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汇编 > 清史论著索引 > 人物研究论著索引
张之洞研究论著索引
中华文史网编辑部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期刊文章:

“张之洞与湖北工业”,《长江论坛》,2011年,1期。 

刘建明:“张之洞:善于识人荐才的晚清伯乐”,《人才资源开发》,2011年,1期。 

罗恰:“张之洞洋务思想与维新派思想之比较”,《榆林学院学报》,2011年,1期。 

宋德华:“重评张之洞的中西文化观——以《劝学篇》为中心”,《学术研究》,2011年,2期。 

高剑:“张之洞军事经济思想刍议”,《军事经济研究》,2011年,3期。 

樊波成:“张之洞经学涵养管窥——以《读聂氏〈三礼图〉札记》为考察中心”,《史林》,2011年,1期。 

张云峰:”再论戊戌变法中的张之洞”,《沧桑》,2011年,1期。 

王芳:“张之洞与癸卯学制”,《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3期。 

朱海龙:“回归人本——张之洞儿童教育观评析”,《淄博师专学报》,2011年,1期。 

韩丽华:“张之洞:绕过困难,据理力争”,《人才资源开发》,2011年,2期。 

易水寒:“官场老手张之洞”,《政府法制》,2011年,8期。 

吴琼、王红梅:“浅析张之洞的军事近代化思想与实践”,《军事历史》,2010年,2期。 

周孟雷:“张之洞教案政策探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期。 

于建华,”晚清重臣张之洞行楷扇面”,《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0年,10期。 

“张之洞感叹”国运尽矣”“,《领导文萃》,2010年,5期。 

把增强:“张之洞市政建设中的环保意识管窥”,《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0年,2期。 

安东强:“张之洞《书目答问》本意解析”,《史学月刊》,2010年,12期。 

雷颐,“张之洞:小事勇大事怯”,《领导文萃》,2010年,7期。 

李君,“郑孝胥与张之洞关系考述”,《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期。 

孔祥吉:“再释张之洞帝王之梦——兼答李细珠先生”,《近代史研究》,2010年,5期。 

刘中民:“张之洞的海防思想”,《海洋世界》,2010年,4期。 

王维江:“张之洞与德国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期。 

马敏:“张之洞与晚清湖北的商品赛会”,《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 

饶怀民、王佩良:“张之洞与清末湖南对外交涉”,《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2期。 

王宏甲:“张之洞:洋务运动的人才战略家”,《中关村》,2010年,10期。 

戴海斌:”庚子年张之洞对日关系的若干侧面——兼论所谓张之洞的”帝王梦”“,《学术月刊》,2010年,11期。 

张实:“张之洞与黄石水泥工业”,《武汉文史资料》,2010年,9期。 

雷颐,“张之洞的为官之道”,《决策探索上半月》,2010年,2期。 

李国涛,“张之洞”屠财”而不”图财”“,《政府法制》,2010年,14期。 

张丽丽:“略论张之洞与日本”,《学理论》,2010年,27期。 

李海涛:“张之洞选购汉阳铁厂炼钢设备时盲目无知吗”,《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5期。 

冯天瑜:“张之洞与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1期。 

曹强新:“张之洞与湖北监狱改良”,《学习月刊》,2010年,9期。 

张艳国:“简析张之洞中国文化自信论”,《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0年,9期。 

郑金彪:“张之洞振兴工商业思想初探——以《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为中心”,《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9期。 

舒习龙:“张之洞与晚清练兵处”,《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6期。 

彭雷霆:“张之洞与编订名词馆”,《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 

孔祥吉:“日本档案中的张之洞与革命党——以吴禄贞事件为中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5期。 

茅海建:“戊戌變法期間張之洞之子張權,之侄張檢、張彬的京中密信”,《中华文史论丛》,2010年,3期。 

刘光书:“十一童文惊四座  半山亭名播四方——晚清重臣张之洞《半山亭记》赏析”,《名作欣赏》,2010年,26期。 

张荣鑫:“学学张之洞抓发展”,《理论与当代》,2010年,12期。 

郝祥满:“论张之洞调整中日俄三角关系的外交主张”,《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 

张新:“福泽谕吉与张之洞的”理想国民”之比较”,《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4期。 

严昌洪:“汉版《张之洞全集》读后”,《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8期。 

朱文瑜:“张之洞与清末海军重建”,《科学文化评论》,2010年,6期。 

方秋梅:“张之洞督鄂与湖北省府主导汉口市政改革”,《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1期。 

刘中民:“张之洞的海防思想下”,《海洋世界》,2010年,5期。 

李欣荣:“如何实践”中体西用”:张之洞与清末新刑律的修订”,《学术研究》,2010年,9期。 

张月琴、李珍梅:“张之洞的教育和谐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5期。 

钟家鼎:“李端棻、张之洞与百日维新”,《贵州文史丛刊》,2010年,2期。 

刘立强、王亮停:“张之洞和盛宣怀关系评析”,《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2期。 

李冬梅:“张之洞西学态度对晚清政策的影响”,《人民论坛》,2010年,29期。 

戴海斌:“庚子事变时期张之洞的对日交涉”,《历史研究》,2010年,4期。 

朱韬:“张之洞慧眼识才之道”,《决策》,2010年, 

李细珠:“张之洞庚子年何曾有过帝王梦——与孔祥吉先生商榷”,《近代史研究》,2010年,3期。 

葛荃、贾乾初、刘坤:“张之洞政治人格刍议——基于政治文化的视角”,《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 

王顺贵:“晚清名臣曾国藩与张之洞诗学研究三题”,《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2期。 

陈增荣:“近代化先驱张之洞思想与学术成就研究”,《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2期。 

喻中:“张之洞百年祭”,《读书》,2010年,12期。 

乐朋,“张之洞的奇谈怪论”,《钟山风雨》,2009年,4期。 

喻中:“张之洞的当代意义”,《博览群书》,2009年,12期。 

唐柳春:“从两部《劝学篇》试分析福泽谕吉与张之洞的差异及原因”,《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3期。 

何长凤:“灵童少年张之洞——《天香阁十二龄课草》读后”,《贵阳文史》,2009年,4期。 

涂文学、宋晓丹:“张之洞”湖北新政”遗产今何在”,《世纪行》,2009年,12期。 

任晓兰:“论张之洞与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理论与现代化》,2009年,4期。 

卢晶:“张之洞速写”,《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24期。 

张玉栋:“浅析张之洞的国防建设思想——”储人才、制器械、开地利”“,《科技信息》,2009年,1期。 

温春来:“从英国公共档案馆中文档案看张之洞与华工出洋问题”,《历史档案》,2009年,2期。 

石文玉:“超然于新旧之间的一次思想努力——张之洞《劝学篇》的写作背景研究”,《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5期。 

王瑞:“张之洞”中体西用”教育思想”,《消费导刊》,2009年,3期。 

任晓兰:“张之洞的东学观探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期。 

阮哲:“张之洞欲建铁黄鹤楼”,《武汉文史资料》,2009年,10期。 

任晓兰:“张之洞对传统义利之辨的继承与突破”,《北方论丛》,2009年,6期。 

刘虹:“吴汝纶与张之洞课程观之刍议”,《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期。 

龙志毅:“《张之洞与贵州》序”,《贵阳文史》,2009年,2期。 

马景源:“张之洞与汉阳铁厂”,《武汉文史资料》,2009年,10期。 

何叙律、海涛:“清末‘新政’时期张之洞的体育教育思想”,《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5期。 

何广:“从两件文物看张之洞与士流”,《武汉文史资料》,2009年,10期。 

武晓华:“张之洞兴学育才思想探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期。 

郑蕾:“浅论张之洞的”中体西学”政治思想”,《网络财富》,2009年,17期。 

刘志林、李松:“张之洞督鄂12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汉阳召开”,《世纪行》,2009年,10期。 

吴小鸥、艾琼:“张之洞与新式教科书的编撰——以《张相国新撰唱歌教科书》为例”,《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2期。 

敖福军:“试论张之洞的刚性外交”,《黑龙江史志》,2009年,20期。 

冯天瑜:“张之洞传”,《武汉文史资料》,2009年,10期。 

严昌洪:“张之洞编练湖北新军”,《武汉文史资料》,2009年,10期。 

周孟雷:“张之洞在义和团时期的教案思想探析”,《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年,5期。 

董贵胜:“张之洞与中国经济近代化”,《齐鲁学刊》,2009年,5期。 

白石:“张之洞与中国第一部矿法”,《兰台内外》,2009年,1期。 

何云鹏:“张之洞与福泽谕吉政治法律思想管窥”,《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6期。 

陈钧:“张之洞在汉的市政实绩”,《武汉文史资料》,2009年,10期。 

徐珂:“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浅析”,《开封大学学报》,2009年,1期。 

周保林:“张之洞重才轻财趣事”,《政府法制》,2009年,24期。 

黄建华:“十九世纪后期中日教育思想变革及其实际成效——张之洞、福泽渝吉教育思想之比较”,《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年,2期。 

李文东“张之洞钟情官办体制心理探析”,《许昌学院学报》,2009年,6期。 

黄凡、罗恰:“张之洞的洋务思想及其在湖北的实践”,《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1期。 

刘振修:“张之洞审”光绪”“,《文史博览》,2009年,9期。 

卢婵江、钟步伟:“张之洞科技兴农思想探析”,《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年,3期。 

张玉山:“张之洞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萌芽”,《求索》,2009年,7期。 

杨庆博、张振铎:“张之洞家庭教育思想综述”,《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1期。 

莫华生:“中法战争前后张之洞和冯子材关系的曲折演变”,《学术论坛》,2009年,7期。 

孙宏年:“张之洞与中越边界”,《世界知识》,2009年,4期。 

纪念张之洞诞辰17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贵阳举行”,《贵阳文史》,2008年,1期。 

张立群:“张之洞的军事改革思想与实践”,《军事历史》,2008年,5期。 

聂蒲生:“略论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张之洞”,《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期。 

