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汇编  >>清史镜鉴
清史镜鉴        

目 录

政治
多尔衮严惩贪官[李治亭]

为政以爱民为本[李文海]

治天下以惩贪奖廉为要[李文海]

俭以成廉 侈以成贪[李文海]

大臣不廉 小臣必污[李文海]

周恩来论清代历史及清史研究[李文海]

清代的州县官任职制度[魏光奇]

清代赦宥制度的特点[林乾]

清朝军机处[王思治]

清代的盟旗制度[赵云田]

清代后期中央集权财政体制的瓦解[魏光奇]

“海防塞防之争”与清季国防战略[杨东梁]

清宫密档里的中南海[李国荣]

庚子密档中的国耻记录[李国荣]

清代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经营的新理念[郭松义]

社会生活
清朝历史上的8级地震[华林甫]

清代的地震灾害及政府的赈济[赵云田]

清中叶五省白莲教起义及其社会后果[秦宝琦]

“闯关东”:清代以来的东北移民[刘平]

星期日公休制度的实行[闵杰]

晚清义赈的历史作用与意义[朱浒]

思想文化
清代文字狱[王思治]

晚清西学东渐与新史学的发轫[史革新]

《申报》——中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李岚]

《清史稿》及《清史稿校注》纂修的启示[赵晨岭]

边疆民族
顺治帝迎见五世达赖礼仪之争[廖榕光]

清朝平定张格尔叛乱及其意义[李尚英]

台湾建省的历史进程[李祖基]

清代的达赖喇嘛[赵云田]

清朝的理藩院[赵云田]

清朝在南疆的军政隔离制度[杨恕]

清朝的北疆边境巡视制度[宝音朝克图]

1874年中日《互换条约》评析[陈在正]

清末张荫棠的藏事改革[周源]

清末筹议蒙古建省[吕文利]

对外关系
康熙帝与中国礼仪之争[吴伯娅]

马戛尔尼访华[吴伯娅]

晚清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王晓秋]

人物
皇太极对汉文化的吸收[史革新]

郑成功与施琅交恶探析[王冬青]

康熙帝对纂修《明史》的言论[闻性真]

雍正:“说一丈不如行一尺”[李国荣]

乾隆皇帝与西洋画家[吴伯娅]

唐鉴及其《畿辅水利备览》[王培华]

刘铭传与台湾建近代化建设[李祖基]

曾国藩立誓“不靠做官发财”[张宏杰]

维护华侨权益的总领事黄遵宪[陈铮]

晚清西学东渐与新史学的发轫

史革新

 

   

清光绪朝后期,以挽救民族危亡、改变国家社会政治状况为宗旨的资产阶级政治斗争风起云涌,“史界革命”蓬勃兴起,新史学思潮风靡一时,近代新文化事业发展方兴未艾。由中国人创办的报刊杂志、出版机构,大量涌现,为人们发表反映新知识、新思想的作品提供了园地。一批留学欧美、日本的学子脱颖而出,充当了译介域外新知的骨干力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域外史学的大量成果及信息被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出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引进国外史学的新高潮。 

国人创办的一些报刊是介绍国外史学的重要途径。经常刊登国外史学信息的报刊主要有:《清议报》、《新民丛报》、《译书汇编》、《译林》、《国民报》、《民报》、《教育世界》、《游学译编》、《浙江潮》、《新世界学报》、《国粹学报》等。这些报刊一般都辟有“历史”、“史学”、“史传”、“史髓”、“传记”、“论说”、“学术”等栏目,专刊包括国外史学及其信息在内的各种历史类文章,为数之多,难以胜计。 

《译书汇编》曾登载大量关于日本学者史著的译作,诸如《近代政治史》、《近时外交史》、《十九世纪欧洲政治史论》、《欧美日本政体通览》、《最近俄罗斯政治史》等。该社还将一些连载译述出版单行本,如《波兰衰亡战史》、《美国独立史》、《菲律宾志士独立传》等书。 

《译林》一至十期刊载翻译的外国史著述有:《印度蚕食战史》、《世界商业史》、《明治法制史》、《日本近世名人事略》、《维多利亚大事记》等。 

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更是连篇累牍地刊载介绍国外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等方面的文章,如《论民族竞争之大势》、《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其略传》、《泰西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新派生物学家小史》、《意大利建国三杰传》、《格致学沿革考略》、《万国思想家年表》、《英国商工业发达史》、《欧美各国立宪史论》、《欧洲地理大势论》等。 

