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尼布楚条约》
薛衔天
《尼布楚条约》是中国与沙皇俄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也是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全名为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史称《尼布楚条约》。
订约时间:公历1689年9月7日(康熙28年7月24日,俄历1869年8月27日)
谈判与订约地点:中国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
订约人:中方 索额图 ; 俄方 戈洛文
一、订约缘起——沙俄对我黑龙江地区的侵略
沙皇俄国原是东欧国家,与中国相距遥远。16世纪末开始征服西伯利亚汗国,势力迅速向东发展。1644年一批沙俄武装殖民者闯入我国当时的内河黑龙江,沿江下行,出江口,于1646年返回雅库次克。此后沙俄殖民者先后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长达数十年之久,入侵范围遍及黑龙江上、中、下游。入侵者攻占位于乌尔喀河入黑龙江河口处的我达斡尔城寨雅克萨,取名阿尔巴津,以其作为侵略据点。另一支沙俄武装殖民者窜入石勒喀河与尼布楚河汇流处,强建涅尔琴斯克城堡,对我尼布楚地区实行武装占领。俄国武装殖民者以雅克萨和尼布楚为中心,四出抢劫黑龙江两岸村庄,勒索毛皮,奸淫妇女,策动当地头人归顺俄国。沙皇政府正式委任侵占雅克萨和尼布楚的头头切尔尼果夫斯基为“阿尔巴津管事”,即雅克萨地方长官,帕什科夫为尼布楚统领,企图永久霸占入侵土地。由达斡尔等民族组成的中国当地居民曾进行英勇反抗,但时值清军入关,一时得不到政府的有力支持,反抗斗争大都失败了。以后侵略者日益猖獗,多次拒绝清政府进行谈判的建议。
二、谈判的启动——收复雅克萨战争的胜利
鉴于雅克萨已成为沙俄侵略黑龙江地区的主要基地,康熙皇帝决定首先拔除这个据点,以战逼和。在平定“三藩之乱”后,康熙采取一系列加强东北边防的措施:储备粮食,建造仓库,增建运输船和战舰,开通辽河、松花江和黑龙江交通干线,在瑷珲(黑龙江北岸)、呼玛、额苏里建立木城,置兵屯守。1685年2月康熙命令都统公彭春、副都统郎谈、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水陆军并进,收复雅克萨。俄军统领托尔布津率众乞降。彭春等准其所请,对愿回国的600余名俄军准其携带武器离去。清军撤回,并未留兵驻守。当年8月托尔布津得到大批人员、武器和物资装备,卷土重来,在雅克萨废墟上重建堡寨,企图顽抗到底。1686年3月,康熙再令萨布素重征雅克萨。7月清军进抵雅克萨城下,采取长期围困战略,在城外挖壕筑垒,断俄军水源,用大炮轰击敌垒。俄军饥寒交迫,伤病交加,死伤枕藉。至当年12月,826名俄军只剩下150人,第2年春天,减至66人,完全丧失了抵抗能力。这时沙皇政府认识到,通过武力征服是行不通的,只有讲和,平等相处,于是派出急使魏牛高投书北京,声明沙皇已经派出使臣前来中国举行边界谈判,并要求清政府撤雅克萨之围。
三、尼布楚订约谈判与条约的签订
中俄双方对这次缔约谈判都非常重视。清朝政府派索额图为使臣。索额图,满洲正黄旗人,赫舍里氏。辅政大臣索尼之子,康熙皇后叔父。时称索三舅爷。他在康熙8-40年先后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事卫内大臣等职,是康熙朝辅弼重臣。索额图以领事卫内大臣头衔率领使团于1688年3月从北京出发,带卫兵600人,火器营200人,另有拉丁文翻译耶稣会士徐日升(葡萄牙人,原名托马斯·贝瑞拉)、张诚(法国人,原名费朗索阿·热比翁)随团前往。初定谈判地点为色楞格斯克。索额图一行经张家口、归化(今呼和浩特),穿蒙古沙漠,7月下旬抵达克鲁伦河,为葛尔丹叛军所阻。谈判地点因改在尼布楚。索额图遂于1869年6月出古北口北上,增加护兵1500人,于7月31日抵达谈判地点,在石勒喀河南岸扎营。俄方使臣为戈洛文。他出身大贵族,历任沙皇御前侍官等职,出任使臣后,沙皇又加授布良斯克总督头衔,以突出其身份。他带领强大使团,由2000余名卫兵扈从,已先期在尼布楚等候。