刘莎、李超:“张之洞发展中国近代教育的实践”,《南都学坛》,2008年,6期。 

风文:“张之洞与张公堤”,《中国减灾》,2008年,3期。 

胡迎建:“论张之洞的诗学主张及其诗作”,《学术研究》,2008年,9期。 

敖福军:“论张之洞”以兵战为用”的外交思想”,《职大学报》,2008年,2期。 

方鹏、易卉:“张之洞《书目答问》浅析”,《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10期。 

黄浩:“贵阳六洞桥与张之洞”,《贵阳文史》,2008年,2期。 

高艳:“晚清法律移植与张之洞监狱改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5期。 

蔡志荣、王瑜:“从经心书院到存古学堂:张之洞的书院观之嬗变”,《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期。 

任晓兰:“张之洞的宪政观探析”,《兰台世界》,2008年,5期。 

聂蒲生:“种豆得瓜:张之洞治鄂与武昌首义”,《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8期。 

谢清溪:“略论张之洞在清末新政中的作用及其影响”,《黑龙江史志》,2008年,12期。 

周保林:“张之洞重才轻财趣事”,《文史春秋》,2008年,9期。 

周翔:“试论张之洞科技文化观的演变过程”,《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1期。 

王维江:““清流”张之洞”,《社会科学》,2008年,1期。 

兰淼:“中法战争时期的张之洞”,《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韩庆龙:“张之洞变革科举思想浅析”,《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5期。 

夏开元:“张之洞与武汉城市建设”,《城建档案》,2008年,1期。 

彭卫民:“清季张之洞”君子儒”探赜”,《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6期。 

邓永康:“张之洞与晚清海外人才引进”,《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6期。 

陈立波、王洪忠:“论张之洞的留学教育思想”,《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期。 

杨艳中:“1990年以来张之洞研究述评”,《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年,4期。 

孔祥吉、村田雄二郎:“对毕永年《诡谋直纪》疑点的考察——兼论小田切与张之洞之关系及其进呈《诡谋直纪》的动机”,《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7期。 

任晓兰:“从张之洞经世思想的人文气韵看中国近代儒学的困境”,《求索》,2008年,7期。 

刘凝凡:“论张之洞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年,2期。 

闭雄壮、韦秋杰:“张之洞人才思想论”,《河池学院学报》,2008年,6期。 

石文玉:“张之洞政治思想初探——以《劝学篇》为中心”,《史学集刊》,2008年,2期。 

崇小云:“从癸卯学制看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观”,《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4期。 

苍向荣:“张之洞的教育思想”,《文史博览理论》,2008年,12期。 

黄耀华:“张之洞与湖广铁路借款”,《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4期。 

张笃勤:“我所发现的张之洞佚文两篇”,《武汉文史资料》,2008年,4期。 

郭庆汉:“张之洞:武汉现代化的奠基人”,《湖北档案》,2008年,12期。 

吴廷俊、裴晓军:“张之洞报刊管理与报刊思想的双重性”,《国际新闻界》,2008年,8期。 

陈立波、丁晓宁:“张之洞科教兴农思想探析”,《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期。 

赵蕾:“张之洞女子教育思想刍议”,《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5期。 

李光泉:“张之洞经济思想实践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求索》,2008年,1期。 

陈睿腾:“张之洞与科举制度的废除——京师大学堂的生源视角”,《学园》,2008年,3期。 

王勇:“张之洞”废幕友改委文案”说辨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期。 

罗红艳:“辜鸿铭与张之洞”,《贵阳文史》,2008年,6期。 

周煦:“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述评”,《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1期。 

姚伟钧:“张之洞与武汉近代工业文化遗产”,《武汉文史资料》,2008年,7期。 

王广军:“张之洞与中国近代留学教育思想”,《理论界》,2008年,5期。 

温晓静:“从《劝学篇》和”癸卯学制”初探张之洞的历史教育思想”,《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6期。 

何晓明、何顺进:“张之洞治鄂论”,《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6期。 

曾科:“从”缓办”到”速办”:张之洞与粤汉铁路”,《文史博览理论》,2007年,9期。 

龚春英:“论张之洞的监狱改良思想”,《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2期。 

杨萌芽:“张之洞幕府与清末民初的宋诗运动”,《齐鲁学刊》,2007年,2期。 

李茂祝:“论张之洞的经学思想”,《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1期。 

张小强:“自立军事件中唐才常与张之洞关系考”,《史学月刊》,2007年,4期。 

杨庆博、章传文:“张之洞由清流党转化为洋务派的主观原因”,《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4期。 

周光明、邹文平:“论张之洞与近代报刊”,《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5期。 

王倩:“简述张之洞的军事思想及其实践”,《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2期。 

茅海建:“戊戌年徐桐薦張之洞及楊鋭、劉光第之密謀”,《中华文史论丛》,2007年,4期。 

胡吉军:“张之洞从清流健将向洋务殿军转变的原因初探”,《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3期。 

陈国平:“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与实践述评”,《教育与职业》,2007年,33期。 

周孟雷:“略论19世纪90年代张之洞的教案政策”,《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6期。 

田玉洪、张洪良:“张之洞与绿营裁军”,《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李振武:“张之洞编《中国大地形势歌》”,《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3期。 

老记:“张之洞乘火车到达汉口”,《湖北档案》,2007年,8期。 

刘亚玲:“张之洞与湖北近代农业产业化”,《农业考古》,2007年,3期。 

刘亚玲:“张之洞的教学管理思想述评”,《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2期。 

方方:“张之洞与武汉的崛起”,《决策与信息》,2007年,10期。 

熊俊:“早年张之洞”,《贵阳文史》,2007年,4期。 

刘亚玲:“张之洞的学生管理思想浅探”,《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期。 

刘超、唐国庆、夏金星:“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初探”,《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1期。 

王希安:“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法律思想的辩证思维”,《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7年,7期。 

邓颖芝:“从《劝学篇》看张之洞的中西文化观”,《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4期。 

刘亚玲:“张之洞的廉洁思想与当前的反腐倡廉”,《中国市场》,2007年,18期。 

董学文、戴晓华:“张之洞与文学研究法”,《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期。 

枫叶:“张之洞的为官之道”,《文史月刊》,2007年,11期。 

凌振荣:“张謇与张之洞城市化实践之比较”,《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4期。 

戚义明:“从张之洞的临终悲叹说到李宗仁的晚年反思”,《党的文献》,2007年,3期。 

阳美燕:“张之洞与《时务报》维新派的文化关系”,《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期。 

董贵胜:“论张之洞对中国近代教学思想的创新与贡献”,《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5期。 

马彦丽:“张之洞与中国的近代化”,《沧桑》,2007年,5期。 

樊学庆:“张之洞与清末学堂冠服政策”,《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 

闭雄壮:“张之洞用人艺术探析”,《钦州学院学报》,2007年,1期。 

桑兵:“盖棺论定”论”难定:张之洞之死的舆论反应”,《学术月刊》,2007年,8期。 

牛白琳:“浅析蔡元培与张之洞教育思想之异同”,《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10期。 

梁小民:“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商界中国商业评论》,2007年,2期。 

屈凯:“张之洞《劝学篇》带给当今高等教育变革的启示”,《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宁宁:“张之洞早期外交思想述论——以伊犁事件为中心的考察”,《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4期。 

刘合新:”张之洞的与时俱进思想”,《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 

王建辉:“李鸿章、张之洞洋务事业比较研究”,《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2期。 

章传文、杨庆博:“张之洞由清流党转化为洋务派的客观原因”,《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3期。 

刘阁春:“张之洞法制思想的演变与近代中国法制建设”,《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8期。 

刘亚玲:“督粤期间的张之洞与华侨问题”,《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2期。 

宋伟琼、贺方润:“清季张之洞调和汉学和宋学的努力”,《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9期。 

刘亚玲:“略论张之洞的教育管理思想”,《咸宁学院学报》,2007年,4期。 

刘亚玲:“督鄂期间张之洞的多种经济作物种植观”,《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2期。 

闭雄壮:“从‘化民成俗’到‘国民教育’——论张之洞的教育观”,《河池学院学报》,2007年,1期。 

孔祥吉:“‘出淤泥而不染’的张之洞——读稿本《张文襄公辞世日记》感言”,《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11期。 

江琳:“晚清教育改革中的张百熙和张之洞”,《兰州学刊》,2007年,6期。 

甄建均:“癸卯学制与张之洞的教育思想简议”,《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期。 

冯吉红:“简论张之洞的留学教育思想”,《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4期。 

杨丽:“张之洞与清末学制变迁的动力机制”,《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4期。 

张维坤:“张之洞的”守约”读书法”,《华夏文化》,2006年,4期。 

彭小舟:“简评黎仁凯教授新著《张之洞幕府》”,《历史教学》,2006年,3期。 

金晶:“张之洞与中美华工交涉”,《八桂侨刊》,2006年,4期。 

任革新、刘光义:“论”魏源、张之洞、康有为、蔡元培”之中西教育内容观”,《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9期。 

彭平一、徐伟红:“论张之洞的教育改革思想及其实践”,《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年,1期。 

刘亚玲:“张之洞关于禁毒的思考与实践”,《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4期。 

雷晓宇:“半学半官张之洞”,《中国企业家》,2006年,18期。 

张维坤:“张之洞的”以一为主、以余为辅”读书法”,《华夏文化》,2006年,1期。 

王肇磊:“论张之洞的涉外经济思想及实践”,《党史博采·理论》,2006年,12期。 

钮海燕:“张之洞:晚清引进海外人才第一人”,《国际人才交流》,2006年,10期。 

贾熟村:“义和团时期的张之洞”,《菏泽学院学报》,2006年,1期。 

闭雄壮:“从‘通经致用’到‘中体西用’——论张之洞的人才教育思想”,《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4期。 