《浙江潮》刊登有《希腊古代哲学史概论》、《最近三世纪大势变迁史》等。 

介绍国外史学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各种名目不一的出版机构。诚如论者所称:“自商务印书馆崛起,申江延聘通人,注意新籍,开吾华书林之新纪元。厥后继之云起以主者,具奋斗精神,译著与日俱进。”出版外国史书较著名的出版单位有:商务印书馆,曾出版《美国独立战史》、《法国革命战史》、《苏格兰独立史》、《义大利独立战史》、《菲律宾独立战史》、《葡萄牙革命史》、《尼罗海战史》等译著。作新社,出版《英国革命战史》、《哥萨克东方侵略史》、《朝鲜政界活历史》等译著。广智书局,出版《希腊独立史》、《埃及近世史》、《十九世纪大事变迁通论》、《俄国蚕食亚洲史略》、《意大利建国三杰传》、《世界十二女杰》等译著。群学社,出版《美国独立史》、《美国独立史别裁》等书。文明书局,出版《世界女权发达史》、《滑铁庐战血余腥记》、《利俾瑟战血余腥录》、《埃及惨状》等书籍。开明书局,出版《南阿新建国史》、《印度灭亡战史》等书。明权社,出版《希腊兴亡史》、《十九世纪亚美利加之风云》、《林肯》等书。此外,还有一新书局《意大利建国史》、新民社《越南亡国史》、人演社《佛国革命战史》、青年会《法兰西革命史》、大同译书局《义大利侠士兴国传》、国民丛书社《近世欧洲大事记》、普通书室《法兰西近世史》、闽学会《西力东侵史》等。 

顾燮光的《译书经眼录》是收录出版于辛亥革命期间各种译书书目的重要目录书。其中“史志”类译书共125种,包括通史、近世史、政治史、文明史、国别、传记、女史、战史、历史编年、教科书各类。值得玩味的是,《译书经眼录》所收“史志”类译书在数量上超过其他门类,诸如“法政”、“学校”、“交涉”以及声光电化等自然科学各学科,因此排列在全书之首,占显著地位。而在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中,“史志”类译书仅有25种,位置排序第14位。排名在前5位的学科依次为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等。“史志”类译书在这两种目录书中前后地位的变化反差甚大,生动地反映出20世纪初国人对史学新知的迫切追求和新史学在国人心目中地位的加重。 

随着20世纪初科举制度的废除,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世界历史作为一门“开民智”的重要课程而进入课堂。为了解决教材问题,商务印书馆、江楚编译官书局、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学部图书局等出版机构组织人力,编译包括中外历史课程在内的教科书。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教科书是翻译外国人编著出版的书籍。1903年,京师大学堂刊有《暂定各学堂应用书目》,分16科列举了选用的教科书。“中外史学门”一科开列的书目有:《普通新历史》、《支那史要》、《支那通史》、《最近支那史》、《世界近世史》、《东洋史要》、《西洋史要》、《欧罗巴通史》等。1906年江楚编译官书局出版陈寿彭译的《万国史略》四册,“称此原书经美国会批准,作为中学教科书,故译之”,其质量可谓上乘。 

概而言之,中国在清季输入域外史学主要表现为两个明显的特征: 

其一,数量庞大,内容广泛。在此以前,国人对西学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科技方面,翻译世界历史方面书籍的数量很少,而且内容浅显。自戊戌维新以后,尤其是在20世纪初,国人对西学的兴趣转移到人文社会科学方面,追求域外历史知识的热情空前高涨,出现了大规模翻译国外史学书籍的热潮,导致史学译著数量的激增。从以上谈到的情况可以看出,输入内容包括:通史、断代史、国别史、专门史、人物传记、历史编年、历史教科书,以及少量的史学理论与方法类著作,基本涉及到当时西方及日本所具有的历史学体系的方方面面。 

其二,中国自己的新型知识分子成为输入西史新知的主要力量。在此以前,国外史学知识的主要传播者是外国传教士。如19世纪50至90年代流行的《大英国志》、《欧洲史略》、《希腊志略》、《泰西新史揽要》等书,均出自慕威廉、艾约瑟、林乐知、李提摩太等西方来华传教士之手。20世纪初,随着近代教育和留学运动的开展,中国已经形成一支数量可观的翻译队伍。他们中的许多人热衷于输入域外史学的工作,勤奋译述,成果丰硕。仅《译书经眼录》收录此期出版的国外史学译著涉及到的中国译者就多达57人。其中著名者有:赵必振、樊炳清、丁文江、麦鼎华、李鼎新、顾学成、唐重威、林长民、章宗元、褚家猷、马君武、范熙庸、廖寿慈、陈澹然等。尽管他们仅是当时实际数量中的一部分,但与以前相比也算得洋洋大观了。  

在晚清兴起的西学东渐浪潮中,西方史学著作源源不断地被输入中国,诸如进化论、民权说、逻辑学,以及进化史观、文明史观、民史观等西方学术思想、史学思想及方法都得到迅速的传播,大大开阔了国人的眼界和思路,并为新史学倡导者批判封建旧史学、创立近代新史学提供了新的思想理论武器和效法的模式,从而推动了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形成和发展,即使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确立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堪称中外史学交流史上的精彩一页。郭沫若在谈到中日文化交流的意义时说:“中国就是这样地倾力向日本学习,更通过日本学西洋的文化。由于当时受到某种客观的条件的限制,中国的资本主义阶段的革命并未成功。但向日本学习的结果,却有巨大的收获。这个收获,既有助于打破中国古代的封建的因袭,同时又有促进中国近代化过程的作用。换言之,近代中国的文化,是在很多方面受了日本的影响的。”其实,这也是对近代中外史学交流积极意义的肯定。在晚清,本来中国传统史学在原来的环境中已经步入衰落期,出现了重重弊端,受到学人的批评。然而,社会变革与西学东渐给它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输入的域外新史学思想与方法给中国传统史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血液,启动了中国近代“史界革命”的闸门。  

作者简介 

史革新,男,1949年5月出生,山西阳泉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