04期,2005年。 

         

        黎霞,“辛亥时期暗杀活动与光复会的关系”,《鄂州大学学报》,04期,2005年。 

         

        同书琴,“试析湖北新军辛亥首义的外部条件——兼与北洋新军比较”,《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2期,2005年。 

         

        杨军,“伍廷芳与辛亥南北议和”,《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期,2005年。 

         

        彭廷学,“辛亥时期的妇女参政意识”,《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4期,2005年。 

         

        郑炳凯,“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化”,《喀什师范学院学报》,05期,2006年。 

         

        李招忠、石玉平,“论辛亥革命前十年中国国民的宪政意识”,《唐都学刊》,04期,2006年。 

         

        黄忠鑫,“试论中国近代海军与辛亥革命”,《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02期,2006年。 

         

        严越培,“武汉纪念辛亥革命95周年”,《两岸关系》,11期,2006年。 

         

        邱若宏,“论辛亥革命时期科学思潮的多重轨迹”,《天府新论》,05期,2006年。 

         

        刘沙,“辛亥革命前后立宪派与革命党的合流”,《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期,2006年。 

         

        陈希亮,“《辛亥革命后的黄帝纪元》指误”,《南京社会科学》,04期,2006年。 

         

        钱占元,“辛亥革命在塞外”,《思想工作》,10期,2006年。 

         

        何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的阳夏警察权之争”,《湖北档案》,08期,2006年。 

         

        王东仓,石瑾,“对辛亥革命前后革命派‘民族主义’的再认识”,《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1期,2006年。 

         

        曹盟、杜娟,“哥老会与新疆辛亥革命”,《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1期,2006年。 

         

        安宇、冯莉,“辛亥革命与淮海地区现代化刍议”,《徐州师范大学学报》,06期,2006年。 

         

        张华腾,“对立中的统一:辛亥革命前后同盟会、北洋集团关系述论”,《江海学刊》,01期,2006年。 

         

        廖大伟,“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民主政治的创试——以孙中山与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的关系为线索”,《湖北社会科学》,10期,2006年。 

         

        卞修全,尹彦品,“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体设计反思”,《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2期,2006年。 

         

        刘建军,“论孙洪伊辛亥革命后的宪政思想与实践”,《历史教学》,05期,2006年。 

         

        刘美玉,“辛亥革命前招远抗捐抗税斗争”,《春秋》,01期,2006年。 

         

        赵立彬、李瑾,“辛亥革命时期上海女子军事团体源流考”,《史林》,01期,2006年。 

         

        梁家贵,“辛亥革命前十年间的皖北民间秘密结社”,《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5期,2006年。 

         

        龚启耀,“论浙江尹锐志、尹维峻姐妹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1期,2006年。 

         

        赵燕、郭洁,“浅论辛亥革命时期女权观念的转变”,《南方论刊》,11期,2006年。 

         

        杨天树,“世纪回望  是非成败从头说——辛亥革命的地位述论”,《鄂州大学学报》,01期,2006年。 

         

        胡素萍,“美国传教士李佳白对袁世凯及辛亥革命的态度”,《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5期,2006年。 

         

        张玉龙,“于右任与辛亥革命时期的舆论动员”,《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1期,2006年。 

         

        唐雪莹,“辛亥革命与戏曲艺人”,《四川戏剧》,06期,2006年。 

         

        张永刚,“试论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关系”,《鄂州大学学报》,01期,2006年。 

         

        饶怀民,“湖南人与辛亥革命时期的武装斗争”,《湖湘论坛》,05期,2006年。 

         

        苏全有,“辛亥革命促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了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3期,2006年。 

         

        正点,“辛亥革命连江九烈士”,《政协天地》,11期,2006年。 

         

        魏丹、汪季石,“试论鄂东人对辛亥革命的杰出贡献”,《湖北社会科学》,01期,2006年。 

         

        仝瑞中,“‘纪念辛亥革命95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武昌召开”,《理论月刊》,10期,2006年。 