王姗萍:“张之洞与晚清法律教育”,《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2期。 

刘亚玲:“张之洞道德教育观管窥”,《江汉论坛》,2006年,9期。 

朱海龙、胡晶君:“张之洞与早期现代化的癸卯学制”,《江淮论坛》,2006年,2期。 

刘亚玲:“张之洞法律思想探微”,《理论导刊》,2006年,9期。 

黄贵:“刍议张之洞的体育思想”,《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1期。 

李福英:“张之洞与张謇企业战略管理思想比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期。 

李扬帆:“残阳如血——晚清涉外人物系列  超越张之洞命题”,《世界知识》,2006年,8期。 

李尾咕:“张之洞教育思想特色初探”,《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1期。 

何俊华:“张之洞与四川近代教育的萌芽”,《文史杂志》,2006年,6期。 

喻永庆:“张之洞的湖北兴学及其影响”,《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2期。 

郑燕虹:“张之洞的《劝学篇》与福泽谕吉的《劝学篇》之比较”,《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6期。 

刘亚玲:“张之洞开发海南的思想与实践”,《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3期。 

聂民玉、段红智:“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文化观解读”,《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1期。 

刘亚玲:“简析张之洞的荐才观”,《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5期。 

黎仁凯、王向英:“曾国藩与张之洞幕府之比较”,《河北学刊》,2006年,3期。 

龚春英:“倡导与阻碍——张之洞在清末法制改革中的矛盾心理探察”,《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1期。 

黄师让:“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纱布丝麻四局”,《武汉文史资料》,2006年,11期。 

张勇:“张之洞的‘中体西用‘与程朱理学的关系——以《劝学篇》为中心的考察”,《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2期。 

周群:“张之洞督鄂时期湖北农村社会经济关系的变更”,《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年,4期。 

向元芬:“张之洞建汉阳铁厂始末”,《湖北档案》,2006年,12期。 

裴可:“张之洞出过”洋”吗”,《咬文嚼字》,2006年,5期。 

王珞霞:“颜元、张之洞教育思想比较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1期。 

柳卫民:“试论张之洞的警察教育思想”,《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4期。 

金燕:“从《劝学篇》看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3期。 

王勇:“张之洞幕府与晚清地方政治”,《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5期。 

刘亚玲:“张之洞整饬吏治的思想与实践”,《江汉论坛》,2005年,3期。 

周翔:“试探张之洞洋务思想形成的原因”,《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6期。 

时铃:”何以解忧,惟有新政——从张之洞新政看湖北崛起”,《中国经济周刊》,2005年,13期。 

王志龙:“从《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看张之洞法制改革思想——兼论张之洞与沈家本的修律之争”,《池州师专学报》,2005年,2期。 

周章琪、何峰:“张之洞创办近代湖北警察”,《武汉文史资料》,2005年,10期。 

武增锋、韩春英:“试论梁鼎芬与张之洞的关系”,《历史档案》,2005年,1期。 

罗永成:“张之洞戏联震江南”,《咬文嚼字》,2005年,11期。 

王晓平:“从《劝学篇》看张之洞的西方文化观”,《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1期。 

张鸣:“张之洞的”官道”“,《领导文萃》,2005年,6期。 

尹铁:“略论张之洞的铁路外债观”,《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5期。 

黎仁凯:“张之洞幕府人员的结构与特色”,《文史博览》,2005年, 

裴庚辛:“清末新政时期张之洞的教育改革思想及其实践”,《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2期。 

闭雄壮:“传统与现实——论张之洞的人才功能观”,《河池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期。 

谢放:“‘种豆得瓜’:张之洞与清季废科举”,《同舟共进》,2005年,9期。 

孙自俭:“张之洞与晚清师范教育”,《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期。 

黎胜禄:“张之洞与癸卯学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 

王姗萍、黎仁凯:“张之洞聘任洋员探析”,《安徽史学》,2005年,4期。 

肖红松:“张之洞治黎方策与绩效论析”,《历史教学》,2005年,7期。 

黎仁凯:“张之洞的幕府”,《秘书工作》,2005年,7期。 

王莲英、冯红霞:“略论张之洞与晚清政治改革”,《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4期。 

沈瑞英:“张之洞洋务幕府与晚清社会”,《秘书》,2005年,8期。 

方方:“张之洞,一个人和一座城市”,《武汉文史资料》,2005年,1期。 

刘亚玲:“刍议张之洞的农业教育观”,《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2期。 

李尾咕、施建兴:“张之洞的爱国思想与民族气节述论”,《南平师专学报》,2005年,3期。 

孔祥吉:“张之洞在庚子年的帝王梦——以宇都宫太郎的日记为线索”,《学术月刊》,2005年,8期。 

周小华:“张之洞与辛亥首义”,《出版科学》,2005年,2期。 

曾凡安:“张之洞与戏曲”,《艺术百家》,2005年,4期。 

赵泉民:“论张之洞的近代农业思想”,《古今农业》,2005年,1期。 

余安娜:“一代儒臣的悲歌——评《张之洞》”,《理论与创作》,2005年,5期。 

乐明:“梁启超巧对张之洞”,《思维与智慧》,2005年,10期。 

杨丽:“浅议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对传统教育的突破”,《甘肃农业》,2005年,3期。 

同书琴:“袁世凯、张之洞与北洋、湖北新军异化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5期。 

吕春霞:“张之洞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6期。 

郑有才:“张之洞据档办案纪事”,《档案天地》,2004年,2期。 

刘亚玲:“略论张之洞的农业思想”,《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期。 

常缨:“张之洞晋省实践及其洋务思想的形成”,《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2期。 

彭忠德:“《张之洞全集·论金石札》标点正误”,《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1期。 

戴亦明:“张之洞的教师教育思想”,《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2期。 

张洪林:“试析最新公布的一批张之洞书信”,《武汉文史资料》,2004年,3期。 

赵可:“张之洞调停满汉畛域的努力与晚清政局的演变”,《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期。 

迟云飞:“晚清新政与张之洞研究的新进展——读李细珠《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研究》”,《近代史研究》,2004年,4期。 

丁永刚:“张之洞与中国铁路建设”,《唐都学刊》,2004年,6期。 

徐志愿、乔小平:“标本兼治真举措,戳力同心祛烟患——试析张之洞的禁烟思想和实践”,《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1期。 

朱海龙、胡晶君:“回眸历史:再看张之洞的儿童中心主义教育观”,《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1期。 

邹勇:“张之洞与维新运动”,《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4期。 

张磊:“张之洞与广雅书局”,《图书情报工作》,2004年,5期。 

朱海龙、胡晶君:“张之洞与癸卯学制”,《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2期。 

高汉成:“晚清法律改革动因再探——以张之洞与领事裁判权问题的关系为视角”,《清史研究》,2004年,4期。 

袁为鹏、方华:“‘种豆得瓜’张之洞”,《地图》,2004年,4期。 

冯秋季:“张之洞与中外版权交涉”,《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期。 

白夜:“张之洞与君山长联”,《世纪行》,2004年,8期。 

刘亚玲:“简析张之洞的女子教育思想”,《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2期。 

黄清敏:“张之洞与湖北茶政”,《农业考古》,2004年,2期。 

王勇:“张之洞科技思想”,《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2期。 

吴宝晓:“张之洞在中俄伊犁谈判问题上的态度”,《西域研究》,2004年,4期。 

徐玲、崔新明:“从《劝学篇》看张之洞的中西文化观”,《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4期。 

徐碧薇:“张之洞与中日甲午战争”,《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2期。 

刘佰合:“试论张之洞与清季科举变废”,《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6期。 

朱秘颖:“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研究综述”,《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1期。 

黄长义:“张之洞的工业化思想与武汉早期工业化进程”,《江汉论坛》,2004年,3期。 

翟慕华:“张之洞与中国教育近代化”,《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6期。 

郑斌:“张之洞对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贡献探究”,《经济论坛》,2004年,17期。 

章征科、刘学照:“张之洞对近代化追求的政治文化特色新论”,《学术月刊》,2004年,1期。 

刘亚玲:“张之洞幼儿教育思想之管见”,《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5期。 

张昭军:“从‘经世致用’到‘中体西用’——张之洞对传统儒学的调适和锢蔽”,《孔子研究》,2004年,4期。 

程慧超:“从《劝学篇》看张之洞的西洋观”,《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3期。 

王亮停:“张之洞所办民用企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历史教学》,2004年,9期。 

陈礼茂:“张之洞的”商战”思想剀谈”,《绥化师专学报》,2004年,1期。 

何明昌、黎宇宁、汪雪芳、赵康宁、邹勇:“张之洞与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3期。 

贾小叶:“从《劝学篇》看张之洞的立宪思想”,《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1期。 

何玲:“张之洞与清末经济特科”,《中州学刊》,2004年,2期。 

李春远:“梁启超与张之洞:文化和政治的选择”,《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1期。 

王英校、郑清坡:“张之洞的亲随爱将——张彪”,《沧桑》,2004年, 

陈钧:“张之洞兴办湖北近代工业之得失”,《世纪行》,2003年,7期。 

王奎:“张之洞与汉阳铁厂”,《襄樊学院学报》,2003年,1期。 

张发贵:“不独文章艳少年——张之洞贵州事略”,《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3期。 

聂蒲生:“论辛亥革命不自觉的酿造师张之洞”,《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1期。 

朱从兵:“张之洞与芦汉铁路的建设”,《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4期。 

周群:“张之洞督鄂时期汉口市场的发展及其原因”,《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3期。 

张晓丽:“论张之洞的农业近代化思想与实践”,《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4期。 

陈礼茂:“张之洞振兴商业的思想”,《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8期。 

杨大春:“张之洞与苏州租界的开辟”,《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3年,1期。 

赵晋胜:“张之洞币制改革的推行措施”,《沧桑》,2003年,2期。 

陈礼茂:“张之洞在中国通商银行创办过程中的言论述评”,《安徽史学》,2003年,5期。 

唐杰:“图强求变张之洞”,《学习月刊》,2003年,1期。 

赵海亮:“张之洞在‘东南互保’期间的对外交涉活动”,《沧桑》,2003年,5期。 

罗福惠:“张之洞对商人群体的扶持维护”,《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2期。 

孙聆波:“梁启超巧对张之洞”,《钟山风雨》,2003年,5期。 

梁云:“浅议张之洞对中国学制的创新”,《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1期。 

周辉湘:“李鸿章和张之洞与近代中国铁路建设论略”,《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3期。 

