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汇编  >>清史镜鉴
清史镜鉴        

目 录

政治
清代对疆土版图观念的嬗变[邹逸麟]

清代积案之弊[李文海]

为政以通下情为急[李文海]

清代京官升迁中的循资与特例[刘凤云]

乾隆帝惩贪屡禁不止的原因[刘凤云]

清朝第一大贪污案[倪玉平]

紫禁城之变[李尚英]

嘉庆朝花杰弹劾戴衢亨案[朱诚如]

清朝最大的银库案[倪玉平]

清季《钦定宪法》起草始末[王晓秋]

清代法律中的“犯罪存留养亲”[林乾]

经济
清代中国生态环境演变主要趋向及特点[朱士光]

乾隆初期“禁酒令”的讨论与颁行[陈兆肆]

从乾隆帝误读人口数看人口统计制度清前期[侯杨方]

“中国皇后号”:开启中美早期的贸易[李国荣]

晚清劝农桑、兴水利的重农政策[郑起东]

清末企业垄断与中国商战的失利[郑起东]

社会生活
清代慈善机构的地域分布及其原因[刘宗志]

清代的粥厂[王林]

清末东北鼠疫及政府的应对[朱浒]

辛亥风潮与长江大水[朱浒]

清代的走西口[刘平]

思想文化
乾隆朝礼制建设的政治文化取向[林存阳]

东学西渐的先行者[史革新]

《清史稿》仅成一稿的教训[赵晨岭]

边疆民族
清代 “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赵云田]

清朝的驻藏大臣[赵云田]

清代的金瓶掣签制度[赵云田]

清朝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吕文利]

有清一代治理台湾的政策评议(上)[何瑜]

有清一代治理台湾的政策评议(下)[何瑜]

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的形成与问题[刘平]

“台湾民主国”的性质及其影响[唐博]

晚清领土丧失备忘录(上)[厉声]

晚清领土丧失备忘录(下)[厉声]

对外关系
康熙帝与法国科学传教团[李景屏]

赴天津投诉案[吴伯娅]

最早的官派留学生:晚清留美幼童[王晓秋]

晚清留欧船政学生[王晓秋]

清末留日热潮[王晓秋]

“师夷长技”与“全盘西化”[杨东梁]

军事
清代边疆驿传与帝国安全[刘文鹏]

晚清海权观的萌发与滞后[杨东梁]

甲午战争中李鸿章消极防御、保船避战的方针[史革新]

马江风云的反思[杨东梁]

人物
清朝惟一的汉族公主[吴伯娅]

“香妃”其人与“香妃墓”释疑[赵云田]

耶稣会士汤若望的在华活动[吴伯娅]

康乾两帝盛开“千叟宴”[李治亭]

清朝惟一的汉族公主

吴伯娅

 

孔四贞是清朝惟一的汉族公主。她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交结着荣华富贵、刀光剑影和权术谋略,恰如一幅生动的画面,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清初的政治史。 

一个汉族女子怎么能成为清朝公主呢?这还得从孔四贞的出生谈起。孔四贞生于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是辽东盖州卫(今辽宁盖县)或说东宁卫人。她出生之时,其父孔有德早已从明朝降将晋封为清朝的恭顺王。孔有德率兵随多尔衮进关,南征北战,为清朝定鼎中原,夺取全国统治权立下了汗马功劳。顺治六年(1649)五月,清廷赐孔有德金册金印,改封定南王,命统兵征广西,携家驻衡州。随后,孔有德继续南征,于次年十二月占领桂林。八年(1651)正月,奏请移藩属驻桂林。孔四贞也随着征战的父亲自北而南,在频繁转徙中度过了童年。 

在桂林,孔有德建藩独秀峰下,尊贵无比。孔四贞作为王女,与全家生活在桂林,同享荣华富贵。然而,这种安定、美满的生活并没有维持多久。顺治九年(1652)六月,南明李定国率大西军进攻广西。孔有德亲自统兵与之决战,遭到惨败,桂林被围。七月初,大西军攻城,孔有德再次出战,又遭失败。大西军占据城北山岭,孔有德无路可逃,夫妻决计自杀。临死前,孔有德妻指其儿女对丈夫说道:“第儿曹何罪,而亦遭此劫乎?”她让孔四贞兄妹分别随人外逃。11岁的孔四贞得以死里逃生。孔有德自刎。 