8月22日谈判开始。谈判过程中,俄方先后提出两国以“黑龙江至海为界”,“以牛满河或精奇里江为界”和“以雅克萨为界”,均为中方严词拒绝。经过半个多月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于1689年9月7日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分拉丁文、俄文、满文三种文本,以拉丁文文本为正式文本。共6条。主要内容为:(1)正式划定两国东段国界。以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为界,再由格尔必齐河发源处沿外兴安岭(斯塔诺夫山)直达于海为两国之界,此界以北属俄国,此界以南属中国;(2)俄国在雅克萨所建城堡即行拆除,俄国人尽行迁回俄境。两国人不得擅自越境;(3)两国不得接纳对方逃犯;(4)现在中国人居住于俄境者,俄国人居住于中国者,听其照旧居住;(5)两国人民可持护照过境来往,贸易和互市;(6)两国和好,来自边境的争端永予废除。
四、条约的意义及性质问题
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消除了两国间的敌对状态,为两国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条约规定中俄东段边界以外兴安岭至海、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沙俄侵占黑龙江地区为非法。中国收复了被沙俄侵占的领土,制止了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进一步侵略,使东北边疆获得将近200年的安宁。
《尼布楚条约》得以顺利签订,首先是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胜利的结果。条约签订之前,沙俄对黑龙江地区进行武装侵略长达数十年之久,其间清政府多次呼吁俄国停止侵略,举行谈判,都被拒绝。如果没有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举行谈判是不可能的。其次,清政府是以战迫和。就在雅克萨唾手可得时,俄国同意谈判;康熙帝立即下令撤围,清军还接济俄军粮食,派出两名御医为俄军治病。这些宽大政策为谈判营造了良好气氛。第三,在谈判中中方做出了重大让步,同意将额尔古纳河和格尔必齐河以西、包括尼布楚在内的中国领土让给了俄国,同意将乌第河流域作为未定界,从而杜绝了俄使故意使谈判破裂的借口。
《尼布楚条约》是一个典型的平等条约。谈判前,清政府举行雅克萨之战是在中国土地上进行的,而且是为了和谈而不得已采取的手段。代表团所带武装力量持平。谈判地点选在两个代表团驻地的中间,谈判时双方出席人数和警卫人员相等。互相之间不存在武力威胁。谈判结果俄方极为满意。条约换文后,俄国使团举行热烈招待会,俄国全体使臣送中国使团走了一段路,并派人提着灯笼送中国使团上船。戈洛文还送来珍贵礼物:貂皮、猞猁皮表示他热忱之情;自鸣钟表示分别后声息相通;望远镜可以眺望远方朋友;银壶、银杯可以开怀畅饮,以示分别后彼此怀念。沙皇政府为表彰戈洛文使团建立的功勋,赏给他们每人一枚金质奖章,戈洛文以下直至军役人员都得到了升迁。
旧俄时代除个别学者外,一致认为《尼布楚条约》是平等条约。中苏关系恶化以前,苏联官方和学术界也一致认为《尼布楚条约》是平等条约。中苏关系恶化以后,苏联政府组织苏联学者重新评价《尼布楚条约》,说该约是不平等条约,外兴安岭以南是俄国新土地发现者开拓的土地,其目的在于为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割占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侵略行为进行辩护。
现在中俄边界问题已经全部解决。中俄边界问题已经成为学术问题。俄罗斯学术界主流观点仍然坚持中苏关系恶化时的观点,继续出版大批论著,证明中俄《尼布楚条约》是对俄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则是平等条约,俄国据这两个平等条约,收复了根据《尼布楚条约》失去的俄国土地。其学术界领军人物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米亚斯尼科夫。关于《尼布楚条约》的性质问题仍是中俄学者争论的焦点之一。
作者简介
薛衔天,1940年生,河北围场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著作有:《中苏关系史(1945—1949)》(专著)、《沙俄侵华史》(合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