任放:“近百年张之洞研究述评”,《近代史研究》,2003年,2期。 

张玉祥:“张之洞碰钉子”,《湖南文史》,2003年,9期。 

贺绍俊:“活在当代的张之洞”,《理论与创作》,2003年,6期。 

张笃勤:“‘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近代史研究》,2003年,2期。 

“张之洞妙语论修路”,《决策与信息》,2003年,4期。 

吴秉杰:“历史小说《张之洞》的贡献”,《理论与创作》,2003年,6期。 

赵德馨:“《张文襄公全集》奏折部分的几个问题——兼与《张之洞全集》的编者商榷”,《江汉论坛》,2003年,2期。 

潘良炽:“张之洞与”中体西用”之关系辨析”,《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1期。 

梁云:“张之洞对近代中国教育思想的创新”,《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1期。 

李运抟:“《张之洞》:人的复活与历史再现”,《理论与创作》,2003年,6期。 

江满情:“张之洞主持湖北新政的财政基础”,《江汉论坛》,2003年,4期。 

黎霞:“‘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5期。 

“张之洞”,《世纪行》,2003年,7期。 

梁云:“张之洞对近代中国教育实践的创新——在办学宗旨和教学内容方面的创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5期。 

涂文学、宋晓丹:“张之洞”湖北新政”遗产的历史命运”,《江汉论坛》,2003年,8期。 

梁云:“试论张之洞对近代中国教育改革阶段性的贡献”,《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3年,4期。 

余文:“张之洞素描”,《世纪行》,2003年,7期。 

邱远猷:“张之洞与清末法律近代化”,《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4期。 

姚会元:“王朝没落中的‘张之洞现象‘”,《江汉论坛》,2003年,12期。 

车磊:“试析张之洞的”癸卯学制”“,《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6期。 

张达骧:“张之洞轶事”,《世纪行》,2003年,7期。 

于月清:“张之洞、梁启超教育思想比较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2期。 

萧致治:“张之洞:晚清统治阶级改革派的殿军”,《江海学刊》,2003年,2期。 

张继煦:“张之洞推行的新政”,《世纪行》,2003年,7期。 

祝安顺:“从张之洞、吴汝纶经学课程观看清末儒学传统的中断”,《孔子研究》,2003年,1期。 

方秋梅:“张之洞抚晋时期的政治取向”,《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4期。 

邱远猷:“张之洞与中国法律近代化”,《中西法律传统》,2003年,0期。 

陈锋:“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世纪行》,2003年,7期。 

何静:“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师范教育”,《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4期。 

肖家祥:“张之洞与古今大冶”,《党史天地》,2003年,9期。 

把增强:“近五年来张之洞研究的新进展”,《历史教学》,2003年,7期。 

何智能:“张之洞与粤汉铁路建设资金的募集”,《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年,1期。 

裴高才、徐俊杰:“张之洞与黎元洪的知遇情”,《世纪行》,2003年,12期。 

黎仁凯:“张之洞历史定位之我见”,《历史教学》,2003年,9期。 

吴剑杰:“论张之洞湖广任内的外才引进”,《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2期。 

刘亚玲:“试析张之洞教学思想的创新意识”,《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2期。 

黎仁凯:“张之洞督鄂期间的幕府”,《史学月刊》,2003年,7期。 

袁国客:“张之洞治理海南黎族述评”,《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1期。 

聂蒲生:“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张之洞”,《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年,3期。 

刘四平、李细珠:“张之洞与晚清货币改革”,《历史档案》,2002年,1期。 

闭雄壮:“张之洞与维新派”,《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2年,4期。 

吴宝晓:“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的起源——兼论清末新政的多种动机及其影响”,《历史档案》,2002年,4期。 

李细珠:“张之洞与《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历史研究》,2002年,2期。 

洪治纲:“《张之洞》长篇小说”,《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1期。 

唐浩明、子晓:“长篇历史小说张之洞下部——张之洞”,《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17期。 

董强:“《张之洞》:一部”国画小说”?”,《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1期。 

李细珠:“张之洞与清末新学制的制定”,《河北学刊》,2002年,6期。 

胡世刚:“张之洞的师范教育观述评”,《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7期。 

刘再华:“《张之洞》:重审维新与护旧的历史困惑”,《小说评论》,2002年,3期。 

李细珠:“张之洞与晚清湖北新军建设——兼与北洋新军比较”,《军事历史研究》,2002年,1期。 

卫建杰:“善趋风势又非”尸位素餐”——论张之洞的为官之道”,《艺境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1期。 

胡世刚:“张之洞创办实业学堂的思想与实践”,《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4期。 

“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9月上旬在武汉举行”,《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2期。 

何剑明:“张謇与张之洞实业道路比较论”,《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3期。 

陈旭霞:“试论张之洞的廉洁观”,《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2期。 

文恒益、黄丽华:“张之洞与收回粤汉路权的斗争”,《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3期。 

胡世刚:“张之洞实业教育观之我见”,《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4期。 

王延涛、王丽娟:“简析张之洞的经济思想”,《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2年,4期。 

马平安:“试论张之洞地方实力派的兴衰与中央集权之间的关系”,《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1期。 

“‘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汉举行”,《武汉文史资料》,2002年,10期。 

陈旭霞:“张之洞——不染于晚清腐败官场的廉洁官吏”,《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1期。 

王建红:“张之洞四请冯子材”,《档案天地》,2002年,1期。 

费隐:“张之洞与近代洋务企业”,《中国高新区》,2002年,7期。 

王俊领:“张之洞与近代教育”,《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3期。 

李国青:“张之洞与清末法制改革”,《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3期。 

刘佩芝:“张之洞创办近代钢铁工业得失之我见”,《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4期。 

黎仁凯、王姗萍:“甲午战争时期张之洞的保台活动”,《历史教学》,2002年,4期。 

聂蒲生:“论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张之洞”,《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4期。 

唐浩明:“张之洞”,《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14期。 

张莉、李朝:“在实践中理解历史  在历史中体验生活——关于”张之洞与武汉”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历史教学》,2002年,4期。 

罗高峰:“‘卫道’与‘开新’——试论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及实践”,《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1期。 

魏连科:“新版《张之洞全集》之《劝学篇》点校纠误”,《河北学刊》,2001年,2期。 

刘亚玲:“试论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1期。 

皮志强:“张之洞与广东”闱姓”“,《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年,9期。 

刘亚玲:“从同与超越——孙中山与张之洞教育思想之比较”,《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2期。 

唐浩明:“《张之洞》创作思考”,《出版广角》,2001年,8期。 

邱荣裕:“张之洞‘亲日’外交倾向刍议”,《华侨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1期。 

杨华祥:“扛鼎武汉早期近代化的张之洞——评《一位总督·一座城市·一场革命》”,《学习与实践》,2001年,10期。 

许伯卿:“从《书目答问》看张之洞的教育思想”,《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2期。 

贺国强、姚利民:“中外著名教育家选介——张之洞”,《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年,2期。 

刘亚玲、胡世刚:“张之洞与中国教育近代化”,《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3期。 

史春风:“张之洞中西文化观的演变”,《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5期。 

赵璐、乔志强:“张之洞发展农业的思想及实践”,《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3期。 

吴春梅:“张之洞调和满汉思想述论”,《安徽史学》,2001年,4期。 

李细珠:“张之洞与晚清军事教育近代化”,《安徽史学》,2001年,4期。 

张力群:“张之洞与《时务报》”,《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2期。 

张卫波:“试论张之洞与康有为文化观之异同——从《劝学篇》谈起”,《历史教学》,2001年,9期。 

霍成勋:“协同庆巧结张之洞”,《沧桑》,2001年, 

袁为鹏:“张之洞与湖北工业化的起始:汉阳铁厂”由粤移鄂”透视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1期。 

孔润常:“张之洞与《书目答问》”,《文史杂志》,2001年,6期。 

刘新华:“论张之洞的外交策略思想”,《池州师专学报》,2001年,1期。 

吴宝晓:“从张之洞看清流派的主战观点”,《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2期。 

乔志强、赵璐:“戊戌时期康有为、张之洞关系略论”,《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4期。 

金萍:“清末时期的教育家张之洞”,《湖北档案》,2001年, 

刘亚玲:“张之洞近代教育观刍议”,《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2期。 

刘伯午:“张之洞经济思想发凡”,《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1年,6期。 

翟国璋:“法者不必尽同——关于张之洞与《张之洞传》”,《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3期。 

陈翰辉:“走进张之洞”,《贵州文史天地》,2000年,5期。 

韩春英:“张之洞研究的新开拓——《张之洞与近代中国》评介”,《历史教学》,2000年,8期。 

刘亚玲、胡世刚:“简论张之洞的实业救国思想”,《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4期。 

张小莉、申学锋:“督粤期间的张之洞与澳门问题”,《邯郸师专学报》,2000年,2期。 

刘新华:“论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张之洞的外交策略思想”,《六安师专学报》,2000年,3期。 

赵志伟、梁瑞敏:“传世巨制  嘉惠后学——新版《张之洞全集》感言”,《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1期。 