幸存下来的孔四贞是如何北上进京,跨入皇宫的呢?这与当时局势息息相关。继孔有德败亡之后,清朝的敬谨亲王尼堪又被李定国阵斩于衡州。一年之内,“两蹶名王,天下震动”。十年(1653),因李定国转而率军攻围广东肇庆,孔有德部将线国安才得以收集溃兵,重新占领桂林。广西虽然又处于清军控制之下,但整个西南地区的形势仍令清廷严重不安。线国安辈也缺乏清廷军队观念,只知为孔氏家将。因此,清廷有必要表彰忠节,抚恤遗孤,以安抚定南王藩标军队。富有政治谋略的孝庄太后,决定将孔四贞收入宫中抚养,希望将来通过她加强清廷对这部分军队的控制。 

十一年(1654),孔四贞护其父之榇(chèn,棺材)归葬。六月三日,丧车抵京,清廷为其举行的郊迎和守丧礼仪极为隆重。随后,孔四贞作为太后养女,享受着和硕格格的殊荣,成为清朝绝无仅有的一位汉族公主。 

不久,清朝后宫掀起风波。顺治帝不顾九五之尊,热恋胞弟襄亲王之妻董鄂氏,冷遇蒙古族皇后和其他妃嫔。这种异常行为,既有辱皇室家法,又将危及满蒙贵族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从国家大局考虑,还是从个人情感出发,孝庄太后都不能无动于衷。她急欲采取行动,阻止事态的发展。 

为了平息后宫风波,更重要的是为了直接控制定南藩标的军队,孝庄太后决定册孔四贞为妃,希望这位汉族女子能转移顺治帝的注意力。十三年(1656)六月, 清廷宣布:“定南武壮王女孔氏,忠勋嫡裔,淑顺端庄,堪诩壸(kǔn,宫里的路,借指皇宫)范,宜立为东宫皇妃。候旨行册封礼。”然而,孝庄太后的良苦用心未能奏效。顺治帝为情所驱,竟然演出了逼死襄亲王的悲剧,并借口襄亲王去世,不忍举行对孔四贞的册封礼,“命八月以后择吉”。可是,八月二十五日,顺治帝却宣布立董鄂氏为贤妃。九月二十九日,又宣布立董鄂氏为皇贵妃。一年后,董鄂氏生子,他又为这位皇子举行隆重庆典,准备立为皇太子。孔四贞被册妃之事不了了之。 

面对现实,孝庄太后对孔四贞的婚嫁问题做出了新的决定。十五年前后,孔四贞和孙延龄奉太后之命结为夫妇,赐第西华门外。孙延龄因此成为和硕额附、内辅政大臣、都勒机昂邦、世袭一等阿思哈尼哈番。此时,孔四贞已受命掌管定南王事,遥制广西军。一个十多岁的女子,居然独开军府,遥制藩军,这在清初实在是一件令人瞠目咋舌之事。在尊贵显赫的妻子面前,尽管孙延龄也是承袭父职的朝廷命官,还是黯然失色。他们之间既不是传统的夫贵妻荣,也就没有传统的夫唱妇随。恰恰相反,孙延龄尽力忍受着孔四贞的傲慢轻蔑,一切听命于妻。他们这种夫妻关系被当时的诗人描述为:“新来夫婿奏兼官,下直更衣礼数宽。昨日校旗初下令,笑君不敢举头看。” 