         

        刘建中,“进化论与辛亥革命”,《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2期,2006年。 

         

        赵红峰,“宁波商帮与上海辛亥革命”,《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1期,2006年。 

         

        陈力、张永江,“辛亥革命的文化意义”,《兰州学刊》,10期,2006年。 

         

        蒋美华,“辛亥革命时期女性角色变迁的特点”,《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04期,2006年。 

         

        周少川,“论爱国潮侨许雪秋在辛亥革命前后的若干问题”,《汕头大学学报》,02期,2006年。 

         

        钟家鼎,“蔡岳与贵州辛亥革命”,《贵州文史丛刊》,04期,2006年。 

         

        朱月白,“从朝代之国走向民族之国——辛亥革命与民族认同感的建立”,《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1期,2006年。 

         

        李绍先,“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形态的改变”,《文史杂志》,04期,2006年。 

         

        侯楠,“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派举行的主要武装起义”,《中学政史地.高中历史》,2006年。 

         

        刘儒、孟书敏,“辛亥革命——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第一次制度创新”,《四川行政学院学报》,03期,2006年。 

         

        任保国、翁有为,“辛亥革命前后的北洋军集团嬗变研究”,《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6期,2006年。 

         

        李平亮,“辛亥革命时期的民团与社会权势转移——以《江西民报》为中心的研究”,《史学月刊》,01期,2006年。 

         

        胡大泽、张轶楠,“论辛亥革命前后社会风尚的急剧变化”,《重庆教育学院学报》,05期,2006年。 

         

        刘继英,“辛亥革命时期女性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研究”,《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03期,2006年。 

         

        苏全有,“上下延伸  横向会通——《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读后”,《中国图书评论》,05期,2006年。 

         

        肖建东,“为民主共和事业而顽强协作——记辛亥革命时期的黄兴与李烈钧”,《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6期,2006年。 

         

        党旺旺、王文涛,“鲁迅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渭南师范学院学报》,01期,2006年。 

         

        王丽云、杨永平,“试论留日学生在云南辛亥革命中的贡献”,《徐州师范大学学报》,05期,2006年。 

         

        陈林,“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闽江学院学报》,04期,2006年。 

         

        李静,“吴玉章对辛亥革命的贡献”,《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3期,2006年。 

         

        孙邦华,“陈垣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反清反帝活动与思想”,《历史档案》,04期,2006年。 

         

        蒋代谦,“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解放新潮”,《文史杂志》,02期,2006年。 

         

        张群,“辛亥革命及孙中山在南京的遗迹”,《档案与建设》,11期,2006年。 

         

        牛丽君,“从鲁迅文章看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邓怡舟、蒋理,“论辛亥革命对民国初年妇女解放的促进作用”,《湖南科技学院学报》,07期,2006年。 

         

        尚小明,“辛亥革命史上不容忽视的‘插曲’——1905年秋留东学生富士见楼迎孙盛会的历史内涵”,《学术研究》,02期,2006年。 

         

        廖声武,“辛亥革命前武汉地区舆论宣传对武昌首义的作用”,《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6期,2006年。 

         

        李英铨、马翠兰,“论辛亥革命中的梁士诒”,《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2期,2006年。 

         

        杨轶,“论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3期,2006年。 

         

        汪庆生,“辛亥革命前后的教育救国运动——谨以此文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扬州教育学院学报》,04期,2006年。 

         

        肖泳,“女性刊物与女性意识的自觉——辛亥革命时期女性生存状态考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期,2006年。 

         

        陈文联、刘翔,“论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女性的政治觉醒”,《衡阳师范学院学报》,05期,2006年。 

         

        高路,“辛亥革命:摧毁封建一统与追求现代统一的开端”,《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4期,2006年。 

         

        高伟,“民主共和观念没有深入农民之心——辛亥革命影响再思考”,《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12期,2007年。 

         