黄兴涛:“张之洞《劝学篇》的西文译本”,《近代史研究》,2000年,1期。 

刘亚玲、胡世刚:“张之洞与癸卯学制”,《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4期。 

欧阳红:“张之洞与《时务报》”,《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0年,4期。 

喻大华:“张之洞在晚清儒学没落过程中的卫道活动”,《南开学报》,2000年,1期。 

秦进才:“《张之洞家书》辨伪”,《历史研究》,2000年,2期。 

董贵胜:“张之洞与中国教育近代化”,《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4期。 

罗肇前:“比较李鸿章、张之洞”官督商办”之异同”,《社会科学》,2000年,12期。 

关晓红:“张之洞与晚清学部”,《历史研究》,2000年,3期。 

王先明:“张之洞与晚清”新学”“,《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4期。 

邬秋龙:“略论薛福成的设领思想──兼与张之洞相比较”,《学术月刊》,2000年,11期。 

刘轶强:“甲午战后张之洞与维新运动”,《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10期。 

刘阁春:“张之洞与修改‘崇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1期。 

黎仁凯:“张之洞的海防思想与海防教育”,《保定师专学报》,2000年,3期。 

杨锦銮:“张之洞政治性格的矛盾性多变性刍议”,《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5期。 

刘新华:“论19世纪七八十年代张之洞的外交策略思想”,《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4期。 

李绮:“张之洞的对外开放思想探析”,《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4期。 

孟旭:“张之洞实业和实业教育思想评述”,《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4期。 

杨佑茂:“张之洞与清末铁路的修建”,《衡水师专学报》,2000年,4期。 

施渡桥:“论张之洞的军事思想与军事实践”,《军事历史研究》,2000年,3期。 

傅美林、唐竑彦:“论张之洞的外债思想与实践”,《湖北社会科学》,2000年,7期。 

刘亚玲:“略论张之洞的爱国主义思想”,《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5期。 

龚书铎、黄兴涛:“‘儒臣’的应变与儒学的困境──张之洞与晚清儒学”,《清史研究》,1999年,3期。 

宋富安:“论张之洞的洋务思想”,《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4期。 

彭泽华:“张之洞早期外交述评”,《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5期。 

朱忠焰:“张之洞:中国近代外语教育的奠基人”,《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1期。 

刘杰辉:“试论张之洞与清末留日运动”,《社会科学论坛》,1999年,4期。 

任光敏:“张之洞兴学育才思想及实践”,《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4期。 

黎仁凯:“论张之洞对清末预备立宪的态度”,《保定师专学报》,1999年,1期。 

郝晏荣:“张之洞与”官倡民办”“,《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期。 

石草:“张之洞的”三不争”“,《中州今古》,1999年,4期。 

任光敏:“评张之洞《劝学篇》外篇”,《重庆师专学报》,1999年,3期。 

冀满红:“张之洞与台湾”,《台湾研究》,1999年,2期。 

秦汉卿:“薪火相传  后来居上——《张之洞全集》特点简介”,《高校社科信息》,1999年,4期。 

马治国:“试论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通化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4期。 

秦进才:“张之洞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2期。 

吴剑杰:“张之洞与近代中国铁路”,《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3期。 

胡平:“张之洞和《书目答问》”,《贵图学刊》,1999年,4期。 

朱从兵:“粤汉路权赎回后张之洞的自建主张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3期。 

卢世菊:“张之洞赈荒述评”,《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2期。 

吴剑杰:“为张之洞辩一诬”,《近代史研究》,1999年,6期。 

吴春梅:“张之洞与清末立宪”,《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6期。 

石培华:“张之洞的洋务实践及其思想”,《江海学刊》,1999年,1期。 

王宪明:“解读《辟韩》——兼论戊戌时期严复与李鸿章张之洞之关系”,《历史研究》,1999年,4期。 

秦进才:“张之洞全集的整理历程”,《文史精华》,1999年,1期。 

冯天瑜:“张之洞与戊戌维新”,《清史研究》,1999年,1期。 

史滇生:“张之洞的海防思想”,《军事历史研究》,1999年,1期。 

徐凯希:“张之洞署理湖北时的水利与水政”,《文史精华》,1999年,12期。 

苏小东:“张之洞在甲午战争中的海军作战方略”,《贵州社会科学》,1998年,5期。 

任印录:“十五年来张之洞教育思想研究综述”,《高校社科信息》,1998年, 

秦进才、秦占权:“张之洞研究的回顾与前瞻”,《高校社科信息》,1998年,3期。 

柳菊兴:“鉴往开来写前踪——评电视剧《总督张之洞》”,《求是》,1998年,5期。 

黎仁凯、乔丽荣:“近二十年来张之洞研究概述”,《近代史研究》,1998年,4期。 

段文忠:“张之洞与中国近代教育”,《华夏文化》,1998年,4期。 

王世名:“张之洞与广雅书院”,《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1期。 

文恒益:“张之洞与湖广铁路借款”,《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4期。 

邓德艾、乔志强:“张之洞近代化思想的萌发及其在晋省的实践”,《晋阳学刊》,1998年,3期。 

裴宝祥、宋大伟:“中国近代教育家张之洞教育思想摭谈”,《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8年,4期。 

赵德馨、周秀鸾:“张之洞与湖北经济的崛起”,《江汉论坛》,1998年,1期。 

陈山榜:“张之洞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及其影响”,《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2期。 

李文以:“以张之洞的眼光看档案”,《档案管理》,1998年,6期。 

丁永刚:“张之洞的留学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唐都学刊》,1998年,4期。 

赵新平:“张之洞的近代教育活动及其贡献”,《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2期。 

唐浩明:“从诗歌创作看张之洞的真性情”,《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1期。 

王俊梅:“张之洞轶事”,《文史精华》,1998年,6期。 

肜新春、汤萌:“张之洞督鄂与新式教育”,《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2期。 

邓红洲:“张之洞‘从缓’‘从速’立宪论”,《近代史研究》,1998年,3期。 

周志初:“张之洞《劝学篇》评析”,《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4期。 

唐上意:“近代中国外交史上的光辉一页──张之洞三拒法领事之妄索”,《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1期。 

向中银:“略论张之洞的聘用洋员思想”,《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4期。 

石培华:“晚清一代权臣——张之洞”,《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文科版》,1998年,1期。 

王玉良:“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张之洞”,《渤海学刊》,1998年,4期。 

秦进才、戴藏云:“张之洞著述编撰特点初探”,《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2期。 

孟旭:“张之洞在山西”,《沧桑》,1998年,5期。 

罗晓东:“张之洞师日观的形成及其效日主张”,《贵州文史丛刊》,1998年,4期。 

钟康模:“张之洞在中俄交收东三省谈判期间的言行评析”,《学术研究》,1998年,12期。 

闻哲:“怪杰张之洞”,《贵州文史天地》,1998年,4期。 

谢放:“‘张之洞反对民权’说剖析——兼析19世纪后期中文词汇”民权”与”民主”的涵义”,《社会科学研究》,1998年,2期。 

罗汛河:“张之洞十一岁写《半山亭记》”,《贵州文史天地》,1998年,4期。 

戚其章:“全面评价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文化观”,《人文杂志》,1998年,3期。 

姜铎:“张之洞对近代企业的贡献”,《社会科学》,1998年,1期。 

张一文:“张之洞与‘自强军’”,《军事历史研究》,1997年,3期。 

陶德臣:“张之洞与我国茶叶首次自运出口”,《农业考古》,1997年,4期。 

孟旭:“张之洞的外语教育思想和实践”,《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年,4期。 

王显春:“李榕与张之洞”,《文史杂志》,1997年,3期。 

刘悦斌:“张之洞外交思想论”,《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7年,2期。 

唐文起:“张之洞与江苏近代工业的兴起”,《学海》,1997年,6期。 

罗肇前:“由官办向商办的转变──张之洞经济思想研究之一”,《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3期。 

金萍:“清末时期的教育家张之洞”,《湖北档案》,1997年,4期。 

骆志煌:“张之洞的”洋务思想”“,《管理与效益》,1997年,4期。 

“张之洞与四川教育”,《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4期。 

冯祖贻:“张之洞与张謇”,《贵州社会科学》,1997年,6期。 

谭晓曙:“张之洞兴办湖北洋务企业历史作用初探”,《江汉论坛》,1997年,10期。 

陈旭霞:“1980年以来张之洞研究综述”,《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1期。 

谢放:“张之洞与戊戌政制改革”,《历史研究》,1997年,6期。 

戴逸:“我看张之洞”,《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3期。 

曹成建、彭久松:“张之洞与四川教育”,《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2期。 

龚书铎:“略谈张之洞的儒学”,《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3期。 

张晓英:“‘中体西用’与张之洞的教育改革”,《山东教育科研》,1997年,5期。 

苑书义:“推动近代化的先驱——《张之洞全集》序言”,《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3期。 

钟康模:“张之洞的清议及其作用”,《学术研究》,1997年,4期。 

荟文:“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化学术讨论会述评”,《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3期。 

郑剑顺:“张之洞维护利权与对外开放思想”,《学术月刊》,1997年,12期。 

黎仁凯:“张之洞与晚清政治”,《河北学刊》,1997年,5期。 

曾成贵:“信有人间行路难——晚清湖北近代化的起步与张之洞督鄂”,《政策》,1997年,7期。 

林文:“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化学术讨论会简述”,《高校社科信息》,1997年,4期。 

孟旭:“试述张之洞对外洋近代学制的认识过程”,《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年,6期。 

郭向东:“论张之洞《书目问答》及其学术源流”,《社科纵横》,1996年,4期。 

罗厚立:“‘中体西用’与张之洞研究的新突破”,《文史杂志》,1996年,2期。 

李剑萍:“再从张之洞看洋务教育的终结”,《江西教育科研》,1996年,4期。 

吴自强:“张之洞在湖北的新政”,《文史精华》,1996年,8期。 

张友德:“张之洞教育改革思想浅析”,《黄石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1期。 

郑汉中:“张之洞与清末湖北铸币”,《财会月刊》,1996年,5期。 

刘望龄:“张之洞与湖北报刊”,《近代史研究》,1996年,2期。 

吴传清:“张之洞与中葡澳门交涉”,《江汉论坛》,1996年,1期。 

林敏:“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决策与信息》,1996年,12期。 

王霞:“张之洞与图书馆”,《江苏图书馆学报》,1996年,1期。 

杨锦銮:“试论戊戌维新中的张之洞”,《荆州师专学报》,1996年,6期。 

陈晓东:“张之洞与晚清铁路”,《史学月刊》,1995年,6期。 

何晓明:“张之洞教育思想论”,《社会科学研究》,1995年,3期。 

张全省:“近年来张之洞研究综述”,《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1期。 

唐上意:“张之洞督粤倡廉平议”,《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3期。 

伍春明:“清末新政时期张之洞的教育改革及其历史评价”,《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3期。 