孙延龄不满意孔四贞的专横,但深知她身后有太后,便以屈求伸,对孔四贞貌似恭敬,以顺其意。四贞被这种现象所迷惑,沾沾自喜,对延龄也开始感到满意。她出入宫掖,日誉其能,于是太后亦对延龄另眼相看,宠赍(jī,赏赐)优渥,亚于亲王。四贞不知延龄以计相愚,误以为其和柔易制,更加专横武断。延龄内心愈为不平,“日思所以夺其权”。这种微妙的夫妻关系,使此后清廷离间孙、孔,制约其权势的计谋得以乘虚而入。 

顺治年间,李定国领导的抗清运动如火如荼,西南地区的形势令清廷严重不安。出于迫切的政治、军事需要,清廷优恤孔有德,厚结孔四贞。这一政策一直延续到顺治末年。康熙五年(1666),清廷以孙延龄为镇守广西将军。此时,国内形势趋于稳定,清廷开始重视藩王强大的严峻事实。清廷派孙延龄夫妇移镇桂林,是想用孔四贞控制定藩部队,又用孙延龄离间孔四贞,以此制约他们的权势。当孔四贞夫妇南下抵达淮安时,奉到敕书,以孙延龄为特进上柱国、光禄大夫、世袭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和硕额附,镇守广西等处将军,妻孔氏为一品夫人。以前,四贞自以为和硕格格已居极品,不从夫贵。不料忽得诰命封一品夫人,竟然是妻以夫贵,怀疑是延龄嘱托内院的结果,心中很不愉快。从此,他们夫妇之间产生了矛盾。 

在桂林,孔四贞夫妇不能同心协力,属下王永年、戴良臣等人便乘机离间,将他们架空。对于都统王永年等人的专权,孙延龄积怒难平,疏参他们倡乱不法。三都统也上疏讦(jié,揭发)告。康熙帝命两广总督进行调查。总督站在都统一边,指责延龄御下失宜。延龄与都统之间的怨恨越积越深,而清廷并不想平息定藩属下对孙延龄的反感,并开始限制他的用人之权。此后,事态的发展越来越不利于孔四贞夫妇。都统等在广西与他们作梗,徐越等在朝中纠参劾奏。他们的行动表明,清廷对撤除定藩一事,已跃跃欲试。 

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倡乱,极力拉拢孙延龄。而“延龄既恨永年刺骨,又怨前之夺爵也,受三桂命”。十三年(1674)二月,他匆匆采取行动,诈传诸将议事,伏力士掷盏为号,杀都统王永年等人。两广地方官迅速将孙延龄作反叛对待。四月,康熙帝诏削孙延龄职,宣示中外。孙延龄上疏表白。清廷为集中反击吴三桂,仍示孙延龄以自新之路。而孙延龄为吴三桂军事进展的声势所迷惑,越陷越深,五月,自称安远大将军,为乱一方。 

十四年(1675)六月,傅弘烈来到桂林,与孙延龄相见,“侃侃以忠孝语劝谕,且策三桂必败,毋与其祸,延龄始有悔心”,但举棋不定。孔四贞劝夫降清。十六年(1677)二月,傅弘烈抵达江西,遣人至赣州致书清镇南将军觉罗舒恕,说:“孔四贞曾向弘烈言,无刻不以太皇太后为念,若降恩纶,赦孙延龄罪,封孔四贞为郡主,则可以成事。”三月,康熙帝特令人招抚孔四贞。至此,孔四贞的劝夫降清之举得见成效。这既是她顺应历史发展的明智之举,又反映出孝庄太后当初收养孔四贞的政治功效。 

吴三桂得知孙延龄即将反正,遣吴世琮领兵杀死孙延龄及其子,将孔四贞带到云南。由于吴三桂也要利用四贞笼络定藩部众,四贞得以不死。三藩之乱平定后,二十一年(1682)清廷撤定南藩属,分隶八旗汉军,命麻勒吉率领还京。在此前后,孔四贞回到北京。这位丧夫失子的女人,虽然有幸生还,但却失去了往日的地位,最后在京师死去。 

作者简介 

吴伯娅,1955年生,湖北武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著作有:《康雍乾三帝与西学东渐》、《圆明园史话》;合著有:《清代全史》、《中国史稿》(清代卷)、《清代人物传稿》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