        马洪亮,“辛亥革命后盛宣怀倒向袁世凯原因浅析”,《科教文汇下旬刊》,02期,2007年。 

         

        颜林,“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的彝族辛亥革命志士余健光”,《四川档案》,02期,2007年。 

         

        严昌洪、田彤、黎霞,“纪念辛亥革命95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湖北社会科学》,01期,2007年。 

         

        孙维屏,“辛亥革命时期鲁迅的政治思想特点”,《科教文汇中旬刊》,12期,2007年。 

         

        郑国,“辛亥革命前夕的迷信批判综论”,《理论学刊》,09期,2007年。 

         

        党庆兰,“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转型”,《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3期,2007年。 

         

        郭海军,“辛亥革命前后的江亢虎社会主义思想”,《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1期,2007年。 

         

        吴波,“辛亥革命时期陈其美与沪、苏、浙的光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4期,2007年。 

         

        李道清,“辛亥革命前后朱执信的三民主义观”,《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3期,2007年。 

         

        盛刚,“浅析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观——排满思潮”,《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02期,2007年。 

         

        伍小涛,“帕雷托精英理论解读:辛亥革命的发起”,《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06期,2007年。 

         

        冯建勇,“新疆辛亥革命刍议”,《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03期,2007年。 

         

        郭于海,“论《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的形象反映”,《成功教育》,06期,2007年。 

         

        黄敏,“东江人与辛亥革命”,《经济与社会发展》,02期,2007年。 

         

        尹书强,“辛亥革命时期蒙古地区危机的原因初探”,《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 

         

        费志杰,“‘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学术论坛》,09期,2007年。 

         

        赵维玺,“试论甘军与西北辛亥革命”,《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4期,2007年。 

         

        魏明枢,“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比较思考”,《龙岩学院学报》,01期,2007年。 

         

        蒋美华,“辛亥革命时期女性政治角色的生成”,《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5期,2007年。 

         

        伍小涛,“论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分子阶层的分化”,《贵州社会科学》,06期,2007年。 

         

        邓正兵、喻小兵,“辛亥革命前革命派与立宪派论战新论”,《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4期,2007年。 

         

        欧阳跃峰,“利用会党:辛亥革命的一个误区”,《史学月刊》,02期,2007年。 

         

        潘健,“陈其美和辛亥革命”,《兰州学刊》,06期,2007年。 

         

        张勇,“析辛亥革命前革命思想在贵州知识分子中的传播”,《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4期,2007年。 

         

        李雪梅,“辛亥革命后湖北实业教育滑坡的原因分析”,《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01期,2007年。 

         

        李长玲,“从女子参政看辛亥革命之成败”,《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02期,2007年。 

         

        金绮寅,“简析辛亥革命前革命派对华侨的反清宣传——以《中兴日报》观点为例”,《八桂侨刊》,04期,2007年。 

         

        肖建东,“为反击帝制复辟而顽强协作——记辛亥革命后的黄兴与李烈钧”,《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5期,2007年。 

         

        孔庆赟,“辛亥革命中的孙中山”,《沧桑》,04期,2007年。 

         

        向军、高伟浓,“陈楚楠对辛亥革命的贡献”,《东南亚纵横》,03期,2007年。 

         

        王志蔚,“毛泽东对鲁迅辛亥革命反思的历史超越”,《毛泽东思想研究》,06期,2007年。 

         

        逄增玉,“《阿Q正传》与辛亥革命问题的再思考”,《文学评论》,05期,2007年。 

         

        郑炳凯,“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的新模式”,《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2期,2007年。 

         

        韩强,“辛亥革命与中国哲学大论辩”,《甘肃理论学刊》,06期,2007年。 

         

        梁方,“辛亥革命前后的梁耀汉”,《武汉文史资料》,08期,2007年。 

         

        岳明君,“论辛亥革命的现代化意义”,《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01期,2007年。 

         

        代华,“废科举与辛亥革命爆发的关系”,《怀化学院学报》,12期,2007年。 

         