徐凯希:“张之洞与晚清江汉水政”,《荆州师专学报》,1995年,4期。 

王广军、白雪梅:“浅谈张之洞的留学教育思想与实践”,《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4期。 

孙春芝:“试论左宗棠、张之洞师夷观的一致性”,《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3期。 

何晓明:“略论张之洞的”治术”“,《安徽史学》,1995年,3期。 

张敏:“辜鸿铭与张之洞”,《史林》,1995年,4期。 

赵维融:“论张之洞《杜甫》诗”,《杜甫研究学刊》,1994年,3期。 

朱维铮:“张之洞与《书目答问》二种”,《读书》,1994年,10期。 

谢敏华:“论影响张之洞洋务思想形成的几个因素”,《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4期。 

“张之洞的书生气”,《江淮文史》,1994年,4期。 

江亚南:“张之洞《劝学篇》中的教育思想”,《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3期。 

顾燕新:“张之洞的社会角色剖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4期。 

张晓东:“张之洞与晚清铁路”,《铁道师院学报》,1994年,3期。 

金锋:“张之洞注重兴办教育”,《武汉文史资料》,1994年,4期。 

欧阳跃峰:“张之洞洋务思想论析”,《安徽史学》,1994年,4期。 

何晓明:“张之洞经济思想论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4年,3期。 

桂勤:“从《劝学篇》比较福泽谕吉与张之洞的人才观”,《比较教育研究》,1994年,4期。 

馬東玉:“張之洞與‘崇約’廷議”,《紫禁城》,1994年,1期。 

刘猛:“‘洋匠’来华与张之洞的近代化事业”,《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5期。 

李盛华:“张之洞与华新水泥厂”,《湖北档案》,1994年,5期。 

何晓明:“张之洞政治风格论”,《江汉论坛》,1994年,2期。 

玉生:“孙中山求见张之洞趣事”,《决策与信息》,1994年,6期。 

田锡富:“张之洞与中日甲午战争”,《江汉论坛》,1994年,12期。 

卢世菊:“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张之洞”,《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4期。 

田锡富:“张之洞教案观初探”,《江汉论坛》,1993年,11期。 

范正宇:“从‘文化保守主义’切入——略论新《张之洞评传》的文化史透视方法”,《清史研究》,1993年,2期。 

雕胡:“认识‘中体西用’论的新思路——评冯天瑜、何晓明著《张之洞评传》”,《社会科学辑刊》,1993年,1期。 

唐上意:“张之洞对琼州客黎起义的镇抚与黎区的开发”,《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3期。 

蒋相浦:“张之洞的《半山亭记》”,《贵州文史丛刊》,1993年,2期。 

唐自斌:“论张之洞与沈家本的修律”,《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1期。 

苏瑞海:“略论张之洞的历史地位”,《实事求是》,1993年,2期。 

吴传清:“张之洞与中葡澳门交涉”,《荆州师专学报》,1993年,6期。 

曹进、曹中柱:“张之洞与汉口张公堤”,《水利天地》,1993年,5期。 

丁永刚:“张之洞的中国工业化思想及其实践”,《唐都学刊》,1993年,2期。 

李玲波:“论左宗棠、张之洞师夷观的一致性”,《楚雄师专学报》,1993年,2期。 

何晓明:“张之洞学术思想论”,《学术研究》,1993年,4期。 

李济琛、陈志英:“重新评价张之洞及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4期。 

高建萍:“张之洞洋务经济思想的爱国性”,《渤海学刊》,1993年,2期。 

陈景普:“张之洞教育活动事略”,《渤海学刊》,1993年,3期。 

许存浒:“张之洞与令德堂书院”,《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1993年,4期。 

何晓明:“张之洞文化人格论”,《哲学研究》,1993年,10期。 

蕲阳侠:“浅析张之洞办教育的经济因素及经济活动”,《江汉大学学报》,1992年,1期。 

张修龄、马卫中:“新旧交替社会中的复古诗家——评晚清诗人张之洞”,《苏州大学学报》,1992年,2期。 

黄新宪:“变事与变制:”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观探要”,《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1期。 

冯天瑜:“张之洞著作刊刻述略”,《江汉论坛》,1992年,6期。 

马东玉:“论张之洞洋务思想的多元性”,《文史哲》,1992年,4期。 

唐上意:“张之洞会勘中越边界”,《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3期。 

何晓明:“张之洞军事思想论略”,《军事历史》,1992年,5期。 

姜铎:“后来居上的新洋务派张之洞”,《学术月刊》,1992年,11期。 

黄新宪:“对张之洞改善办学条件若干尝试的考察”,《山东教育科研》,1992年,4期。 

皮明勇:“张之洞军事思想研究”,《近代史研究》,1992年,2期。 

洪九来:“张之洞军事教育思想初探”,《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2期。 

廖宗麟:“中法战争期间的刘永福与张之洞”,《学术论坛》,1992年,1期。 

何晓明:“张之洞外交思想论”,《求索》,1992年,2期。 

钟康模、钟海模:“论张之洞对待外敌入侵的态度——兼论张之洞对外态度变化的原因”,《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4期。 

汪若海:“张之洞引种陆地棉百年及评析”,《中国农史》,1992年,2期。 

代鲁:“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的是非得失平议”,《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2年,2期。 

孙石月:“论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3期。 

金虎:“从现代读书治学看张之洞《书目答问》的今昔”,《图书馆》,1991年,3期。 

文生:“张之洞创办的妇幼学堂”,《教育评论》,1991年,3期。 

黎仁凯:“论张之洞与维新派之关系”,《文史哲》,1991年,4期。 

廖大伟:“袁世凯、张之洞一奏折入奏日期辨正”,《史学月刊》,1991年,6期。 

陈钧:“张之洞经济管理思想简论”,《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3期。 

高令印:“辜鸿铭与张之洞”,《福建学刊》,1991年,4期。 

赵哲:“论张之洞的‘旧体新用’与西村茂树的‘日本道德论’——一种文化选择类型的两个范例之比较”,《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1期。 

谭晓曙:“张之洞兴办湖北洋务企业历史作用初探”,《武汉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1期。 

黄碧琴:“张之洞督粤时期的华侨政策”,《岭南文史》,1991年,1期。 

孟旭:“张之洞在山西”,《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1991年,3期。 

赵荣:“张之洞与晚清名人”,《贵州文史丛刊》,1991年,1期。 

肖铭:“张之洞研究的新开拓——评介《儒家心态与近代追求——张之洞经济思想论析》”,《理论月刊》,1991年,6期。 

陈钧、任放:“张之洞与辛亥武昌首义——兼论政治家成为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6期。 

甄小泉:“张之洞四议”,《黑龙江图书馆》,1991年,4期。 

陈钧:“论张之洞治晋”,《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3期。 

钟康模:“论张之洞在中法战争期间抵御外侮的思想及实践”,《广东社会科学》,1990年,4期。 

陈阳凤、熊贤军:“张之洞‘中体西用’论辩”,《河北学刊》,1990年,1期。 

王金科:“张之洞电稿一”,《文物春秋》,1990年,1期。 

王金科:“张之洞电稿二”,《文物春秋》,1990年,2期。 

王金科:“张之洞电稿三”,《文物春秋》,1990年,3期。 

陆有信:“一部可读性很强的人物传——略评《张之洞大传》”,《社会科学辑刊》,1990年,3期。 

舒梅:“简评《张之洞大传》”,《文史哲》,1990年,4期。 

黎仁凯:“张之洞”假维新”辨析”,《江汉论坛》,1990年,11期。 

卢明纯:“试论张之洞的目录学思想”,《四川图书馆学报》,1990年,5期。 

振翼:“张之洞与刻书”,《编辑之友》,1990年,6期。 

刘永志:“张之洞论出洋留学”,《国际人才交流》,1990年,5期。 

曹均伟:“张之洞利用外资新论”,《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1期。 

陈钧、刘亚玲:“张之洞的实业教育观评述”,《教育评论》,1989年,2期。 

黄新宪:“张之洞与尊经书院”,《教育评论》,1989年,3期。 

高路:“张之洞”官督商办”思想辨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6期。 

陈钧:“张之洞与清末湖北农政”,《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6期。 

欧阳跃峰:“论张之洞的军队建设思想”,《人文杂志》,1989年,4期。 

马学华:“张之洞阻止澳门永久割让的历史贡献”,《渤海学刊》,1989年,2期。 

马帆:“张之洞洋务思想浅探”,《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1期。 

陈长年:“从《时务报》看张之洞与维新派的关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2期。 

赵晓雷:“论张之洞《劝学篇》的革命性和传统性”,《史学月刊》,1989年,6期。 

韦少波、陈伟桐:“试论光绪新政的性质及张之洞在戊戌维新中的地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3期。 

陈山榜:“福泽谕吉《劝学篇》与张之洞《劝学篇》之比较研究”,《外国教育研究》,1989年,4期。 

安静波:“试论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化”,《学术交流》,1989年,6期。 

康树欣:“张之洞与汉冶萍公司”,《历史教学》,1989年,5期。 

黎仁凯:“张之洞《劝学篇》新论”,《历史教学》,1989年,10期。 

赵晓雷:“论张之洞的洋务思想”,《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1期。 

徐凯希:“张之洞与近代鄂棉改良”,《湖北社会科学》,1988年,11期。 

赵荣:“天南地北访碑记——关于《张公祠碑》和《张之洞墓志铭》”,《贵州文史丛刊》,1988年,3期。 

沈继成:“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兴起”,《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2期。 

黄新宪:“论张之洞与两湖书院的兴办及改制”,《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4期。 

黄新宪:“论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学制的建立”,《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88年,3期。 

黄开国:“廖平与张之洞”,《文史杂志》,1988年,2期。 

褚超福:“张之洞与清末新军的编练”,《军事历史研究》,1988年,1期。 

吴有书:“张之洞与湖北兵操”,《体育文史》,1988年,1期。 

王金香:“张之洞山西禁烟述略”,《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1期。 

赵葆惠:“张之洞与汉阳铁厂”,《齐鲁学刊》,1988年,2期。 

黎仁凯:“张之洞东南互保新探”,《江汉论坛》,1988年,7期。 

黄新宪:“论张之洞的留学观及历史意义”,《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2期。 

王贵忱:“张之洞创办广东钱局考略”,《中国钱币》,1988年,3期。 

夏风:“张之洞与晚清的工艺教育”,《教育与职业》,1988年,10期。 

黄新宪:“张之洞的早期治学观评略”,《福建学刊》,1988年,5期。 

黄新宪:“略论张之洞与晚清的方言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1988年,2期。 

钟康模:“张之洞在《辛丑条约》开议前后的言行评析”,《历史教学》,1987年,4期。 

林仙庭:“王懿荣与张之洞书记略”,《历史教学》,1987年,7期。 

康树欣:“张之洞的爱国思想和行为”,《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3期。 

朱志经:“张之洞和两湖书院”,《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2期。 

王魁伟:“张之洞的《輶轩语》和《书目答问》”,《文史杂志》,1987年,3期。 

周秀鸾:“张之洞办企业是怎样筹集资金的”,《江汉论坛》,1987年,5期。 

吴啸英:“张之洞善本概念考述”,《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2期。 

刘建一:“张之洞在清流时期的政治思想”,《晋阳学刊》,1987年,5期。 

二川幸広、施金炎:“试论清末张之洞所从事的图书馆事业”,《图书馆》,1987年,5期。 

钟康模:“论张之洞兴办洋务事业中的”抵洋”思想及其实践”,《贵州文史丛刊》,1987年,2期。 

田鸿钧:“张之洞兴建汉阳铁厂的教训”,《决策探索》,1987年,3期。 

李西亭:“张之洞在广雅书院的题联”,《广州研究》,1987年,5期。 

戴亦明:“论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2期。 

赵晓雷:“张之洞经济思想论析”,《学术月刊》,1987年,8期。 

曹均伟:“张之洞利用外资的思想”,《学术研究》,1986年,3期。 

严仲义:“再论张之洞与洋务活动”,《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1期。 

苏沛:“张之洞与戊戌变法”,《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3期。 

陈钧:“清末张之洞的路政经济思想”,《河北学刊》,1986年,6期。 

周溯源:“试论张之洞的军事思想”,《求索》,1986年,1期。 

姚会元、刘大洪:“第二次”张之洞在湖北”学术讨论会综述”,《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86年,4期。 

岑生平:“关于张之洞在维新运动中的几个问题”,《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年,3期。 

沈继成:“张之洞与清末军制改革”,《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4期。 

董宝良:“重视改革清末封建传统教育的张之洞”,《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4期。 

肖茂盛:“张之洞的币制改革”,《广州研究》,1986年,4期。 

陈钧、任放:“向历史的纵深处挖掘——评冯天瑜的《张之洞评传》”,《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4期。 

黎仁凯:“张之洞与义和团运动”,《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3期。 

黄玉兰:“张之洞与我国近代教育”,《历史教学》,1986年,5期。 

冯天瑜:“庚子年间的张之洞”,《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1期。 

陈钧:“张之洞与清末湖北商政”,《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6期。 

彭久松:“张之洞《劝学篇》是反对维新派的宣言书”,《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4期。 

刘建国:“张之洞《劝学篇》述评”,《长白学刊》,1985年,5期。 

赵晓雷:“试析张之洞在”东南互保”中的对外态度”,《丽水师专学报》,1985年,3期。 

胡维革:“张之洞关于鸦片问题的思想及活动”,《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2期。 

姚会元:“湖北省经济史学界讨论‘张之洞在湖北的经济活动’”,《江汉论坛》,1985年,9期。 

陈钧:“张之洞商业思想简论”,《江汉论坛》,1985年,11期。 

周秀鸾:“张之洞办企业对武汉民族工业的影响”,《江汉论坛》,1985年,5期。 

黎仁凯:“张之洞”,《历史教学》,1985年,3期。 

茅家琦:“张之洞与洋务运动——兼论洋务运动终结的时间”,《学术月刊》,1984年,11期。 

戚其章:“张之洞与反割台运动”,《历史教学》,1984年,10期。 

王贵忱:“张之洞创办广东钱局考略”,《学术研究》,1984年,5期。 

冯天瑜:“张之洞与湖北近代教育”,《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3期。 

冯天瑜:“甲午战争期间张之洞主战言行评析”,《江汉论坛》,1984年,5期。 

姚永森:“张之洞抚晋求人才”,《晋阳学刊》,1984年,4期。 

王离之:“两广总督张之洞”,《岭南文史》,1984年,1期。 

黎仁凯:“略论张之洞从清流派向洋务派的转化”,《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2期。 

冯天瑜:“张之洞的道路——从清流党到洋务派”,《江汉论坛》,1983年,10期。 

吕达:“论张之洞的教育思想”,《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3期。 

陈景磐、吕达:“张之洞的基本教育活动及其基本的教育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续”,《教育研究与实验》,1983年,1期。 

李德芳:“一则有关张之洞父亲的史料——介绍《原任兴义府南皮张公遗爱祠碑记》”,《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3期。 

黄继宗:“从‘通经致用’到‘中体西用’——论张之洞教育思想的转变”,《社会科学》,1982年,9期。 

冯天瑜、周积明:“张之洞”振兴实业”夭折的原因”,《江汉论坛》,1982年,3期。 

丁凤麟:“论张之洞的洋务观”,《学术月刊》,1982年,10期。 

马东玉:“也谈张之洞洋务活动的经济效果问题”,《经济研究》,1982年,1期。 

程方平:“近代史上倡导新学的教育家一张之洞”,《贵阳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3期。 

陈景磐、吕达:“张之洞的教育活动及其基本的教育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教育研究与实验》,1982年,2期。 

“张之洞致袁世凯电稿二件”,《文献》,1981年,3期。 

喻伯乐:“张之洞办汉阳铁厂刍议”,《湖南财经学院学报》,1981年,1期。 

谷林:“张之洞反对‘闲话虚字’”,《读书》,1981年,4期。 

严仲仪:“略论张之洞洋务活动的经济效果”,《经济研究》,1981年,5期。 

赵荣:“张之洞和他的《劝学篇》”,《贵州文史丛刊》,1981年,1期。 

方衍:“略论张之洞的目录学”,《学习与探索》,1981年,3期。 

皮明庥:“张之洞在湖北兴办洋务平议”,《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 

“洋奴哲学必须彻底批判——从张之洞的洋务活动看洋奴哲学的反动实质”,《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5年, 

孙桂芝、吴戌文:“一个尊孔卖国的黑标本——略評张之洞的《劝学篇》”,《山东师院社会科学版》,1975年,2期。 

”反动派为什么吹捧张之洞”,《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5年,1期。 

罗思鼎:“评周谷城所谓”张之洞—梁启超—胡适”的道路”,《学术月刊》,1965年,2期。 

陈月清:“张之洞所办企业的性貭和特点”,《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4年,2期。 

陈輝:“从清流派到洋务派——略谈张之洞对帝国主义态度的变化过程”,《江汉学报》,1964年,3期。 

丁凤麟:“张之洞的《劝学篇》体现什么精神——驳周谷城先生对时代精神的歪曲”,《学术月刊》,1964年,12期。 

胡滨:“张之洞与洋务运动”,《文史哲》,1963年,5期。 

学位论文: 

刘薇,《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兵工企业》,武汉大学,陈锋指导,2010,博士。 

祝伊湄,《张之洞诗学及诗歌创作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刘永翔指导,2010,博士。 

刘士义,《张之洞散文研究》,兰州大学,宁俊红指导,2010,硕士。 

曹良海,《张之洞行政思想研究》,汕头大学,范耀登指导,2010,硕士。 

任晓兰,《张之洞与晚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南开大学,孙晓春指导,2009,博士。 

焦丽娜,《论清末立宪中官制改革的两种主张》,吉林大学,刘会军指导,2009,硕士。 

白雁钊,《张佩纶与张之洞比较论》,河北师范大学,董丛林指导,2009,硕士。 

石文玉,《儒学道统与晚清社会制度变革》,吉林大学,宝成关指导,2008,博士。 

杨宏伟,《张之洞的西学态度及其演变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吴宝晓指导,2008,硕士。 