        王曼青、张长娟,“论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3期,2007年。 

         

        杨志勇,“评辛亥革命中的段祺瑞”,《玉溪师范学院学报》,09期,2007年。 

         

        冯建勇,“辛亥革命时期俄、英两国对新疆政策的调整分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3期,2007年。 

         

        刘沙,“辛亥革命前夕的政治变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2期,2007年。 

         

        李益彬,李瑾,“女子学堂与辛亥革命——以上海宗孟女学堂为例”,《史林》,06期,2007年。 

         

        杨鹏程,“辛亥革命时期两湖志士的相互支持与策应”,《湖南城市学院学报》,04期,2007年。 

         

        黄禹康,“辛亥革命老人孙墨佛的传奇人生”,《党史天地》,04期,2007年。 

         

        周新娟、秦凌,“李大钊与辛亥革命”,《池州师专学报》,04期,2007年。 

         

        朱东安,“晚清满汉关系与辛亥革命”,《历史档案》,01期,2007年。 

         

        黄文治、许道才、吴利娅,“孙中山辛亥革命前中国传统文化观探微”,《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4期,2007年。 

         

        丁健、马丽,“辛亥南北议和中袁世凯处境的两难”,《井冈山学院学报》,07期,2007年。 

         

        万保君,“1911辛亥风暴下的成都满族”,《内江师范学院学报》,03期,2007年。 

         

        庞广仪、郭艳红,“再论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主义”,《宜春学院学报》,03期,2008年。 

         

        肖三、吕航,“已知的历史抉择与未知的艰难探索——中国辛亥革命与俄国二月革命之比较研究”,《天府新论》,05期,2008年。 

         

        赖海芳,“舍生取义辛亥年——开封辛亥革命11烈士祭”,《晚报文萃》,12期,2008年。 

         

        简婷,“辛亥革命时期武装斗争研究述论”,《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07期,2008年。 

         

        夏斯云,“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拥袁反清策略新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5期,2008年。 

         

        冯建勇,“辛亥革命期间的东三省政局研究”,《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1期,2008年。 

         

        厉声、冯建勇,“辛亥革命期间列强对东北的政策分析”,《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期,2008年。 

         

        吴智刚,“论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现代化”,《传承》,14期,2008年。 

         

        邓寿明,“打开辛亥革命闸门的四川人民”,《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03期,2008年。 

         

        池子华,“辛亥革命中红十字会的江苏战场救护”,《史学月刊》,09期,2008年。 

         

        苏全有,“袁世凯在阳夏战役中的作用及对辛亥革命的影响”,《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2期,2008年。 

         

        薛玉琴,“马相伯与辛亥革命述论”,《民国档案》,03期,2008年。 

         

        李国环,“清末士绅阶层与辛亥革命”,《安徽史学》,06期,2008年。 

         

        汤海清,“简论辛亥革命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的法律地位”,《黑龙江民族丛刊》,02期,2008年。 

         

        王茂林,“短暂的人生  光辉的历程——忆辛亥革命河南11烈士”,《协商论坛》,02期,2008年。 

         

        丁贤勇,“辛亥革命与民初社会暨第三届浙江民国史学术研讨会综述”,《民国档案》,03期,2008年。 

         

        沟口雄三,“辛亥革命新论”,《开放时代》,04期,2008年。 

         

        张小萍,“浅析辛亥革命前的议会思潮”,《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1期,2008年。 

         

        黄禹康,“辛亥革命老人孙墨佛”,《春秋》,04期,2008年。 

         

        张加华,“苏籍留日学生与辛亥革命”,《广西社会科学》,11期,2008年。 

         

        陶永铭,“辛亥革命与陶成章之死——祖父诞辰130周年祭”,《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2期,2008年。 

         

        彭剑、周波、段君峰,“首届辛亥革命研究青年学者论坛综述”,《湖北社会科学》,03期,2008年。 

         

        刘人锋,“辛亥革命时期留日女学生会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论留日女学生会与《留日女学会杂志》”,《湖南第一师范学报》,03期,2008年。 

         

        杨阳,“评析立宪派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双重作用”,《经济研究导刊》,17期,2008年。 

         

        王晶,“昙花一现的‘共和’——辛亥革命契机下创建的共和制政体失败原因之拙见”,《科技信息学术研究》,11期,2008年。 

         

        王兆辉,“试论鲁迅对辛亥革命的反思”,《理论导刊》,09期,2008年。 

         

        梁慧,“简述辛亥革命与国民政治观念的转变”,《华商》,20期,2008年。 

         

        丁坤、司丽娟,“论中日近代留学教育的差异——以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爆发期间为例”,《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01期,2008年。 

         

        姜华民,“辛亥革命爆发原因新探”,《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2期,2008年。 

         

        李敏,“辛亥革命时期会党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联合”,《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01期,2008年。 

         

        黎重光,“父亲黎元洪在辛亥革命前后”,《武汉文史资料》,10期,2008年。 

         

        金富军,“辛亥革命前后的清华园”,《文史春秋》,12期,2008年。 

         

        林亲刚,“谭人凤在辛亥革命期间的联络与协调工作述论”,《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2期,2008年。 

         

        陈静、胡杰,“浅析辛亥革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对会党的策略”,《沧桑》,02期,2008年。 

         

        盛美珍,“辛亥革命前后社会观念之变迁”,《黑龙江史志》,21期,2008年。 

         

         “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理事会换届暨‘孙中山与近代中国开放’研讨会”,《团结》,06期,2008年。 

         

        郑炳凯,“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参与变化的实证研究”,《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3期,2008年。 

         

        瞿骏,“革命与生意——以辛亥革命时期的上海为例”,《史林》,03期,2008年。 

         

        崔志海,“美国政府对辛亥革命态度的原因分析”,《江海学刊》,05期,2008年。 

         

        张明庆,“辛亥革命中军民关系的经验教训及现实启示”,《西安政治学院学报》,03期,2008年。 

         

        金绮寅,“简析辛亥革命前革命派对南洋华侨的‘反满’民族主义宣传——以《中兴日报》观点为例”,《华侨华人历史研究》,02期,2008年。 

         

        夏俊锋,苏诚,“论晚清留日学生与辛亥革命”,《哈尔滨学院学报》,10期,2008年。 

         

        江百炼,“辛亥革命时期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及其原因”,《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期,2008年。 

         

        赵治国,“辛亥革命时期的北洋军——以士兵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求索》,05期,2008年。 

         

        白金艳,“论改良与革命的关系——以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为例”,《消费导刊》,11期,2008年。 

         

        鞠北平,“陈布雷:辛亥革命中的著名记者”,《新闻天地》,04期,2008年。 

         

        田中阳,“论辛亥革命至1927年报刊话语的政治思想启蒙诉求”,《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01期,2008年。 

         

        王兰波,“略论辛亥革命前的上海商会”,《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6期,2008年。 

         

        李成波、朱华,“论川籍留日学生与辛亥革命”,《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6期,2009年。 

         

        张蓓,“辛亥革命前后新闻漫画传播的社会功能”,《当代传播》,05期,2009年。 

         

        张宁,“论辛亥革命失败的经济原因”,《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6期,2009年。 

         

        简婷,“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之现状——基于辛亥革命史论文1980-2007年的经验研究”,《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04期,2009年。 

         

        邵宇,“论民初农民与革命党——以辛亥革命为中心”,《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3期,2009年。 

         

        雷建军,“长沙明德学堂对辛亥革命的贡献”,《书屋》,07期,2009年。 

         

        沈世培,“辛亥革命前后安徽社会经济的变化”,《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2期,2009年。 

         

        谢萌,“辛亥革命与会党”,《经营管理者》,23期,2009年。 

         

        简婷,“试析湖南成为辛亥革命‘首应’之区的原因”,《湖北社会科学》,11期,2009年。 

         