夏秀华,《张之洞其人其诗》,苏州大学,马亚中指导,2007,硕士。 

高攀,《张之洞”中体西用”法律思想述评》,山东大学,马建红指导,2007,硕士。 

喻艳,《张之洞的实业教育思想研究》,西南大学,巴登尼玛指导,2007,硕士。 

赵灵芝,《西方学科分类在中国的引入》,大连理工大学,李文潮指导,2007,硕士。 

祝婷婷,《张之洞与晚清政局》,辽宁师范大学,喻大华指导,2007,硕士。 

刘超,《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唐国庆夏金星指导,2007,硕士。 

任彬彤,《张之洞与清末留日教育》,河北大学,范铁权指导,2006,硕士。 

童绥宝,《张之洞与武汉教育近代化》,华中师范大学,黄华文指导,2006,硕士。 

陈伦兵,《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华中师范大学,张全明指导,2006,硕士。 

曾带丽,《张之洞与晚清书院的改革及改制》,湖南大学,肖永明指导,2006,硕士。 

周娜,《”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河南大学,李申申赵国权指导,2006,硕士。 

李成增,《张之洞近代教育模式研究》,西安理工大学,赵华朋指导,2006,硕士。 

段红智,《张之洞中西文化观研究》,河北大学,李振纲指导,2005,硕士。 

李建中,《论张之洞的农商思想及其实践》,河南大学,张九洲指导,2005,硕士。 

王珞霞,《浅探吴汝纶、张之洞的学术渊源与学制思想》,河北师范大学,刘虹指导,2005,硕士。 

王志龙,《一位儒臣的政治诉求》,安徽大学,吴春梅指导,2005,硕士。 

宁宁,《论张之洞外交思想》,安徽大学,汤奇学周乾指导,2005,硕士。 

敖福军,《试论张之洞的外交思想》,内蒙古大学,张凤翔指导,2005,硕士。 

朱海龙,《张之洞与癸卯学制》,华南师范大学,黄明喜指导,2004,硕士。 

李欣哲,《体制内的渐进式政治改革》,中国政法大学,杨阳指导,2004,硕士。 

秦博,《戊戌变法中的张之洞》,吉林大学,李书源指导,2004,硕士。 

把增强,《张之洞备荒赈灾思想与实践》,河北大学,黎仁凯指导,2004,硕士。 

徐碧薇,《张之洞与晚清铁路》,华东师范大学,易惠莉指导,2004,硕士。 

鞠北平,《论张之洞与晚清国防建设》,河南大学,张九洲指导,2003,硕士。 

周孟雷,《张之洞与近代反洋教运动》,河南大学,张莲波指导,2003,硕士。 

王向英,《略论张之洞幕府》,河北大学,黎仁凯指导,2003,硕士。 

王姗萍,《张之洞与中国法律的近代转型》,河北大学,黎仁凯指导,2003,硕士。 

闭雄壮,《张之洞人才思想研究》,广西师范大学,朱从兵指导,2003,硕士。 

梁云,《张之洞与近代中国教育创新》,东北师范大学,胡赤军指导,2002,硕士。 

会议论文: 

孟旭,《张之洞教育思想发展阶段论》,《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暨中国教育史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中国北京,2009年。 

孟旭,《张之洞留学教育思想述论》,《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暨中国教育史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中国北京,2009年。 

孙石月,《张之洞对我国早期留学教育的贡献》,《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暨中国教育史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中国北京,2009年。 

吴廷俊裴晓军,《体用之辨:张之洞报刊管理与报刊思想的双重性解读》,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中国北京,2008年。 

桑兵,《盖棺论定论难定:张之洞之死的舆论反应》,首届”晚清国家与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江苏苏州,2006年。 

朱从兵,《张之洞与沪宁铁路》,首届”晚清国家与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江苏苏州,2006年。 

许全胜,《陈宝琛致张之洞函牍辑注》,上海中山学社,上海,2005年。 

王立诚,《李鸿章、张之洞推荐《日本国志》的咨文——台湾所藏总理衙门档案中关于黄遵宪的史料拾零》,纪念黄遵宪逝世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北京,2005年。 

徐凯希,《张之洞与晚清湖北汉江流域的农业改良》,汉水文化暨武当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湖北丹江口,2004年。 

齐国华,《半截子的”维新派”——评张之洞的《劝学篇》》,上海中山学社,2003年。 

李细珠,《张之洞与清末法制改革》,上海中山学社,2002年。 

陶德臣,《张之洞对近代中国茶业的贡献》,上海中山学社,2001年。 

李细珠,《试论戊戌—庚子政局变动中的张之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中国北京,2001年。 

王贵忱,《张之洞创办广东钱局考略》,中国钱币学会,1998年。 

谢放,《张之洞与汉阳铁厂》,上海中山学社,1997年。 

吴剑杰,《张之洞与近代中国铁路》,迈向21世纪的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发展研讨会,1997年。 

马学华:“功昭青史益留后人——张之洞阻止澳门永久割让的历史贡献》,河北省历史学会,1991年。 

何晓明:“评《儒家心态与近代追求——张之洞经济思想论析》”,上海中山学社,1991年。 

图书: 

唐浩明:《权相:张之洞上中下全三册》,中国书店出版社,2011年。

唐浩明:《唐浩明晚清三部曲(套装上下册)》,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

唐浩明著:《张之洞》,北京出版社,2011年。

张实:《苍凉的背影——张之洞与中国钢铁工业》,商务印书馆,2010年。

谢放:《岭南文化知识书系 张之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

張之洞:《书目答问补正》,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谢放著、岭南文库编辑委员会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合编:《张之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

唐浩明:《张之洞》,岳麓书社,2010年。

张之洞:《张之洞睿语》,黄山书社,2010年。

冯天瑜、陈锋主编:《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李忠智策辦、张思鹏主编:《沧州清代名人墨迹选,张之洞墨迹选》,广陵书社,2009年。

广来选编李鸿章、胡林翼、张之洞著:《近代名家名人文库 李鸿章 胡林翼 张之洞》,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

張家珍:《舊朝新聲張之洞》,印刻,2009年。

襟霞阁主编次:《清代名人张之洞家书》,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2009年。

牛贯杰主编、郭晶编著:《清代名人奏折书系 张之洞》,大象出版社,2009年。

郭晶:《张之洞》,大象出版社,2009年。

邢东编著:《张之洞家训》,中国妇女出版社,2009年。

吴剑杰编著:《张之洞年谱长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

李细珠:《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研究》,第2版 2009年7月2日,2009年。

任晓兰著:《张之洞与晚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法律出版社,2009年。

马东玉著:《张之洞大传》,团结出版社,2008年。

马东玉:《张之洞大传》,团结出版社,2008年。

陈山榜编:《张之洞教育文存》,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

赵德馨主编:《张之洞全集》,武汉出版社,2008年。

张之洞著、庞坚校点:《张之洞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唐浩明原著:《张之洞》,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

李建良、王佩元著:《张之洞》,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年。

康浩明:《张之洞(全三册)》,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

黄华文著:《张之洞画传》,重庆出版社,2007年。

丁永刚著:《张之洞近代化思想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唐浩明著:《张之洞》,作家出版社,2006年。

姚家余主编:《中华政治家百杰传·第二十五卷 奕訢张之洞曾纪泽康有为》,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年。

吴剑杰著:《张之洞的升迁之路》,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

黎仁凯等著:《张之洞幕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

张家珍著:《旧朝新声张之洞》,理得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孙广权、孙建著:《南皮香帅》,中国华侨出版社,2004年。

张之洞:《书目答问校补》,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

谢放著:《张之洞传》,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陈锋张笃勤主编:《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唐上意著:《中法战争与张之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杨军仕:《晚清风云人物史话:张之洞》,民族出版社,2003年。

杨敏著:《张之洞》,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

张建安著:《张之洞传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张之洞原典史哲解译:《张之洞磨砺人生处世绝道》,中国致公出版社,2003年。

张之洞原典清马道宗解译:《张之洞权经》,台海出版社,2003年。

李细珠著:《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

陈锋:《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徐谦主编:《中国古代十大特殊人物智谋秘典:插图珍藏版.第八卷,张之洞》,吉林摄影出版社,2003年。

张之洞原典司马烈人解译:《境经:张之洞一生的九大心智》,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

张之洞:《劝学篇》,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

唐浩明:《唐浩明文集·张之洞(上中下)》,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唐浩明著:《张之洞》,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胡晓曼著:《张之洞传》,京华出版社,2002年。

张之洞原典(清)司马烈人解译:《张之洞谋胜心策》,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

刘登阁编著:《张之洞纵横官场的三十六种韬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年。

撰清张之洞:《书目答问补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皮明庥著:《一位总督·一座城市·一场革命》,武汉出版社,2001年。

唐浩明著:《张之洞》,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

孟旭著:《张之洞教育思想专题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吴维健魏岷主编:《张之洞绝学》,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

刘平著:《张之洞传》,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

周松平主编李鸿章等著(清):《中国近代名家名作宝库2·李鸿章左宗棠胡林翼张之洞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

张之洞:《书目答问补正》,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

张之洞等撰(清):《张之洞等书札》,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1999年。

黎仁凯、钟康模著:《张之洞与近代中国》,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

苑书义、秦进才主编河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编:《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化》,中华书局,1999年。

张之洞:《书目答问二种》,三联书店,1998年。

谢放著:《雄才大略》,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8年。

王定安著:《曾国藩传》,重庆出版社,1998年。

张之洞著(清)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

李建良、王佩元著:《晚清英才》,长春出版社,1997年。

张之洞(清)、刘坤一(清)戴显群、林庆元译注:《张之洞刘坤一诗文选译》,巴蜀书社,1997年。

張之洞:《張文襄公選集》,國史館台灣文獻館,1997年。

谢放著:《中体西用之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

孙济中主编:《纪念张之洞引种陆地棉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

彭友元著:《末代名臣张之洞》,汉欣文化事业公司,1994年。

蔡振生著:《张之洞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

张家珍著:《功宦遇忠》,久大文化公司,1992年。

冯天瑜、何晓明著:《张之洞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黄新宪著:《张之洞与中国近代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1年。

冯大瑜著:《张之洞评传》,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

陈山榜:《张之洞劝学篇评注》,大连出版社,1990年。

马东玉:《张之洞大传》,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武汉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武汉文史资料选辑:1986年第1辑.总第23辑,张之洞遗事》,[编者],1986年。

朱传誉主编:《张之洞传记资料》,天一出版社,1985年。

冯天瑜编著:《张之洞评传》,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

李国祁著:《张之洞的外交政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发行,1984年。

周汉光著:《张之洞与广雅书院》,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3年。

章回编写:《张之洞》,中华书局,1980年。

苏云峰著:《张之洞与湖北教育改革》,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6年。

李国祁著:《张之洞的外交政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0年。

张之洞著(清):《张文襄公选集》,台湾银行,1961年。

唐浩明:《唐浩明文集·张之洞》,人民文学出版社,1901年。

扬敏:《张之洞(上下)》,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01年。

《张之洞磨砺人生处世绝道》,中国致公出版社,1901年。

//RS Use function fixHref(){ var cdiv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Div"); if(cdiv){ var aArr = cdiv.getElementsByTagName("a"); if(aArr.length>0){ for(var i=0;i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