        吴吉民、朱迪,“辛亥革命为何重在‘反满’”,《法制与社会》,17期,2009年。 

         

        邱捷,“民军问题与辛亥革命时期的广东社会”,《学术研究》,03期,2009年。 

         

        周星林、彭筠,“辛亥革命时期沅澧流域人才群何以形成”,《湖湘论坛》,02期,2009年。 

         

        冯晓蔚,“曹亚伯:辛亥革命的宿将”,《湖北档案》,10期,2009年。 

         

        丁健,“辛亥革命中的清袁孙妥协”,《宜宾学院学报》,02期,2009年。 

         

        鞠北平,“论辛亥革命中的陈布雷”,《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期,2009年。 

         

        宋正,“辛亥革命与中国工业化”,《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05期,2009年。 

         

        郭卫东,“臣属向公民的转变——以辛亥革命时期的岑春煊为案例”,《史学月刊》,07期,2009年。 

         

        杨湘容、饶怀民,“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求索》,04期,2009年。 

         

        马和民、何芳,“‘认同危机’、‘新民’与‘国民性改造’——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教育思想的演进”,《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1期,2009年。 

         

        瞿骏,“辛亥革命与日常生活——以学堂学生与城市民众为例”,《开放时代》,07期,2009年。 

         

        徐姝丽,“辛亥革命的三个难点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札记”,《世纪桥》,17期,2009年。 

         

        黄文治,“孙中山辛亥革命前托古革新思想初探”,《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1期,2009年。 

         

        何广,“分歧的解读:纪念中的‘辛亥革命’1912年~1949年”,《湖北社会科学》,01期,2009年。 

         

        李庆生,“辛亥革命这一天”,《文史月刊》,12期,2009年。 

         

        丁健,“再论辛亥革命中清、袁、孙妥协的原因”,《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04期,2009年。 

         

        苏继红,“辛亥革命对黑龙江的影响”,《黑龙江社会科学》,02期,2009年。 

         

        罗萍,“宜昌商会与辛亥革命在宜昌的‘有序失败’”,《兰州学刊》,01期,2009年。 

         

        李英铨,“论辛亥革命中的巡防队”,《安徽史学》,06期,2009年。 

         

        江百炼,“女性角色意识的张扬——辛亥革命时期女性角色的定位”,《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04期,2009年。 

         

        周勇、周星林、彭筠,“试论沅澧流域人才群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作用”,《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2期,2009年。 

         

        朱珏,“辛亥革命时期妇女参政运动评析及其当代启示”,《甘肃社会科学》,01期,2009年。 

         

        张林,“浅谈辛亥革命及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影响”,《科技信息》,32期,2009年。 

         

        何刚,“在‘自叙’中发现历史——从郭沫若《童年时代》看辛亥革命前夕的四川乡土社会”,《名作欣赏》,20期,2009年。 

         

        章开沅,“黄帝与辛亥革命”,《华夏文化》,02期,2009年。 

         

        黄大英,“中国近代文化的变迁——小议辛亥革命前学习西方由分散性、多样性走向单一性”,《科学咨询决策管理》,01期,2009年。 

         

        陈秋月,“辛亥革命的发动与吴玉章的作用”,《世纪桥》,09期,2009年。 

         

         “加强辛亥革命历史遗存保护和利用”,《世纪行》,01期,2009年。 

         

        常树华,“辛亥革命以前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的云南金融”,《云南财经大学学报》,06期,2009年。 

         

        朱浒,“滚动交易:辛亥革命后盛宣怀的捐赈复产活动”,《近代史研究》,04期,2009年。 

         

        黄顺力,“《民报》宣传与辛亥革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3期,2009年。 

         

        潘锦全、冯素芹,“辛亥革命前后江苏立宪派的政治活动及其历史影响”,《广西社会科学》,03期,2009年。 

         

        苏全有,“论辛亥革命中的省界观念”,《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09期,2009年。 

         

        姜昱子,“辛亥革命前夕的女权思潮”,《学术交流》,05期,2009年。 

         

        陈向科,“辛亥革命前期蔡元培思想嬗变过程的特征”,《船山学刊》,01期,2009年。 

         

        萧志华,“寻访在汉辛亥革命老人引出的故事”,《武汉文史资料》,09期,2009年。 

         

        谭秋霞,“辛亥革命时期吴稚晖的国民性思想浅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05期,2009年。 

         

        吴占军,“战后日本学术界辛亥革命问题研究述评”,《日本研究》,04期,2009年。 

         

        龚春英,“论辛亥革命前新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3期,2009年。 

         

        刘奎杰、王公伟,“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历史回顾与分析”,《唐山师范学院学报》,03期,2009年。 

         

        刘忠全、黄运动,“辛亥革命先驱者动人事迹”,《世纪桥》,06期,2009年。 

         

        刘定,“从辛亥革命之成败来看中国女性的觉醒”,《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3期,2009年。 

         

        张继才,“论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国家结构观”,《广东社会科学》,03期,2009年。 

         

        王兰波、王淼,“上海商务总会对辛亥革命的贡献”,《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2期,2009年。 

         

        任家政、费正萍、刘玉强,“略论吴玉章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内江师范学院学报》,S2期,2009年。 

         

        邓果、李霞、唐槿瀚,“日本在辛亥革命上的态度”,《内江师范学院学报》,S2期,2009年。 

         

        阳信生,“政治权威的嬗变与清末民初中国政局——以辛亥革命前后湖南为中心的考察”,《求索》,06期,2010年。 

         

        欧阳跃峰,“辛亥革命前夕安徽市民心理的变迁”,《合肥师范学院学报》,01期,2010年。 

         

        杨倩男,方丽娜,“论中华服饰从‘合礼’向‘合理’演变——以辛亥革命为界限”,《北方工业大学学报》,02期,2010年。 

         

        刘作忠、庾莉萍,“辛亥革命后国花之争”,《园林》,01期,2010年。 

         

        陈一萍,“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歌曲”,《世纪》,01期,2010年。 

         

        程鹏,“从松口体育传习所看辛亥革命先驱者的学校体育思想”,《嘉应学院学报》,05期,2010年。 

         

        梅宁华,“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辛亥革命百年回眸”,《红旗文稿》,10期,2010年。 

         

        徐聪,“辛亥革命山东烈士墓重修纪实”,《春秋》,01期,2010年。 

         

        李学明,王伟,“论荆楚文化对湖北成为辛亥革命‘首义之区’的影响”,《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3期,2010年。 

         

        吴江,“应当郑重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同舟共进》,07期,2010年。 

         

        吴爱萍,“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清末民初宪政实践的考量”,《江西社会科学》,03期,2010年。 

         

        梁丽辉,“整体视阈下辛亥革命再审视——也论辛亥革命的成败”,《邯郸学院学报》,01期,2010年。 

         

        贾益,“边疆地区民族观念的表达与重塑——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滇西民族地区为例”,《云南社会科学》,03期,2010年。 

         

        杨湘容,“试析辛亥革命前《申报》的舆论导向——以对民变的报道与论说为例”,《民国档案》,01期,2010年。 

         

        周纯亚,“小众政治与大众传媒——试论‘苏报案’在辛亥革命思想传播上的分界意义”,《现代交际》,02期,2010年。 

         

        晋隆冈、薛伟强,“京津同盟会与直隶辛亥革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3期,2010年。 

         

        张运华,“五邑华侨与辛亥革命”,《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期,2010年。 

         

         “20世纪上半叶的浙江社会  走向共和——辛亥革命在浙江”,《浙江档案》,04期,2010年。 

         

        张波,“论辛亥革命爆发的非偶然性”,《湘潮下半月》,01期,2010年。 

         

        谭秋霞,“吴稚晖与辛亥革命”,《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2期,2010年。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